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第一野战军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野战军的231位将帅—(一)

钟仁


  (一)第一野战军统率机关及直属部队
  彭德怀(1898—1974)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16年春,投入湖南陆军第2师3旅6团1连当兵。此后在湘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22年8月,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湘军第6团1营任连长、代理营长、营长等职。1926年夏,彭德怀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第1团,任营长,参加了北伐军围攻武昌的战斗。1928年1月,所部改编为独立第5师,任第1团团长。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同滕代远、黄公略等一起率领独立第5师第1团、第3团第3营和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共3000余人,在平江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同年12月,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在宁冈新城胜利会师。1930年6月,红3军团成立,任总指挥和红3军团前敌委员会书记,兼任红5军军长。8月,红3军团与红1军团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政委,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长征途中,任红3军团军团长、红3军军长、右路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陕甘宁支队)司令员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等职,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彭德怀自平江起义参加红军后,指挥过不少战斗。他指挥的红3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过赣江战役、水口战役、宜黄战役、广昌战役、直罗镇战役以及红军的东征、西征;还攻占过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所攻占过的唯一最大城市湖南省省会长沙。所向克捷,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和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和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常务委员和副书记。他积极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敌后,对日作战,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使八路军由抗战初期的4万人,发展到抗日战争结束时的90多万人。1940年8月至12月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4个团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以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万余人,毙伤俘伪军2.5万余人,摧毁日伪军据点293个,缴获各种枪支5800多件,是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所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斗,提高了八路军的声威。1945年4月,彭德怀在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历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此外,还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前委书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他正确地执行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决策,以2万多人的兵力对付胡宗南的23万国民党军队,胜利地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并指挥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完成了解放大西北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等职。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党中央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彭德怀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一起,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三八线以南。1953年7月31日,彭德怀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和奖章。朝鲜停战后,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上,彭德怀被错误地打成“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受到批判,并被撤销国防部长职务。此后,便离开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1965年重新工作,被任命为建设后方基地(大三线)的副总指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受到严重摧残,于1974年11月在北京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彭德怀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张宗逊(1908— ) 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陕西省渭南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团政治干事、营政治指导员,武昌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排长、连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连长、参谋。三湾改编后,在毛泽东率领下上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连长、支队长,第一方面军第12军第36师师长,第12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率领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先后任军委第2纵队参谋长,第3军团第4师师长,指挥所部参加了夺占娄山关、攻克遵义城等战斗,在作战中负伤。伤后调第四方面军,任第4军参谋长,红军大学参谋长,兼高级指挥科科长。到延安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局局长兼陕甘警备司令员。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转战于晋西北、冀中五台山地区,先后配合晋察冀军民粉碎日军对五台山地区的围攻,多次挫败日军“扫荡”,消灭进犯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派张荫梧部。1940年后率部参加保卫和建设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晋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晋绥第1纵队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宜川、西府陇东、扶眉、兰州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先后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和院校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长期领导军事训练工作。1971年后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届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阎揆要(1904—1994) 第一野战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陕西省佳县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任营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1927年的陕北清涧起义,后到西北军杨虎城部任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参与并组织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政柱(1913— ) 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湖北省麻城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8团政治处宣传员,第10师师部书记,第4军军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红军总司令部参谋,总司令部第一局作战科副科长、科长。曾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部队一道参加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参谋,作战科科长,中央军委参谋部第一局一处二科科长、处长,出色地完成了八路军司令部工作。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副局长,西北野战兵团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大西北的战争全过程,协助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挥了许多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然后又随彭德怀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兼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朝鲜停战后回国,任海军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是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夫克(1915—1988) 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江西省莲花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队大队长,陕北红30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军事教育科科长,第120师358旅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处处长兼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教导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独立第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代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部长,副秘书长,军政大学副校长兼理论研究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
  韩练成(1908—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解放勋章。宁夏固原县人。原名韩圭璋。1925年入西北军当兵,曾任国民联军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营长、副团长、团长。1926—1927年参加了北伐战争,后任国民党军师副参谋长、参谋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第16集团军总司令兼参谋长,国防部研究院研究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第2集团军副军长兼师长、军长,海南岛防卫司令官,曾率所部参加过抗日战争。1948年脱离国民党军队,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参谋长,195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甘肃省副省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甘泗淇(1903—1964) 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湖南宁乡人。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青年时期就在湖南宁乡参加了驱逐北洋军阀政府的湖南督军张敬尧的运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被派往苏联,入中山大学等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湘赣省苏维埃财政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第18师政委,第6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第2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1935年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朝鲜战争停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6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陈远波(1913—1963) 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先后任县团委书记,少共川康省组织部部长,步兵学校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干事,教导员兼营长,团政治委员,支队政治委员,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军政治委员。
  慕生忠(1910— ) 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陕西省吴堡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团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县委书记,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中,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西藏工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黎化南(1909—1978) 第一野战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湖北省长阳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二方面军排长、副官,科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120师旅副官主任,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中,任晋绥行政公署财政处长,第一野战军后勤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兵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管理局局长,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华春(1905— ) 第一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经理部科员,红一方面军留守处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总部军需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团供给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部部长。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任陕西贸易公司驻晋绥办事处处长,第一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作战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顾问。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治(1899—1989) 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江西省永新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任红军医院军医,医务主任,护士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卫生学校教育长,在中央苏区随红一方面军进行了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曾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1937年参加抗日战争,任卫生学校校长兼教育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科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1946年参加解放战争,任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组织了作战的卫生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靳来川(1911—1987) 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河南省获嘉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中,任红一方面军卫生队长,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部医院院长。解放战争中,任纵队卫生部部长,第3军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医院院长。
  康建民(1916—1977) 第一野战军骑兵第1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甘肃省定西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中,任红26军骑兵团连指导员,代团长,团长。抗日战争中,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骑兵旅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任第一野战军骑兵第1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副军长、政治委员,绥远军区政治委员,志愿军军政治委员。回国后,任军长兼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宁夏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宁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再兴(1914—1965) 第一野战军骑兵第2师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陕西省米脂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中,任共青团县委书记,绥德红军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红28军第1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120师雁北支队政治委员,绥德保安第4团政治委员,绥中地委书记兼绥蒙军区骑兵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中,任北平军事调查处执行部驻集宁小组代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骑兵2师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甘肃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政治委员,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麻志浩(1917— ) 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河北省遵化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在山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曾先后担任山西工人武装自卫中队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政治部科长,参加过百团大战及多次反扫荡作战。1946年参加了解放战争,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第1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沙家店、清涧、晋中等战役战斗,为建立新中国戎马征战。1953年至1960年赴苏军斯大林装甲坦克兵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回国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为装甲兵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曹达诺夫·扎伊尔(1920— ) 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第5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疆伊犁人。维吾尔族。1944年参加新疆三区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疆民族军第4团营参谋长,团参谋长,民族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买买提依明·伊敏诺夫(1913— ) 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第5军13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疆伊宁人。维吾尔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新疆反帝会任秘书,以后任新疆三区革命军排长、连长。解放战争中,任民族军科长,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第13师师长兼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南疆区党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自治区人委副主席。
  

第一野战军/钟仁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