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新闻兵和军队报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边区部队的报纸通讯工作)
  一
  边区部队的干部和战士,除了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以外,能看到十七种部队报纸。这里面有三种是铅印,三种是石印,十一种是油印的。印出的总数达八千七百份。部队生活报是铅印五日刊,出到二百四十六期,战士导报是石印周刊,出到一百三十七期;冲锋报是油印周刊,出到九十二期。别的大部分出到五十期以上。此外,还有各色各样的黑板报、墙报,到现在能够在一天或两天内保持经常出报的,有二百五十多期。
  这些报纸的内容,都是反映边区部队实际生活的,在战斗、生产、群众工作三个基本任务中,贯彻“人民军队的本质”,教育部队,提高部队,这些报纸,都是战士们自己动手办的,所以他们爱看爱读。
  二
  部队报纸是边区一切武装战士的集体作品。占边区部队百分之四十——五十的战士通讯员们,从各个班、排、连、从部队的各个部门,每日能写出几十份稿件,分送到各级报纸的编辑手里。部队生活报每日收到四百五十篇以上稿子。战士先锋报,是个团的油印报,每日收稿二百二十篇以上,有基干通讯员一百二十人。七团九连六、七两月写了一千二百八十七篇稿,写稿人占全连百分之九十八。十六团九连,全连只有两个人没写过稿子。
  各营、连有中心通讯组,排里有通讯组,绝大多数连里都有通讯员。部队中开会的时候,通讯员被请参加采访,他们在部队中有地位,对通讯工作热心。红星部二团一连王贺荣出发帮助老百姓生产时,还按时间把工作情形写成通讯寄回部队;在有病休养时,也写稿给《前哨》报。七团九连刘杰栋为了报道部队农场的消息不睡午觉,到农场去采访。红星部二团六连副连长周法成同志,不论领导连队作什么工作,都能经常写通讯给战旗报,在练兵中他写了四十篇,发表了三十多篇。部队开荒二十多天,他参加开荒,还写了九篇稿子。
  二百五十多种墙报、黑板报,都是这些通讯员领着战士们动手办的。连队里有办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经常认真负责的作着两个工作:一是直接编墙报、黑板报;一是选择战士们的好稿件,转给各个上级报。十六团九连的《烽火报》编辑是杨天俊、刘读金……等几个战士通讯员。有一次青年战士王玉华在向青年小队长王光文汇报工作时,口角了几句,三排的同志写了一篇稿子,单方面的批评了王玉华,墙报编辑组收到这篇稿子后,杨天俊、刘读金认为此事不能作单方面的批评,要调查清楚再登,编辑组就分别到班里收集大家的意见,后来才知道王光文平时不找王玉华谈工作,态度也不好;王玉华在心里也下了个不正确的主意:“你不找我,我就不汇报。”两人有了成见。编辑组按采访所得的材料多补充了原稿,把双方的缺点,具体地登出来,两个人都心服,还诚恳的作了自我检讨,关系也闹好了。红星部《战旗报》通讯员裴永华经常帮助别人写稿,经过他修改的稿子,不断的在《前哨》报上登出来。他热心办连队小报。在生产的时候,部队分散,三排没有黑板他就想了个办法出《贴稿报》。在开荒中出了七期,贴出了八十多篇稿子。开荒回来,他又找了一个不能用的烂桌面子,亲手刷成黑板,黑板报能出版了。
  战士们根据他们的特长,利用各种形式,办各种报纸。五团三营的黑板报,有全营四分之三的战士写稿,他们就常用快板的形式编。近来部队中出现了一群美术兵,他们用图画报道新闻,大大新鲜了部队的报纸。七团战士李茂栋同志,画了一幅《张国祥成天担水还写稿》,在连的黑板报上登出来,看黑板报的人更多了。以后,黑板报上常有李茂栋的画。有几天李茂栋病了,黑板报上再看不见图画。战士们就去看李茂栋,亲切的说:“病快好些吧!再把咱们的生活画上几幅。”李茂栋的画在团、旅以及部队生活报上常出现。七团各连的黑板报上都有了战士的画。八团的油印报常有王金钟、安清洲、李仲儒他们的连环画登出来。发展到现在,石印的战士报道、新闻消息都有战士制的插图配上。
  部队报纸有着广大的战士群众支持着,由于领导干部的重视,中心通讯员的活跃,在通讯工作方面创造出很多新方法。比如“通讯联手”。能使通讯员大胆写稿,能使通讯员扩大,还能互相提高。七团九连的“三级改稿”和通讯员办公室——也是提高质量的一个方式。有的把报社退回的稿子由通讯小组研究不登的原因。在上课时给大家读,教员逐字、逐句分析。八团四连每周,排设立一个材料登记簿,登记每周同志的表现。这个本本是通讯员写稿的参考材料,能够加强新闻的真实性。红星部和新四旅都普遍利用写日记,推动通讯工作,战旗报和冲锋报常有战士的日记登出来。
  由于领导上的重视,群众创造的新方法,能够得到支持和提倡。通讯工作也能迅速展开。七团政委刘昌汉同志一贯重视部队的通讯工作。他领导的工作告一段落时,就研究总结,写成工作通讯寄给报社。他到哪里,哪里的通讯工作就活跃。他到九团后,九团就出现了大批战士通讯员,连队里也出现了剪报展览,退稿及报社来信展览等。刘昌汉同志带着部队作战时,还能出版《阵中小报》,通讯员在战壕里给小报写稿子。他到了七团,到连队检查工作,先检查通讯工作,因而,原来通讯工作较差的九连,成了全团通讯工作最好的连队,两个月写出一千二百多篇稿件,创造了通讯员办公室。刘昌汉同志认为:“通讯工作要与政治工作相结合,要成为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三
  由于纸张困难,油印机的生产量有限,十七种部队报纸,总共只印发八千七百份,战士干部都说少。连队里就利用读报这个办法解决了困难。部队的每个通讯员,同时又是读报员。一旅三团王玉虎同志,看到哪里有人,他就到哪里去读报。战士爱听什么他就先读什么,听上劲了,他都按照部队的需求读。如战士唐有玉的思想落后些,他就把部队生活报上《张有文的转变》一文,读给唐有玉听。唐有玉受了感动,以后常找班长请示:“班长,你看我那里有不对处,多多指示,教我改正。”王玉虎读了报以后,他还主持座谈。
  看报,读报,听报,成了连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战士们很爱报纸。红星部裴永华同志把看过的报都订成本本,他经管的报纸,坏不了,丢不了,给大家当作经常学习的材料。《空军小报》是十六团六连战士最爱的报。有一天连里没有纸,停了一期。战士们就要自己掏钱买纸出报,他们说:“油盐不吃,也不能叫报停呀!生产部队分散,指导员一个人忙不来,不看报谁给咱们讲话呢?”红星部一个伙夫老苏,看到连里的黑板不清楚了,他就抽空弄了锅灰和胶熬好,把黑板制得黝黑黝黑的。
  战士们读了或听了报,他们就按照报纸的主张和言论,按照报纸所提倡的思想和作风来办事。八团二连副连长吴小青看到部队生活报上的《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这个战斗故事,就读给全连听,梁尚义听了以后说:“这个故事,最适合咱们自卫备战,我们要学徐禄青坚决战斗的精神。反动派敢打来,一定打垮他。”
  四
  边区部队的报纸通讯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一,有的报纸,战士群众的基础还不够;有的单位通讯工作还赶不上群众运动。这样的单位主要是领导上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二,部队里主要是工农出身的战士通讯员,他们热心地写了几年的通讯,现在迫切要求提高。怎样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也是目前部队通讯工作中的一个问题。第三,还没有用战士常说常听的口语,用军队口语编报。第四,报纸编的不新颖,吸引力不强;给战士的新知识还没有系统。
  八月二十九日
  (民国三十五年九月二日《解放日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