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下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模范工人李季华

解放日报

    
  难民工厂李季华同志是该厂制造部铁工组组长,于去年十一月被选为甲等模范工人,他的技术在铁工组是最高明的,但他从未保守过,能对工人及学徒耐心的教导传授。他今年计划:“在技术上提高每个组员,到年底保证三个学徒中,有两个培养成能单独做些简单的活。两个工人要在技术上提高他们,使他们都能看尺子。”季华同志并富于创造性,对于该厂和边区工业均有许多贡献。过去织布铁机上的弯轴,都因弯度不够不适用,别的铁工又不会打,季华同志虚心与旁人研究,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打成功了(弯成九十度左右)。原来铁机上的弯轴也部分给改造过。新打的铁轴还存在几十根,今年曾新装了二十多台铁机。边区纺织厂曾买去四台,给技术最好的工人用。弯轴用的铁,过去都是洋铁,后来来源困难,他便自己想办法,试用土铁打弯轴,亦已试验成功。在生产组织上,也发扬了他的创造性,去年五月该厂开展赵占魁运动时,他提出一个人掌两盘烘炉,使劳动分工更加合理,节省人力,过去两盘烘炉共需六人,各干各的谁也不管谁;季华同志的办法则是:两盘烘炉分工合作,以一盘烘炉专打毛铁,另一盘专打成品。因技术工人缺乏,他自己照顾两盘烘炉(掌钳),一天节省两个工。过去打一把开交刀需三个工,现在四个工就能打两把。这种办法适用于做大些的活,一年能省工百余个。此外,过去成品上的螺丝是由钳工组套的,今年他们铁工组提出由本组自己套、利用烧铁的空闲时间,把打锤的人抽出来套螺丝,二、三两月他们套各种螺丝达三百三十三个;若以每个钳工套三十个计,他们便省了十一个钳工。至四月则已套了七百多个。他们原来计划全年只套一千二百个,省工四十个,现在看来,到年底一定会超过计划。打铁用的锤把,过去一年的消耗也是不少的,该组今年实行自给,他们在三月里利用星期日,到三四十里外砍锤把。
  季华同志领导铁工组,在产量和质量上均有进步。过去打一根弯轴要三个多工,开展赵运以后,只要两个工就成了,该厂本是用铜打的开交刀,三四个月就坏了;后来季华同志在朱技师的指导下,用熟铁打开交刀,不易断,很耐用,估计可用四、五年之久。
  季华同志出身贫苦,十五岁即为贫困所迫,离家出外做工,曾在山西、河南等地当过染布学徒,车床学徒、烘炉学徒及工人,前后六、七年中,几次失业,生活极为痛苦,抗战后到边区,曾在青训班,抗大及职工学校学习。三九年到农具工厂,因受破坏分子打击,家里又要他回去结婚,他曾要求给假回家。后到难民工厂,吴厂长象亲人样的帮助和教育他(起初他还是零工,但吴厂长并未把他当零工看待,他病了,吴厂长买了东西去看他;并常与他谈做革命工作的好处),使他深为感动。过去在外边的困苦生活和现在的幸福生活相比较,使他深深地认识到革命的前途和对自己的好处。他在今年自己的计划上写到:“打破家乡观念,坚决革命到底!”并亲自提出:每天减少工资一升小米(由四升八减为三升八),拥军献粮一石,救济移难民捐粮一石,为本厂负责同志代工五斗。自己并要节约,全年计划存五石五斗米,投到合作社入股。他的铁工组全年要加工六十个,种菜五千斤。
  季华同志不仅自己作模范,对自己的工厂表现着无限的热爱,并积极地帮助旁的工友进步。如铁工组孙长功的转变,除吴厂长、李副厂长之外,帮助他最大的就是季华同志。孙过去工作吊儿郎当,爱赌博,并要求回家;赵运开始时,还故意请假不上班。季华同志即以代他工作感动了他,他第三天就上工去了。季华同志并耐心向他解释,使他了解回家是没有出路的。至去年九月,孙的工作也更加积极。这次季华同志来延开会,铁工组组长的使务,便是由孙长功代理的。
  (《解放日报》1944年5月17日)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下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