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42.延安大学的创建和演变

雷云峰 张宏志


  (1941年9月—1949年7月)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教育史上第一所驰名内外的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41年9月,结束于1949年7月,历时8年。
  抗日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从抗日需要与革命青年愿望出发,先后在延安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自然科学院、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行政学院、民族学院等干部学校。各校学员,大部分是吸收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有经过锻炼的工农干部,给他们以短期的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教育,武装思想,然后派往前线工作。
  1941年,为了渡过难关,坚持抗战,集中人力物力办学,并使延安高等干部学校教育正规化,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1年9月22日,在延安王家坪北侧的女大原址举行了开学典礼。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学校内以校务会为最高领导机关,下设三院——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和俄、英文系,另附设中学部。1943年4月,又将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并入,改各院为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1944年5月,再将行政学院并入,又把各院的设置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包括戏剧、音乐、美术、文学院系)、自然科学院(包括机工、化工、农业三系)和行政学院(包括行政、司法、财政、教育四系)。此外,还设有医学系。这时,延大教职学员计有1,377人。周扬为校长,副校长王子宜,直接受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领导。
  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朱德莅临延大参加开学典礼。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延大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学,应为抗战及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并说,要为实际服务,不要闹教条主义。人总要落在一个地点,象飞机早上出去,晚上也得回来,落在一个地点。不能到处飞不落地。教条主义就是不落地的,它是永远挂在空中的。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延大在整风运动与清算教条主义的基础上,重新订出新的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针:
  一、本校以适应抗战和边区建设需要,培养与提高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干部为目的。
  二、本校以进行业务教育为主,并授以中国革命历史和现状的教育,以增进学员具有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技能与革命理论,并进行人生观与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培养学员的革命立场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本校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边区实际工作部门及实际活动相结合,以期把实际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
  四、本校实行教育与生产结合,以有组织的劳动培养学员的建设精神、劳动习惯与劳动观点。
  五、本校在教学上实行以自学为基础的集体互助,教员与学员互相学习,并使教学中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互相交流;同时发扬教学上的民主,提倡质疑问难、热烈辩论的学风,以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
  由于新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执行,延安大学在组织领导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聘请边区实际工作部门负责人或实际工作者兼任其领导职务或教学工作。当时,学校以校长、秘书长、学院院长和各处(包括教育处、干部处、校务)处长组成校务会,同学会主任列席,实行民主管理,讨论和决定学校各方面的重大问题。为更有效地与边区实际工作结合,除周扬兼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王子宜兼行政学院院长外,自然科学院院长即由留司工业局长李强兼任,恽自强担任副院长;行政学院的教育、财经,行政、司法四系,则由边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柳湜、高自立,刘景范、雷经天分任系主任。在教员中,一部分是边区实际工作部门的负责干部,这以行政学院为最多,占该院教员总数92%;自然科学院次之,也占该院教员总数69%。另一部分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他们也都热心地走向实际,参加边区实际部门的工作。这两部分的共同的特点是:与边区实际密切结合。正因为如此,延大才有可能将边区实际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教学才有生动活泼的内容,也才能从教学上实现理论与实际一致、学用一致的方针。
  终业年限,各院暂定为:行政学院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各2年,自然科学院3年。但年限并非机械的规定,主要以学完规定的课目为标准,课程分为共同课与专修课两种。共同课为中国革命史与现状的研究及革命人生观思想方法的修养;专修课为与业务有关的理论政策的研究及知识技术的训练等。另设文化补习课,以适应一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教学计划:校内学习与实习并重(学习占60%,实习占40%)。教职员与学生一律参加生产劳动(学习占80%,生产占20%)。招生办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招考,一种是轮训。前者是为了吸收边区内外的青年知识分子,培养成为边区实际工作干部;后者是提高边区原有的实际工作干部。招考对象一般为中学以上学生,轮训则为区长以上干部。
  重视实践,重视从事边区建设中各方面实际问题的研究,并积极参加各项工作,是延安大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这方面收到了突出的实际效益。
  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决定将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各解放区去工作,并将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迁往东北办学。是后周扬率迁校队伍陆续离开延安。延大仍保留行政学院及预科班继续办学。江隆基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不久即撤销了行政学院的建制,改设为教育、财政、农业、司法等班;将预科班改为高中部。
  1946年11月,该校暂设政法、会计、教育、新闻四个班、学习时间半年至一年。李敷仁任校长,李之钦、于藻任副校长。
  1947年3月,延大实行战时办学,先后转战于陇东、陕北、晋西北。1948年7月重返延安。此间,师生们经受了战斗、运粮、生产和土改等方面的考验和锻炼。
  1948年5月4日,在洛川创办了延大分校;吸收国民党统治区和新解放区知识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教育。
  1948年lO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对人才的需要,学校重新组建,确立正规学制,除分校办短训班外,又设立了四个系:政法系(设行政、司法、文化三个班)、经济建设系(设农业、工业两个班)、教育系(设中等教育班、国民教育行政班)、文艺系(设新闻班、文学班、戏剧班,音乐班、美术班)。
  1949年7月,延大总校与分校合并,迁到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大在八年里培养了1万多名青年干部,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吴璋)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