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62、新闻事业的发展

雷云峰 张宏志


  (1937年—1949年)
  边区的新闻事业,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边区的巩固和发展,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1935年11月25日,恢复出版了在江西中央苏区创办的《红色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秘书长邢质斌兼任主编(1936年向仲华任主编)。当时陕北苏区印刷条件十分困难,没有铅印机器,便油印出版,开始五日刊,后改三日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成立了党报委员会,《红色中华》报于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由油印改为铅印,作为边区政府机关报在延安出版。
  抗日战争时期,是边区新闻事业大发展的时期,除《新中华报》外,各种报纸纷纷出版。从1937年到1945年八年中,据不完全统计,边区的报纸约有近百种,主要有:《群众报》,1940年春在延安创刊,由大众读物社主办,铅印,周刊;《救亡报》,中共陇东特委机关报,1938年春在甘肃庆阳创刊,四日刊,1945年8月改为《陇东报》;《关中报》,中共关中分区区委机关报,1939年春在旬邑马栏创刊,油印,五日刊;《战声报》,八路军三五九旅机关报,1938年5月在绥德创刊,铅印,周刊;《抗战报》,绥德分区党政机关报,1939年8月在绥德创刊,铅印,三日刊;《进步报》,富(县)甘(泉)警备区机关报,石印,三日刊;《民先报》,八路军三八五旅机关报,1940年4月在庆阳创刊,油印,五日刊;《新民墙报》,三边警备区机关报,1941年12月在定边创刊,油印,五日刊;《新文字报》,1940年12月由边区新文字协会在延安创办,铅印,周刊。除此,还有《三边报》、《绥德报》、《新字报》、《米脂报》、《子洲报》、《延川报》、《赤水民报》、《靖边报》、《佳县报》、《练兵报》、《战力报》、《战火报》、《生产报》、《塞锋报》、《前进报》、《冲锋报》、《延市通讯》等等。
  在边区出版的主要刊物有:《解放》周刊、《今日新闻》、《农村生活》、《群众生活》、《中国文化》、《中国工人》、《共产党人》、《大众文艺》、《中国文艺》、《大众习作》、《连队生活》、《群众快报》、《生产通讯》、《墙头诗》、《矢与的》等约五十种。
  1939年2月7日,边区机关报《新中华报》定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社长向仲华,三日刊。1941年5月16日,《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为《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延安创刊,社长博古,总编辑杨松。1942年9月,该报又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7年3月,中共中央暂离延安,《解放日报》于同年3月27日,停刊,共出刊2,130期。
  1940年3月25日,《边区群众报》在延安创刊,初为大众读物社主办,总编辑胡绩伟,后为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边区党委改为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群众报》定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8年1月改名《群众日报》,1949年5月迁往西安。
  新华通讯社是1937年1月在延安由原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成立的,开始与《新中华报》合为一家,社长由博古兼任。新华通讯社建立初期,报道范围较小,只限于陕甘宁边区。抗战全面爆发后,发稿范围和数量逐渐扩大,除播发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声明、宣言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消息,发稿数量由原来每天2,000字增加到每天4,000~5,000字。1939年初,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社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分设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和油印科。12月,又创办了该社的业务刊物《通讯》(该刊后来与《新中华报》、青年记者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联合出版)。1944年8月,新华社又增设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正式对外播音。到1945年,新华社已由抗战初期的20多人发展到11O多人。
  1940年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始播音,这是边区新闻发展史上,也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1940年3月,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带回一部广播发射机,中央即决定成立由周恩来任主任的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工作。台址选在延安城西北的王皮湾村。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呼号为XNGR,红色电波第一次飞上延安的上空,把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被称为“人民广播第一声”。1943年春,由于发射机大型电子管失效,一时得不到解决,延安台暂停播音。1945年8月中旬,延安台又恢复播音,第一天播出的是朱德总司令向解放区武装部队发布的进军令,1947年—1948年,该电台随军转战陕北。1949年3月25日迁往北平。12月5日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梁星亮)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