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忆陕北苏区的一段斗争—3

李铁轮


  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成立与红二十六军北上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王家畔会议之后不久,敌人为了维持榆林与山西的重要通道,对四支队在佳、吴、绥、米边界的活动加强了“清剿”。同时由于敌我武装力量悬殊,四支队几次作战不利,成为敌人“追剿”的主要目标。特委机关在佳、吴边界,限于偏处一隅不便领导全陕北的工作,早有转移到清涧的打算,因此特委决定将特委机关移到清涧较大较巩固的红区。郭洪涛于6月间去安定西区,与谢子长商定,为了集中力量歼灭敌人,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立即把一、二、五支队集中起来,一度攻进安定县城,打开监狱,释放了政治犯,扩大了政治影响。在民团中工作的地下党员贺吉祥、栾新春打死3个反动分子,把队伍拉出来,成立横山第八支队,开辟了横山、米脂西区一带的游击区。此时,马明方和我还在佳、吴边界,因敌人有冒充红军游击队招谣撞骗的活动,我们曾用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的名义出一布告,说明红军游击队的宗旨,揭露敌人的阴谋诡计。
  党、团特委机关按预定计划转移到清涧东区。团特委组织部长崔田民先已在清涧和清涧县委一起活动。我是7月间到达清涧的,首要的工作是把绥德、清涧团县委以下的组织系统健全起来,8月份马明方也来到了清涧东区。
  绥清地区的党、团组织基础好,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比较高,工作能力比较强。在黄河、无定河沿岸,直到清涧城边百余里的狭长地带,除河口一个白色据点外,其余全部都是红区。这个地区群众组织比较健全,贫农会主持一切,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儿童团都组织起来了。革命群众巡逻放哨,监视坏人,封锁敌人消息,实行坚壁清野,都做得井然有序。清涧城里或绥德薛家峁镇的敌人只要一出来,经过山头放哨相递传呼,红区之内,村村都知道了。
  在安定地区,红军游击队打完安定县城后,谢子长、郭洪涛随即率领一、二、五支队、赤卫大队(薛兰斌任队长)南下,到陕甘边南梁与红二十六军会合。阎家洼子会议后,谢子长率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的主力红三团(团长王世泰,政委黄罗斌)及陕北红军游击队一、二、五支队、赤卫大队北上,进入陕北安塞、安定、绥德、清涧等县,配合该地区游击队与群众武装,粉碎陕北军阀井岳秀(八十六师师长)对这一带红区的“围剿”。当时井岳秀部署了他的大部分兵力,重点向各个红区围攻,配合地方民团,建立白色据点。以连、排为单位,分进合击。白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奸淫,极其残酷地破坏红区村庄。陕北特委与各县委、区委,各级党、团组织,领导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以及广大群众进行了极其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主要是采取困敌、扰敌、坚壁清野,对零星小股分散之敌,能消灭者则消灭之。由谢子长指挥的红四十二师三团(约300人)和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在安定的景武家塌和绥德的张家圪台消灭了敌人各1个连。随后即进入清涧东区,夜袭该区孤立的白色据点——河口镇。该镇白军1连人凭险顽抗,受到重创。而不幸的是负责这一战役的总指挥谢子长负了重伤。为了避免打阵地消耗战,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敌军慑于我军威力,仓皇逃到清涧城。此役虽未全歼河口之敌,但拔除了这一白色据点。参加第一次“围剿”的敌军,慑于红军声威,纷纷撤退到城镇主要据点,不敢再到农村肆意破坏,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剿”的部署。此时,陕北特委领导各级党、团组织发挥武装群众的威力,虚虚实实,四面出击,迫使敌人仓皇逃窜,迅速地把被敌侵占蚕食的红区加以恢复,并向外扩展。除神、府、佳边外,佳、吴、绥、米边与绥、清边(包括延川一部分)红区连成一片,进而又把绥清红区与安定红区(包括安塞、靖边、横山、绥德、米脂各一部分)联成一片,并向南往延长、延安一带发展。陕北苏区与陕甘边苏区两个根据地虽然未联成一片,但也缩短了距离。陕北游击队武装力量也迅速扩大,他们瓦解民团,攻打被围困的崖窑山寨,搜罗零星枪支,千方百计地扩大武装,到年底先后已有20多个游击队。
  本来陕北特委希望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三团多留陕北一些时间,但因红三团出师日久,唯恐敌人进攻陕甘边老根据地,急于回陕甘边地区。正当敌人蒙头转向,还未来得及进行新的军事部署的时候,红三团掉头西去,出奇制胜,使敌人摸不清情况,处于劣势。红二十六军返回时留下一部分枪械给陕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的受伤战士留在陕北养伤,伤愈后参加了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配合陕北游击队的行动,对陕北苏区及红军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之后,陕北特委在清涧寺墕里召开过一次特委会议。通过了马明方起草的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决议。并因团特委书记马文瑞久出未归,决定由我担任团特委书记。会后,陕北特委立即抓住有利时机,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主要有:1、建立和健全各级党、团组织,在新扩展的红区,建立和加强党、团的领导。当时已有17个县级党组织(佳县、吴堡、绥德、米东、清涧、延水、延川、秀延、赤源、安塞、靖边、横山、米西、神木、府谷、佳芦和乌审旗)。在敌占城市(如绥德)有党、团支部秘密活动。2、开办干部训练班。特委以清涧为中心,调各县、区党、团干部参加短期干部训练班。学习内容主要是党、团的文件。如北方代表指示信,毛泽东主席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各项法令(选举法、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支部工作,以及一些政治知识和游击战争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委还自编了一些教材和讲话。学习中比较注意阶级划分和党、团组织建设,边学边用。各县、区也很注意培训干部,有的边界地带负责培训的同志背着黑板,举办流动训练班。3、建立临时政权。清涧、吴堡、赤源3县最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特委以清涧县革命委员会的名义,起草颁发了县革命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工作条例。各县都参照清涧县革命委员会的形式,把临时政权建立起来。不久之后(大约两三月左右),各县正式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当时的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的组织形式,都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员7至9人。一般的有:土地委员、财政委员、肃反委员、粮食委员、文化(包括教育)委员、经济委员、优抚委员等。建立政权后,才开始注意财物粮食的统一管理,有的还开始着手办小学、编课本等工作。4、实行土地分配。在中华苏维埃土地法还未送到陕北之前,陕北特委已在清涧袁家沟进行土地分配的试点。在分配土地时,强调没收封建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的土地,分配给缺地的贫雇农,优待红军及军、烈属,都分好地,单身汉雇农分双份地,不伤害中农利益。但也有些县、区采取了简单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对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地、富及参加革命的地主富农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仍然分得一份土地。若论政策上的偏差,就是对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地富给分了坏地,一般地主未给分地,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土地时连他们的工商业也被没收了。5、特委开始印发一份油印刊物《西北斗争》。主要是登载一些内部文件,也登载一些简报、捷报等。
  为了建立1师红军,9月间陕北特委先将安定地区第一支队扩编为红一团,任命贺晋年为团长,马佩勋为政委。清涧地区第二支队扩编为红二团,任命任三(郭玉人)为团长,马万里为政委。神府地区三支队扩编为红三团,任命王兆相为团长,杨文谟为政委。每团约有枪械100至200支左右,战斗员200至300余人。同时,各县又另建立了新的第一、二、三支队,承担原来的游击任务。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