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清涧县苏维埃政权建立前后

刘呈云


  1933年夏初,因国民党政府纳粮重,捐税多,土豪劣绅、地主富农对贫苦农民残酷剥削,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纷纷要求革命。于是东区大马家山周围的地下共产党员,便发动了约有2000多人,到县城包围国民党的县政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粮抗税斗争。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贫农会、妇女会、互济会、赤卫队、少先队等革命群众组织,配合游击队打反动民团,捕杀土豪劣绅,迅速扩大苏区。1934年五六月间,在解家沟、高杰村、店则沟、白李家河、玉家河等周围的革命村庄,大都建立了党、团组织。1934年农历七八月,清涧县召开代表大会,成立清涧县苏维埃政权——革命委员会。代表约有70余人,除两区外各区都有代表(东一区、东二区、中一区、中二区、北区、南区、城区)参加,县赤卫队总指挥部、县贫农会也派有代表参加。代表中党员、贫雇农较多。东一区的代表最多。选举的主席是李光白(外号叫“瓜皮”),副主席白世杰、王文随,土地委员(也叫部长)李身修,政治保卫委员(部长)黄石山,军事委员(部长)白炳忻,经济委员(部长)张子良,文化委员(部长)惠子明,粮食委员(部长)吴台亮(兼交通),政务秘书刘呈云(别名石磊)。
  代表大会闭幕后,出了两个布告。第一个布告内容是: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年×月×日召开的清涧县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李光白为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白世杰、王文随为副主席。第二个布告的内容大致是:(一)县革命委员会暂设6个部,即:土地部、政治保卫部、军事部、经济部、文化部、粮食部。(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2、分配土地,打击土豪恶霸和反动分子;3、扩大红军,征运粮食,支援红军游击队;4、恢复与建立学校。布告署名是清涧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李光白。布告用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年号。布告由刘呈云起草,并用红纸大字书写数十张,张贴到解家沟、川口、店则沟等集镇和高杰村、袁家沟、学武村、白李家河、赵家河、寺墕里、二郎山、大马家山等大的村庄。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刻有县革委会和各部的印章,由刘呈云设计。印章左边是谷穗,右边是麦穗,中间是红旗,圆形,很大,装在锡铁盒里,由刘呈云负责保管,走在哪里,背在哪里。有些敌人也不懂得什么叫苏维埃,到处抓苏维埃。1934年冬,国民党派1个师来“围剿”红色区域,有一次白世杰、贺重九、惠子明、刘呈云、白树谟、吴台亮等由崔家塌村出发,拟过无定河东,中途突然碰到敌军1个班,发生遭遇战。刘呈云将全部印章扔到1个天窖窟窿里头。夜晚,刘、吴2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印章取了回来,大家说:“苏维埃又回来了。”
  县革委会建立后,立即着手开展土地分配工作。如何分配,这在当时完全是新事物,难度是很大的。县委和县革委会为了取得经验,决定先在圪垌坬村搞试点。陕北特委郭洪涛,县委刘玉春、唐洪澄,县革委会李光白、白世杰、李身修、刘呈云、辛兰亭等十几位同志参加了试点工作(洪澄、玉春、光白3同志因特委有紧急任务参加两天就走了)。因为没有接到党中央划定阶级成份和土地分配的文件,所以县革委会规定,家庭成份划定的原则是:生活来源全部依靠剥削者为地主;大部依靠剥削者为富农;其他都是中农或贫雇农。分配土地的原则是:地主不分地,富农分坏地,红军战士和贫雇农分好地,富裕中农和中农的多余土地也要拿出来分配。在这个村搞试点时,反复了三四次。试点结束后,在二郎山村举办了分配土地培训班,由白世杰、李身修、辛兰亭负责训练。培训班结束后,在各区党委、党支部的领导下分配土地,先在袁家沟、高杰村、赵家坬、学武村等大村庄开始,逐步推开。分配土地工作中执行的政策有“左”有右,主要是“左”的。在划定成份时,有的地方把中农定为富裕中农,把富裕中农定为富农,把富农定为地主,把小土地出租者定为小地主,把一般有赌博和抽鸦片烟嗜好的人定成流氓分子,也有把一般债利者定为高利贷的。这年秋,销毁了地主、富农、豪绅的剥削文约、地契、帐簿等,群众很欢迎。但在执行中,把人民间的互相借贷、典当文约、小商小贩自己劳动染布等流水帐簿也给烧掉了,这是一种“左”的表现。
  1935年2月,中共陕北特委决定,由清涧县委、团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抽一大批党政干部到新划的县延水县工作。我能记得的有惠子明、王文随、吴台亮、辛兰亭等同志,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