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回忆录 >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分兵入巴蜀.59

章涌


  59.第61军取道大巴山,一直追到嘉陵江。贺龙亲率18兵团进入成都。
  韦杰带领61军担任左路作战任务。
  冒着严寒隆冬,沿着深沟峡谷、丛山密林,部队开始了横越秦岭的远程进军。军主力所走的路,是当年蜀军统帅诸葛亮六出祁山与魏兵作战的进退出入的要路之一的斜谷大道,另一路则走的骆谷大道。名为“大道”,其实几乎无路。李白《蜀道难》里所说的“天梯石栈”,不是指别的,说的就是这里的高峻的栈道。这些千年古道有许多地方因年久失修和敌人破坏,连单人单骑都很难通过。部队必须经常停下来修路,否则就无法通行。
  12月的秦岭,真正称得上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水不流,野鸟不飞”的世界。从部队翻越那天起,就一直下雪,没完没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灰沉沉的一片,银光把眼球刺得直疼。凛冽的北风呼呼作响,几乎要吹裂皮肤,堵住呼吸。
  61军于12月15日,来到了四川北面屏障的大巴山,进入了更加艰苦、紧张的千里进军作战阶段。大巴山的艰险,更甚于秦岭。
  61军由汉中西南之牟家坝开始上山,到大巴山南麓的第一个县城南江仅300多华里的行程,就翻了三座大山,其中有海拔300米以上的巴山主峰之一的天池子,有上下各30里的山势陡立的木竹桠,有从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崎岖小径的贵民关,被当地人民称之为“鬼门关”。这些山上,都积雪盈尺,滴水成冰,每天都有牲口摔死,部队一天赶八九十里路,鞋子破了就用布裹着走,粮食吃光了就饿着肚子赶路,全军上下只有一个念头:追上敌人,扭住敌人。
  翻过天池子就进入了南江县境。
  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老根据地,部队到了这里,有一种就像回到自己家乡一样的亲切的感觉。沿途石壁上,当年红军刻的“打土豪、分田地”、“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东三省”等标语口号,还清晰在目。
  逃到山沟里的群众,听说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便扶老携幼,纷纷回家。群众自动将埋藏在地下的粮食拿出来,让部队食用,有些年轻人再三再四要求参加队伍,找向导都争着干。
  61军的同志们都说:“毕竟是老苏区啊,就是和新解放区不同。”在“当年红军能通过的路,我们也能走过”的口号下,先头部队以三天半时间,走完了8天路程,终于追上逃敌。
  在61军勇猛追击下,沿途约9个师的敌人,均一触即溃,该军又分路追击,一直追到嘉陵江、涪江,进抵川中中江县。
  敌人逃得快,61军追得更快。“追!追!追!追上敌人就是胜利!”就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事后,国民党76军军长薛敏泉,对韦杰军长摇摇脑袋,摆摆双手,叹息地说:“不行啊,军心涣散,士无斗志,兵败如山倒,兵败如山倒啊。”
  至此,18兵团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突破了胡宗南的“秦岭防线”,并将南逃之敌的后卫部队全歼于川北地区。
  这时,我二野主力占领简阳、青神、邛崃,截断敌人向西康的退路。18兵团各军,12月21日已进至江油、绵阳等地。
  这样,蒋介石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及川境残敌数十万人,全部被解放军压缩在成都地区。
  经解放军进一步对敌实行压缩包围,大力进行政治瓦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第16、15、20、7、18兵团,敌宪兵司令部及所属部队相继宣布起义。18兵团指挥所,在广元接受了守备成都的裴昌会的起义,商定了和平解放成都的实施办法。
  12月30日,贺龙司令员率领第18兵团部队,举行了入城仪式。兵团奉命担负接管、警备成都任务。
  第18兵团部队南进入川,对胡宗南集团实施千里追歼,历时72天,取得解放成都、占领40座县城、歼敌24万余人(包括起义投诚部队)的巨大胜利。
  成都和平解放后,情况极其复杂,任务非常艰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城市接管,大力开展农村工作,改造国民党起义投降部队,准备进军西藏。尤其是剿匪、征粮、改造起义部队工作,亟待进行。
  18兵团进驻成都后,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工作是繁重而紧迫的。
  西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南局的指示,确定了各兵团分片包干的地区,18兵团负责川西、川北、西康和成都卫戍,60军兼川西军区(下辖温江、绵阳、眉山、茂县军分区)和成都市警备司令部,61军兼川北军区(下辖剑阁、遂宁、达县、南充军分区),62军兼西康军区(下辖西昌、雅安、康定军分区)。
  由华北到西北,再由西北到西南,第18兵团穿越半个中国,为中国革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章涌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