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西丝路文化史

一、神话具有历史之陈迹

作者:李志夫


  “欲研究一国国民之历史并论其精神,须探其国民固有之传统加以妥当之解释,因此传说之历史不可等闲视之。”①或许三皇、五帝是神话,不足采为信史;但从三皇开出之华夏民族之繁衍,确是有迹可寻的。
  (一)我只举炎黄两氏。先说黄帝:根据《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关于黄帝来处有三种说法:
  1.从西亚东迁者:法(国)人拉克伯里(T.de Lacoperie)及日本学者西村真次认为,西亚的巴克族(Bak)便是汉族,该族之酋长叫Nakhunte,即汉音“乃黄帝”,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率领族人进入新疆,中国百姓之“百”,即Bak之Ba音蜕变而来;甚至证明猺族祖神“盘古”,也是Bak的音译。若干西方学者认为,拉氏的说法,关于海上交通方面,和“最近所获得的事实相符”,乃至中国学者,如:黄节的《立国篇》,刘光汉之《华夏篇》、《思故国篇》,蒋观云之《中国人种考》,都同声认为黄帝乃西亚移来。
  2.从西部移来说:徐亮之先生之说别开生面,认为人类的伊甸园就是塔里木盆地,因为沙漠扩大,威胁人们的生计,乃分三支外移:东行者至河北平原,即生活于洪积统初期的中国原(猿)人(Sinanthropus);东南行者经印、巴至爪哇、突尼尔,形成爪哇立行猿人;西行者至德国海德堡地方,这一支即稍迟于中国原(猿)人10万年的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②所以徐氏认为“黄帝不是西来外国人,而是西部之中国人……黄帝的老祖宗远在上新统森林王国崩溃时,便已卜居在塔里木盆地,直到新石器时代,黄帝降生,以自己的有熊氏为基础,接受西王母氏之合作,成为熊、罴、貔、貅、貙、虎几大图腾的联军统帅,才始向东以争天下,在中原建立了彩陶文化。”③《古史考》:“黄帝作釜、甑”,《说文》:“甗,甑也”;《物原》:“黄帝作盌、碟”。所谓彩陶是外面磨光,绘有红或黑色花纹的陶器,在渑池县的仰韶村是最早之彩陶,在公元两千年前。
  3.原土说:《帝王世纪》:“生黄帝于寿丘”,“受国于有熊”,即生在寿丘,而即帝位在有熊地方。《史记正义》指出:“寿丘在今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处”。《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有熊在今河南新郑”。《帝王世纪》指出:“(黄帝)居轩辕之丘,故以为名,又以为号。”《辞海》以为轩辕丘之地点即今河南新郑。唯《水经注》有不同说法,其在《渭水注》中说:“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东七十里轩辕谷。”上邽即今天水西南。又《渭水注》引姚瞻说,以为黄帝都陈仓。徐氏认为姚氏之说为胜,即是指天水、陈仓。他生于天水,以陈仓为根据,养精蓄锐,发轫于西北,较为合理。因为陈仓与天水同属渭水流域,与黄帝自西北迁来更加可信。按中国传说,黄帝为北狄原居民,南下中原称华夏,也可能黄帝族先由西进入蒙古高原,再南下与蚩尤、炎帝逐鹿中原。④黄帝究竟从哪里来的?究竟有无其人?此时暂且不谈。
  (二)次谈神农氏炎帝:古文献中的神农氏也近似神话。《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春秋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为神农。”以上均是《绎史》四引。类似文献在历史上前后因袭殊多相似,指出,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也是细石器与红陶文化之部族,尚红如火,所以又称炎帝;因姓姜,衍为羌,形成羌狄文化,崇拜牛图腾,应是从神农为“人身牛首”而来。
  《北史·周本纪》:“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炎帝子孙分散到西方称西姜,散于北方为北狄。其实历代以来中原王朝的外患,都是炎帝之后,如:夏代的熏鬻,殷之土方、舌方、鬼方、羌方;周代之猃狁;汉代之匈奴;晋代之鲜卑。前书(《北史》)直接指出鲜卑之先人即是炎帝。
  从殷人征伐“四方”之《卜辞》,经专家们解析:土方占有今山西北部、绥远包头东南、河套东北一带,乃高山镇的主人,地居殷都正北;舌方约跨有今山西西北、陕西东北及北部、河套中和南部一带,在殷都的西北;鬼方约在陕西汧陇之间,北境可能伸入宁夏;羌方活动地区,跨有甘肃、新疆的中、东、南和甘陕、甘川、甘青、甘宁等沿边的广大地带。⑤按《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依徐氏之意:姜水即今贝加尔湖,章太炎以为姜水为新疆罗布诺尔,实为神农发展之地;而发祥之地之姜水,即是贝加尔湖。如然,炎帝为鲜卑族之祖,又可得一证。
  (三)炎、黄两族之关系:关于炎、黄之战文献繁多,大同小异,只引《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焉。”各文献记载战争地点,或为阪泉,或为涿鹿。阪泉、涿鹿均在察哈尔(怀来县、涿鹿县)。
  此一大战之后,愿意和平与黄帝族合作的,有的作了华夏之诸侯,《三皇本纪》:“……轩辕氏兴焉,其(炎帝)后有州(山东安邱东北)、许(河南许昌)……怡、向(安徽怀远)、申(河南南阳),皆姜姓之后,并为(轩辕之)诸侯。”《风俗通》:“炎帝裔孙伯夷,为尧太岳,封其后为甫侯,子孙以国为民。”由于两民族政治、婚姻、文化之融合已是炎黄不分,所以我们都成了炎黄子孙。
  但阪泉之战中一批不服的炎帝支族,则散居各方为中原政权的劲敌。如历代中原政权的外患,也包括殷代之土方、舌方、鬼方、羌方,加之《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带在涿鹿打败蚩尤,蚩尤只有退出中原返回南方。《史记·秦本纪》:“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乃秦祖先,女修乃空桑(曲阜)颛顼的后裔,秦即拜鸟图腾;《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即殷商亦为东方之鸟图腾。黄帝是龙图腾,与东方之鸟图腾联盟,而成中国历史上之“龙凤呈祥”。所以直到近代中国中原政权境内之“外患”是在北方与西方,南方则次之。考诸史事,仅南方楚国在东周时,其势力经陕西、河南深入到山东。⑥可见阪泉、涿鹿之战,对民族分裂之影响是多么深远。除历代在国内相互攻伐,乃至在西域之逐鹿,都未能脱离其影响。
  ①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卷一,中华书局出版,第2页。
  ②徐亮之《中国史前史话》第69页中的[注五]:韦氏《世界史纲》谓海德堡人生存于第二间冰河时期。[注六]:欧洲洪积统冰河期、间冰期的近似年数及代表的石器文化,奥斯本(H.F.Osborn)之《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中曾列表说明。兹依其参照冰土测法而列之表,查得:海德堡人生存之绝对年代为400,000年前。
  ③徐亮之《中国史前史话》,第226-227页。
  ④参见《中国文化》第43页;徐亮之《中国史前史话》第209-210页。
  ⑤徐亮之《中国史前史话》第181-192页;《中华文化通志》之《001中华文化起源志》第49页:“炎帝发祥于陕西渭水一带,少典取有蟜氏,生黄、炎二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火师,姜与羌近。”第43-44页:“炎帝古氐羌之宗姓,在考古文化上反映在仰韶文化及大地湾老官台文化。”第51页:“春秋时的纪、向、州、潭等羌姓国家,即是羌人之居,在商人之前已到了东方。”
  ⑥《中国通史》卷三上,第81-8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