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西域考古文存

4.4 关于唐代尼壤

作者:王炳华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记录的唐尼壤城在克里雅绿洲东二百多里:“媲摩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周围环境特征是“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慈恩传》所述与此类同,“从媲摩城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泥壤城”。“媲摩川”作“媲摩城”。克里雅河、克里雅绿洲、绿洲上的中心克里雅城,地在一处,彼此可以统一。
  对唐尼壤城所在,中外研究者如丁谦、谢彬、日人堀谦德、英人斯坦因及季羡林先生等之《大唐西域记校注》均认为在今民丰县境,并具体与民丰县北沙漠中之尼雅古址相联系,大家均信从不疑。
  自1991年起,笔者曾每年进入尼雅遗址考察,组织调查发掘,足迹遍及尼雅废墟各处。据已获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可以初步归纳的结论是:
  (1)自克里雅河绿洲至尼雅河流域的尼雅绿洲,空间距离大概有110多公里。因此,玄奘记媲摩川与尼壤之间距离二百多里是相对准确的,可以信从。
  (2)尼雅河出昆仑山口后,经民丰、阿克墩、大麻扎没入沙碛,流程约200公里。古今绿洲,均在尼雅河河道流域范围内变动。今尼雅遗址为公元初至三四世纪古尼雅河尾闾地段的精绝王国故址。在尼雅遗址以北还发现了更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的信息。
  (3)《大唐西域记》具体记述尼壤有城,周三四里。今尼雅废墟,南北长达25公里,东西宽约3~7公里,遗址特点是沿尼雅河谷分散展布的大小不等的居住房屋、果园、篱墙、林带、佛寺、农田、灌溉渠及蓄水池、墓地等。在多年调查的过程中,在尼雅遗址南部发现过一座古城,城内不见任何文物遗存,似只是一个临时避难处。另一似城遗存,在遗存中部佛塔附近。精绝遗存,并未圈围在城墙之内,〔1〕与一般城市的概念是不同的。
  (4)在调查、发掘中,获得相当文物。认真分析有关文物的时代特征,绝不见公元四五世纪以后的文化遗物。文物多具明显的汉、晋时期文化风格,也有时代明显稍早的遗存。前人判定这是精绝故址的结论是可以肯定的。
  (5)因为肯定不见唐代文化遗物,也未见到环卫建筑遗存的城垣。故可以肯定,唐代尼壤城不在今天尼雅、精绝废墟之中。唐尼壤城,是在精绝废弃、居民它徙以后才出现的。据《大唐古域记》,尼壤城应在尼雅河流域内去寻求,《大唐西域记》述其地貌特征为“泽地湿热”、“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这种景象与沿尼雅河北行的地貌,是完全一致的。而一旦离开尼雅河谷绿洲,则不会有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再根据一般规律,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河流上游用水量剧增后,这类内陆河流程会缩短。所以从总的趋势推理,它可能更靠近今大玛扎附近,是可以重点展开调查的地域。
  唐尼壤城故址所在,从考古学角度看,至今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过去历史地理学者根据尼雅遗址资料所作的唐尼壤城也在尼雅废址内的结论,并不准确。历史事实是:唐尼壤城确应在尼雅河流域,但却不在尼雅河下游的精绝废址内。唐尼壤城址的确切位置,仍有待新疆考古学者在尼雅河流域内开展进一步深入的考古调查。它的最后确定,有助于认识“丝绸之路”“南道”在唐代以前至唐代具体路线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认识历史时期内尼雅河流域人类活动的变化历程,有助于认识尼雅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根据,学术价值还是很大的。
  〔1〕参看本书《尼雅考古与精绝研究》一章。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