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3.3楼兰消失之谜

作者:王蓬







   
  繁盛古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浑取大宛马,击取楼兰王。——岑参
  打开《全唐诗精华》,发现涉及“楼兰”的诗竟有几十首之多,且作者皆为重量级诗人。可见楼兰在唐人眼中,已是广阔西域的代名词,是一种蕴涵丰富的文化象征。其实,楼兰国名早在西汉昭帝时已更名为鄯善,楼兰古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距唐代已几个世纪,楼兰之所以能在唐人心中留下记忆,应归功于当年因繁华而久负盛名。
  楼兰的繁盛首先在于形胜。它位于西域东南,是距阳关、玉门关最近的城邦国家,是南北丝路交会之处,也是进入西域各国的必经之地。可以说承担着国际商贸、公务、交往的多种使命,不繁华都由不得,同时它也有繁华的条件。现在已无确切资料记载楼兰何时立国,但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时已有城郭、王宫、街市、佛寺、果园和密布的院落民居,说明盖有年矣,不定还十分久远。这也对有学者认为公元一千多年前穆天子西行会见西王母的西海亦即罗布泊的观点是一种支持,因为楼兰便立国于罗布泊岸边的绿洲之上。古代的罗布泊完全不是今日人们心目中干旱戈壁、风沙漫天、酷热严寒的死亡之地形象,而是西域一处得天独厚的乐土。那时,天山、昆仑山上的冰雪融化而成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以及大大小小的脉流,从四面八方会聚于罗布泊,形成方圆上千公里、碧波荡漾的湖泊。湖泊四周水网交织密布,芦苇铺天盖地,胡杨成片生长,鲤鱼肥鲜,水鸟翻飞,是辽阔的干旱沙漠中难得的水乡。楼兰古国正是凭借这方水土与取之不尽的胡杨修建起一座城市邦国。这是一座大致为正方形的城市,面积有十万多平方米,城池用当地的红柳芦苇和黏土混合修筑。河水直接引入城中,一条大渠把整座城分为两部分,再有若干条溪水分流,溪边栽种柳树,房屋筑在两边,自然形成街道勾连起官署、街市和民居。因水为城,因水为街,是地处干旱大漠中的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楼兰国因水源充足而人烟稠密。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有1500户,一万四千多人口,兵员三千,这比那些部落小国,比如劫国有“口五百”,孤胡国有“口二百六十四”要大得多了,几乎相当于今日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这座城市中筑有楼兰国王的宫殿,粗壮的胡杨木做成的木柱木梁,有彩漆的痕迹,门窗更是雕饰着美丽的花纹,不难想见当年是何等壮丽华美的建筑群落。紧挨王宫的还有一大片深宅大院,残墙耸立,门楼高阔,有前厅、中堂、厢房和后院,栽种着树木花草,这应该是这座城市的王公大臣或有身份和地位的富人住宅区。其实最有吸引力的还是街市,街巷纵横,商铺林立,商幡招展,各种客栈、饭铺、酒馆、作坊,一家挨着一家。那些远自中原大地、关陇河西,还有更为遥远的中亚西亚大宛、康居、安息、安集延、阿富汗等国的商队、士兵、官吏、僧侣川流不息。车马驼队接踵而至,经过漫长的沙漠戈壁,来到楼兰这座绿洲城市。早已疲惫的身体需要歇息,需要一顿丰盛的晚餐来填充饥肠,马匹和骆驼要补充水和草料。当然也会就近在楼兰城中交易,如果划算的话。从日后出土的震惊世界的楼兰美女看,当年楼兰城中也一定是美女如云。胡姬当垆,貌美如花,活跃在酒馆、客栈或在穿流小城的溪水边洗衣洗菜,宛如一群百灵鸟,给楼兰带来吉祥。那时佛教早已传入,城中最高的建筑便是寺庙的佛塔,至今残存部分都在10米以上。佛殿也十分恢弘,粗大的廊柱有十几根之多,墙壁上彩绘着佛家故事。佛堂上方高耸着佛祖和菩萨,每日晨钟暮鼓准时敲响,前来烧香敬佛的信徒接连不断。灯油香火,青烟缭绕,给多少驼队商旅、僧侣行人以旅途上的慰藉。
  消失之谜
  楼兰的繁盛并没有延续多久,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几乎像蒸发掉一样神秘消失了。这一时期,中原内地先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后又是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战火烽烟,动乱不已,丝路衰微,与西域的联系也时断时续几个世纪。但无论如何,一个地处丝路要冲,商贸繁盛,人烟稠密的古城突然消失,那么多居民去了什么地方?故土难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离开生活了几个世纪、祖辈相袭的故乡?史籍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记载。只能从1500年后,楼兰遗址重被发现,出土的木牍竹简上的只言片语去寻找探索。当然,也有专家指出,楼兰古国的消失,早在西汉王朝时期就显露出了端倪。
  自张骞“凿空”西域、丝路畅通之后,为与匈奴争夺经营西域,西汉王朝在西域采取了许多控制西域、保障丝路的措施。处于丝路要冲,且能联系西域诸国的楼兰,首当其冲地成为匈奴和西汉王朝争夺的对象。楼兰虽繁盛,但毕竟系弹丸之地,非两边讨好无以自保。楼兰国王甚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送匈奴王廷和西汉王朝做人质。一度,楼兰在匈奴控制下,袭击了往返于西域诸国的汉使,汉武帝大怒,派大将赵破奴征讨。赵破奴仅率700轻骑就攻破楼兰城,俘获楼兰王,押到长安。楼兰国王对汉武帝叫苦:“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汉武帝觉得楼兰国王讲的是实话实情,便又护送他回国。
  之后,又出现反复。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后,楼兰国王去世,在匈奴王廷的儿子安归回来继承王位,自然倒向匈奴,接连劫杀汉使,掠夺财物。这次,汉王朝虽恼火,却认为杀鸡不须牛刀。大将军霍光派出手下勇士傅介子带了些精干的随从前往楼兰,见到安归后,傅介子拿出许多金银丝绸,说要送给他。贪图财富的安归十分高兴,设宴招待傅介子一行,酒将醉时,傅介子擒获安归,并当即杀掉,然后召集大臣,历数安归抢劫汉使,背叛汉廷罪状,把在汉王朝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尉屠耆扶立为王,并改楼兰国为鄯善,刻制印信,赐汉宫美女为王后,并给予许多丝绸、谷物、茶叶,非常隆重地送其归国即位。事已至此,王公大臣只好接受事实。新立的鄯善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上书汉昭帝,说自己长期在长安,回国后势单力薄,建议“国中的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将屯田积谷,令城得以威重”。意思是请汉王朝在楼兰境内水土肥美之地屯田,自己也能仰仗汉朝威望来管理楼兰。汉王朝采纳了建议,派司马一个,吏士40人,在伊循城屯田镇守,之后又设都尉。不仅巩固了汉与鄯善的关系,也保障了丝路畅通。楼兰城中“使者相望于道”,驼队逶迤,商旅不绝,市声喧嚣,中原的商品不断运输到这里,汉人的涌入带来中原文化的习俗,楼兰已出现深受内地影响的四合院落,在这里流通着汉朝五铢钱,波斯的金币,还有中亚各国的各种钱币。稍稍细想,单是各种钱币之间的兑换,便需运用多少智慧和经验,也标志着古城楼兰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国际金融城市的意味。但是,公元400年,晋代高僧法显西去求佛,途经楼兰故地时,那里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究竟是如何消亡的呢?
  史家认为,首先汉王朝更楼兰为鄯善,使“楼兰”使用频率大大减少而降低了知名度;再是南迁都城于今若羌境内,尽管楼兰作为丝路重镇依然发挥作用,但没有了宫廷,便少了王者之气。一种盛行的说法是,丝绸之路打通哈密至吐鲁番的道路后,丝路北移,楼兰不再成为丝路要冲而衰落;此外,还有战火毁灭与瘟疫蔓延说等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楼兰更名、王都迁移等政治原因外,最根本的还是水源减少、绿洲萎缩、树林枯死、环境恶化,导致沙漠扩张,天气干旱无法播种造成粮食锐减,生路断绝,或者说,人类已无法在楼兰继续生存。《水经注》中记载,东汉时,楼兰严重缺水,驻守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到楼兰,拦河引水解困,但最终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但又有学者提出,缺水不是一天两天,人们会从容不迫地撤离。可是,上世纪楼兰遗址初发现时,探险家却发现大量珍贵文献,还有许多财物保存完整,给人的印象是楼兰突遇灾难,比如瘟疫和洪水,人们匆忙撤离,楼兰也就瞬间被废弃。科考专家和各界人士对楼兰毁灭各执一词,至今仍存在多种说法,均属仁智之见,这其实也是楼兰魅力之所在。
  惊现美女
  19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当西方和欧洲所有的地理空白点都被掌握现代科技探测手段的历史、地理学家们一一破译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便移向了东方,移向了亚洲腹地和中国内陆。先是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跑到新疆,发现了几乎灭绝的野马,命名“普氏野马”,被世界所公认;下来是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橘瑞超、美国的华尔纳和瑞典的贝格曼,他们接连不断地进入中国大西北和新疆腹地,各自都有不凡的收获和显赫的业绩。当然,还需要指出,他们也用不光彩的手段弄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和敦煌经卷。百年过去,尘埃落定,中国学者以云水襟怀客观评判:外国学者的介入,促进了中国文物考察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掠走的文物和经卷均珍藏于各国大型图书馆或博物馆,得到了科学的保护,为中国学者的查阅提供了多种方便。可以说是中外学者共同开拓了一门门全新的交叉性学科:敦煌学、西夏学以及本文涉及的楼兰学。
  楼兰古城遗址的发现,与瑞典探险家斯文·海定紧密相关。斯文·海定16岁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民欢迎北冰洋探险船队的热烈场面上,便立志把一生都献给全世界的探险事业。他师从德国大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终生从事地理考察,没有婚娶,也没有成家。他曾三次到达和楼兰紧密相关的罗布泊,正是他在1900年第二次进入罗布泊时,发现了古城楼兰,揭开了百年“楼兰热”的序幕。
  斯文·海定这次深入罗布泊,是因为他关于罗布泊位置的认定与俄国学者发生争议后,特意来寻找新的依据。当他们深入罗布泊后,由于缺水,更由于一位雇员把找水的铁铲丢失在一处废墟中,于是,当这位雇员返回找铁铲时,发现了更多的房屋废墟,还有钱币、雕花的木板。斯文·海定见到这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后来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写道:“这只是一种运气,不然我永远回不到古城,永不能做到这样大规模的发现,给中亚的上古史投下新的意想不到的辉煌。”
  那次,斯文·海定对这片废墟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并对随从宣布:“谁发现了有文字的东西,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文字,都将给谁很多赏金。”于是,很多有价值的木牍、竹简、文书残片、毛毯、谷物等被发掘出来,最有价值的是“楼兰”多次出现在与敦煌和酒泉来往之间的信件上。这些发掘出来的东西被全部运送到德国。经莱比锡大学的奥古斯特·孔拉德教授一一鉴定后,出版了一本题为《斯文·海定在楼兰所得汉文文字与其他发现》的书。楼兰这座消失了1500年之久的古城得以重见天日,由此掀起了百年不断的“楼兰热。”
  近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被命名为“楼兰美女”的一具女尸。
  事情发生在1979年,改革伊始,百废待兴。文物考古、中外交流也都慢慢复苏。其时,中日合拍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楼兰古国遗址自然成为一处重点亮点。出于影片的纪实和科普需要,摄制组邀请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文物考古专家一同前往。由于配有直升机等现代设备,考古队顺利进入了楼兰古城遗址,在一处有人类活动的遗址上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古代楼兰人的墓葬。由于沙漠干旱,一具保存相当完整的古代楼兰女性尸体出现在考古专家面前,不仅震惊了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之后,也久久地震撼着世界。
  这是一具相当完整的女尸。脚上的牛皮靴小巧玲珑,揭去绣有花纹的毛毡和面罩,面目清秀,眉毛弯弯,睫毛长长,鼻尖高高的挺起,嘴唇微微紧闭,金色的头发,瀑布般垂下,连指甲和毛发都保存完整、清晰无损,风采十足,显得十分漂亮。之后,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进行了科学测定,认为这位女性在35岁左右,去世时相当年轻,可以说正当年华。依据高鼻、凹眼、金发的面貌特征,认定属原始欧洲亚利安人种。更让人震惊的是,她已经告别这个世界达3800年之久。
  这具漂亮的女尸,理所当然地被命名为“楼兰美女”。她得到了生前不曾有过的殊荣,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到日本进行展出,无论到哪里都引起了专家和普通观众的浓厚兴趣。
  楼兰美女的出现,把人们已知的楼兰古国的历史又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为探究楼兰古国和丝绸之路的文明提供了新的窗口和新的线索。远古先民究竟在楼兰创造过多少文明?东西方人的交流究竟始于何时?这一个个未解之谜,将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探索下去。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