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毛泽东在陕北
指挥红军西征

    
    1936年5月14日,延川县的太相寺呈现出一派凝重而繁忙的景象,刚刚回师的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正在这所楼台式的古寺院里举行,总结东征,部署西征。会场十分简朴,庙门前的柱子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提高党性,反对自由主义。
    毛泽东面带笑容,身着靛蓝色军装,领子上缀的红领章闪闪发光。他以一个“宽宏大量的胜利者”的姿态出席了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博古、何凯丰、张浩、李富春、杨尚昆、叶剑英和一军团、十五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等。王稼祥在瓦窑堡养伤未曾到会,李德(即奥托·布劳恩)也被通知从瓦窑堡赶来参加会议。
    会议开始,毛泽东首先在大会上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在讲到东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时,他概括了四句话: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财物。毛泽东还用“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古语说明了蒋介石、阎锡山为啥要阻拦红军抗日去路的问题。他说:红军本当集中全力消灭阻拦抗日去路之敌,以达到与日军直接作战之目的。但是我们为了“逼蒋抗日”,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还是决定红军撤回陕北。毛泽东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东征时为国为民而壮烈牺牲的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红七十三师参谋长毕士梯等烈士。毛泽东在讲话中还说:“我们长征过金沙江丢失了一只烂草鞋,那么我们这次过山西又丢失了什么?只是徐海东丢失了两颗前门牙,可惜找不回来了!”他这样风趣的讲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毛泽东还批评了一军团东征时的本位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大敌当前,本位主义与自由主义必须打倒!只有打倒它,共产党和红军才有共同的语言和统一的意志,步调一致,战胜敌人,继续前进!
    会上,毛泽东同时动员了西征。他首先重申了中央政治局在山西*(左阝右显)县上益千村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的“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然后严正地指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发表之后,蒋介石仍无视共产党这一正义主张,置民族危亡而不顾,继续坚持“剿共”政策,仍企图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因而,调集了16个师又3个旅20多万人马,任命陈诚为“剿共”总指挥,采取了第五次“围剿”时期的堡垒主义推进政策,对陕甘苏区准备发动新的进攻。
    为了粉碎敌人新的进攻阴谋,毛泽东对当前的形势作了分析,指出:在蒋介石发动这次“进剿”部署中,南面和西南面是东北军与西北军的防地,红军与其已初步达成秘密停战协议,他们是不会积极进攻红军的。所以,红军也不适合向南发展,尽可能争取东北军与西北军早日走向抗日的道路。在东面和东北面红军不能与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部队硬拼,否则,将会消耗红军的抗日力量,东线只能坚持游击战争,保卫陕甘老苏区。现在只有向西发展、夺取宁夏才是出路。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虽然反共坚决,但他们的兵力不足,防区广大,交通不便,打起仗来,蒋介石也不易派兵支援,是薄弱的一环,可作为红军向外发展的方向。
    在讲到红军西征的“三大任务”时,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了三点:一、向西进军,消灭二马,可以发展和扩大陕甘宁边区(即指陕甘宁三省边境地区,以下同)新的革命根据地;二、创造条件,迎接红二、六军团和四方面军北上,争取早日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三、夺取宁夏,打通国际路线,以便接受苏联的军事技术援助。
    太相寺会议一结束,中共中央即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十五军团和八十一师、骑兵团等部,共计13000人,组成了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鹤亭任参谋长,刘晓任政治部主任。厉兵秣马,准备出征。此时,毛泽东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毛泽东住的窑洞里,既宽敞又明亮,被贺子珍收拾得干干净净,非常整洁。毛泽东一边不断地吸烟,一边草拟着《西征战役计划》(即“行动命令”)。后又缓步地走到了作战地图面前。面对着十万分之一的西北地区形势要图,他一边在仔细观察,一边在冷静思考:早在红军未回师陕北之前,已经看出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了顺利条件;神府(即神木、府谷)地区、三边(即靖边、安边、定边)地区和环县、合水及其以西地区均较空虚,利于红军活动。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红笔谋划着,迅速地在地图上勾画了三支苍劲有力的箭头!这三支箭头标明了左、中、右三路大军行进的方向及所要攻击的目标。分布在陕甘宁苏区西线许多城堡周围的箭头,虽然有虚有实,但一旦嗖嗖射出,必将石破天惊,地动山摇,整个西北黄土高原为之震动!
    据军战史编写者现在的描述,1936年5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于太相寺联合签发了红军“西征命令”。随即在5月19日、20日、21日,满身带着硝烟味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分为3路,相继从延长、延川地区出发西征。“左路军红一军团经蟠龙、安塞到达吴起镇(今吴旗)集结;右路军红十五军团经永坪、蟠龙之间到达新城堡集结;第八十一师、骑兵团和野战军直属队随右路军后跟进。”
    毛泽东在送走西征部队之后,于5月21日重新回到瓦窑堡。毛泽东在瓦窑堡期间,正是西征红军挺进陕甘宁边区的时候,前方胜利消息不断传来。
    5月28日,徐海东和程子华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已全部进入三边地区,首战宁条梁告捷。红七十三师另将宁条梁以东之小桥畔土围子围定,攻打一昼两夜亦未能奏效。此时,野战军总部已抵达宁条梁地区。据前方回电报告:小桥畔战略地位重要,土围子比较坚固。天主教堂神甫贺歌南受三盛公宁夏教区红衣主教石扬庥的指使,勾结宁夏马鸿逵,事先用骆驼运来了大量武器弹药,据守城堡,负隅顽抗。经过喊话,依然无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部队首长才下令向土围子开了几炮,教堂顶端的“十字架”打掉了,教堂方面惧怕而停止了抵抗,愿意与红军和平谈判,尔后献出大量布匹和粮食,支援红军。
    小桥畔撤围后,红十五军团首长改以红七十八师围困安边,归属野战军总部直接指挥。军团首长率领主力红七十三、七十五师转向定边以南地区向西前进,于6月上旬占领了定边以西之红柳沟。旋即派一部兵力到盐池、灵武地区进行侦察,佯攻宁夏,以调动驻庆阳及其以北地区之敌马鸿宾三十五师回援宁夏,策应一军团西出环江流域,伺机歼敌。
    左权和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在吴起镇集结后,迅速地通过了元城子地区,于6月1日全部抵达环江流域。红一、四师于曲子以北和以南地区展开攻势,策应红二师攻占国民党环县县政府所在地曲子镇。曲子是标准的北国土围子,城墙很高,外边还有很深的堑壕。马鸿宾手下一个外号叫“野骡子”的旅长,率骑一〇五旅旅部和特务连四五百人,刚刚窜回曲子休息,即被红军包围。
    “野骡子”本名叫冶成章,性情骄横,很能打仗,是个亡命之徒。由于他率部死守曲子,拼命抵抗,红军攻城迟迟不见进展。军团和师的首长都亲临阵地指挥战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和政治攻势,冶成章腿部负伤,红军才降服了这条“野”性难改的“野骡子”。其小老婆藏在一口水井里,被打水的红军战士发现而打捞了上来。后经耐心教育和治好伤痛,将他们夫妇双双释放了。
    此后,一军团首长决定留红四师控制曲子、阜城兼取曲子西南的三岔。军团首长率领红一、二师乘胜北上,于6月4日至5日连克环县、洪德城两座重镇。
    毛泽东得知这些胜利消息之后,高兴地笑了起来!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变化,及时召开中央军委会议,重新部署了西征战役。决定调红二十八军兼程开赴三边地区,与红八十一师、骑兵团组成中路军(又称北路军,由二十八军首长统一指挥),配合当地驻军尽快搞好该地区的“赤化”。二十八军进驻三边地区后,于6月12日即接替红七十八师围困安边。七十八师在归建十五军团的途中,于6月中、下旬相继攻克了定边、盐池两座战略重镇。
    此时,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即重新开始了行动:十五军团主力在红柳沟集结后,迅速西出大水坑、惠安堡,连克红城水和豫旺县城(即下马关),其先头部队已深入到清水河流域之同心城(即半个城)和王家团庄一线;一军团在洪德城集结后,很快占领了豫旺堡、李旺堡,直插固原以北之七营、黑城镇。野战军总部也随之西移进驻豫旺堡。至此,西征红军已全部深入到陕、甘、宁三省广大地区,纵横400里;先后占领了宁条梁、定边、盐池、豫旺、同心、曲子、环县、洪德等城镇,帮助地方建起了苏维埃政权;俘获敌军人枪各2000余名(支),战马500余匹,沉重打击了宁夏二马。初战告捷。
    7月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总部到达了美丽而古老的山城——保安。毛泽东到达保安的最初几天,正是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合的日子。于是,他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签署电令,将二、六军刚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辖红二、六军和三十二军,计13000余人。
    7月14日,毛泽东根据西征以来的整个局势变化,制定了《关于西征战役的作战原则》:
    甲、在对敌两团以上兵力作战时,似宜集结更优势之兵力,期于一举消灭之。
    乙、在作战条件不具备时,不妨再引退些,把敌诱至有利条件下以便一举歼灭,这里需要多的忍耐性。
    丙、扩大与训练部队,使红军生息强大,造成将来战略上大举反攻之主要条件。
    丁、对何柱国指挥进剿之全部东北军,宜决定消灭其一部,这样并不会妨碍大局,反有利于大局。
    毛泽东在草拟好以上各条后,立即通过无线电台传送到西方前线,交由他的老战友、严谨持重、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司令员去执行。毛泽东的这支“电令”,在前线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不断地取得新的胜利,并迎来了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侯占元)

毛泽东在陕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