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诚信为本利源生

陕西千里黄埌,土脉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几千年的《周礼》化育,儒家文化,使陕西商人从持业自重的操守出发,恪守“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忠厚不欺,言不二价,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这在明清的中国商界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清末文人郭崇焘曾总结山陕商人经营的基本特点是:
  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其榷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心实也。①
  这可视之为中肯的总结。
  诚信为本的经营思想首先表现在陕西商人做生意一言九鼎,言不二价,树立诚商良贾的市场形象。陕西户县商人郭仰山,秦渡镇人,“设药市镇上,而拣材精审,身亲刨炙,虽极贵品,不敢以假乱真。盖公曰:‘药之良否,人命攸关,敢儿戏乎!虽贫穷,或严冬昏夜叩门户,无不与者。’盖公又尝曰:‘命等耳,贫穷独非命乎?且病痛思药,因心急如焚也。’”②
  由于他做生意货真价实,市价不二,在远近名声遐迩,被大家尊称为“不二郭家”,他开设药市,赢拙不计,虽屡有亏折,至变产偿息,无少悔意。这就是陕西商人的诚信精神。
  诚信为本的经营思想还表现在,陕西商人做生意一诺千金。不欺不瞒,以良好的商业信誉为自己占领和开拓市场。三原商人张居士在苏州做生意,“贾也不二价,不欺人,有误增其值以易而去者,立追还之”,是故“张居士名满邑里及如苏”③,大家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取得了经营成功。渭南商人曹昆璋,辛兴里人,其父在四川做生意,多年教导家人“日后至蜀,即以忠信著闻”,昆璋谨记父命,因家中食指日繁,弃学就商,在川中诚信待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信誉,被同行们称为“少年长者”,“同乡宦蜀者咸倚重,争以囊金寄他,贾益大起”④。三原商人胡汝宽,仪态丰美,做生意豪放不羁,笑日常开。开典当一般利息是息本相埒,宽减息之半,低息招徕,树立良贾形象,使求贷者多仰给他。他又宽其期限,有以土地或牲畜为抵押,汝宽固辟不取,认为不能断人生路,收获之时,有以粟抵息者来,无粟者亦来,告知一声即可,在陕西和山西商人中赢得了商信,人们“多倚公”,久之家业大起,被称为“以济人饶积蓄”的典范⑤。泾阳商人张香享,在渭南雨金镇做典当生意。其质直朴讷而宅心仁恕,做生意待人以诚,立矫欺习,久而久之,一镇都信服他,得他一言,借贷无争,向他借贷银钱,从他的当铺出来,连检校都不需要。这样好的商信,当然使他的生意“贾日赢”很红火⑥。
  诚信为本的经营思想更表现为陕西商人做生意待人以诚,不欺不瞒,急人所需。三原商人周双柏,先祖在河北东光县做生意,由于商运不佳,亏本负债以数百计。双柏子承父业,去东光县做生意,为人诚恳,生意公平,很快发达起来,不仅偿还了旧债,还将家中旧屋拓造改观。致富后更是好行其德,一言之诺,损数十金无悔。乡党们都愿意随他学做生意,他尽力相助,有不少人致富和他相当,对他感激不尽⑦。渭南板桥常家在四川金堂县做生意,有出租土地九千亩,承租人如遇年馑歉收,只要向掌柜磕头说明情况,便租银全免,决不追缴,在当地留下很好的口碑。后土匪作乱,众人趁机抢掠店铺,唯独不抢常家。入近代后,四川军阀混战,伙计们纷纷携银逃难归陕。不久齐聚财东门首,交银了账。财东说:“战乱无依,你们拿去度日。”伙计们齐声回答说:“你家的银子,我们要它干什么。”⑧这就是陕西人的诚信精神。陕西商人冯翊眭,永乐年间在临清做生意,有一次在汴洛间拾客银百金,客人寻金欲死,翊眭问得实情,全数返还⑨。渭南商人白凤舞在羌镇开当铺,有一商人从他的当铺借银归,遗银百两在路上,凤舞自后拾之,即慨送其人,遗者感激不尽⑩。清顺治三年,陕西商人崔维荞经商山东,行至河南在旅店拾得白银三百两,维荞守之累日,遗金人至,原来是山西商人朱应孚买布之资,验实还之。朱以五十两为报,维荞笑曰:“分你五十两银子,我何苦在这里等你数日呢!”(11)陕商王宗鹤,在甘肃静宁做布匹生意,不小心将驮布的驴丢失,很后悔。有一日,一匹驮布的驴误入其家,家人欲执之。王宗鹤上前察看,见不是自家丢的驴,认为非己之物,不得为己,如是则无法取信于人,“为布商累也”,遂牵驴访主,送还失主。(12)这种一言九鼎,不失信于人的诚商精神,更有极端的例子。一是渭南人刘相坤在凭信镇做生意亏本失败,又逢灾害,鬻产殆尽,妻子饿死,孩子送人,自己亦奄奄一息,自己将妻子尸体挪于坟墓且仰卧待毙,还在坟墓外放有纺车、厨刀各一车,上书“人不欠我,我不欠人,有埋我者,以此相酬”(13),这就是陕西商人质直厚重的诚信风貌。再一是合阳商人安尚起,在河南做生意,不幸身死亡故,其妻闻讯,变卖家产,赴河南为夫还债,使债主们很感动(14)。读了这些事例,便可知郭崇焘对陕西商人特点的评价是可靠的信使。由于陕西商人以诚信为商,每每取得很好的商信,生意才格外红火。有一首清代《慈邱竹枝词》形容陕西商人生意的盛况是:
  桂花香远菊花黄,
  争着城西大会场。
  西货价廉南货贵,
  汉江近日不通商。(15)
  ① 《郭崇焘奏稿》卷29。
  ② 何炳武:《户县碑石》,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7页。
  ③ 来俨然:《自喻堂集》卷4。
  ④ 乾隆《渭南县志》卷2。
  ⑤ 乾隆《三原县志》卷4。
  ⑥ 来俨然:《自喻堂集》卷2。
  ⑦ 光绪《三原县志》卷2“孝行”。
  ⑧ 李刚:《陕西商人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⑨ 光绪《三原县志》卷2。
  ⑩ 光绪《渭南县志》卷4。
  (11) 韩邦奇:《苑洛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卷4。
  (12) 嘉庆《静宁县志》卷2。
  (13) 光绪《渭南县志》卷4。
  (14) 光绪《合阳县志》卷4。
  (15) 雷梦水:《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册,第3706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