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货真价实苦经营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异地求财,经商注重“货真价实好为商,假冒伪劣难久长”的经营原则,他们不欺不诈,随行就市,按质论价。正因为如此,被人们誉为“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商人”。在布匹行,陕西商人提供的货物质量优良,货真价实,信誉卓著,购销两旺,货畅其流,素有“关中贾来价更高”之称。商人做到货真价实是成功的关键,这个道理被许多商人所共识。陕西省凤翔府扶风县商人樊现曾就他的经商经验训诫子弟说:“谁谓天道难信哉,吾南至江淮,北尽边塞,寇弱之患,独不一与者,天鉴吾不欺尔。贸易之际,人以欺为计,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益损,谁谓天道难信哉!”①他这里把不欺视为商人的美德。这里的“不欺”,对商人来说,实际上就是坚持货真价实,形成“货硬”在先的经营理念。
  陕西商人货硬在先的经营理念首先表现在注重产品质量,讲求货真价实。陕西药商清代以来素以经营药材精选地道而闻名商界。如祁州药市的陕帮药商,货真价实,从无假冒顶替、蒙头盖面、以次顶好的情弊,几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作风。②韩城的永兴合药铺长期在西安东关、河南禹州蹲店坐庄,选购药材,只求药好,不怕价高,次货劣货,坚决不进,他们还常到药材特产区选购地道药材,新疆的鹿茸、西藏的红花、东北的人参、山西路安府的党参、海南岛的沉香、宁夏的枸杞、陕北的甘草、青海的麝香等,有力地保证了药力纯正。③华阴北演村党家在徐州办的广济堂药铺,不仅生药须进优质货,制药的辅料如蜂蜜、醋、姜、酒等也必须采用上等的。就是上等的药材,也要经过挑选才进行加工炮制。如甘草,先捡出梗子粗的,然后刮去表皮黑疤,剪头去尾,只留下中部均匀切片应市。又如白芍,先将梗子货去皮,均匀切片,进行筛分,只留中档,然后以麦麸拌适量蜂蜜,在锅内炒热,再将白芍片放入,均匀翻炒,至色微黄为止。经过精选精制,使应市饮片保证质量。④
  商品经济本质上是质量经济。要取得稳定的销路,非得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可。因此,一些著名的陕西茶商很注重产品质量。如马合盛,专营副茶,不事别业。业务发达以后,他们不求数量增多,不增加票数,一直保持原有的质量水平。他们保持质量的方法是严格要求,买茶必在春天,收购产于高山的头茶七八成,子茶不过两三成,而一般商号则是头、子各半,使其原料质量高过别家一筹。在泾阳制茶也必在春秋季节,从不掺杂次茶,所以质量好,民众中有口皆碑,每封比别人高出两角,仍然畅销不滞。⑤裕兴重,常年办票100余张,合45万斤,也是特别注重质量,几与马合盛齐名才在经营上取得了与马合盛同样的好成绩。⑥
  陕西商人货硬在先的经营理念其次表现在经营中注重以诚树德,以诚播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徐州的陕西药店广济堂掌柜刘大启规定经营宗旨是:“对人要诚,才能取信于人;制药要精,才能做开生意。”与客户交往中,坚持以“诚”相待,得到许多人的信任和支持。⑦长安益善德药店寓利于济世之中,所买之药,都煎熬鉴别真伪,所卖之药,即使如商谚所称“神仙难识”的丸散膏丹,也一概自己炮制。不以似充真、以劣充优,凡穷困急需用药者,赊账给药,确实无钱治病者,益善德主动送药救济病人。⑧西安广育堂药店,因重信义乐施与,感动终南山一位老道长,秘方相授,康熙年间就名重国内。陕西商人诚信经营的理念,在韩城永兴药店相传几百年的谐音店训对联中表现得很直接“细辛更加细心,焉可指鹿为马;木药就是没药,岂能以羊易牛”。⑨在明清全国最大的药市祁州,陕西商人诚信不欺,豁达重诺,成交接质论价,几百年间从无假冒顶替、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留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陕西商人经营着从全国各处汇集来的中草药,皆注明产地、采摘时间,货真价实,坚决杜绝坑蒙拐骗不义之举,故而经久不衰,安徽毫州药市专门辟出一条“三义庙”街来褒扬陕西药业商人行侠施义的高风亮节。
  陕西商人在江南贩布时从棉布收购、转运到销售,各环节都以“信”“诚”贯穿始终。陕西布商制定的《公议布帮条规》中开宗明义强调“名声重任匪浅”,⑩各布店必须信义为重、坦诚为本。传统社会没有明确的商业贸易法规保障商人权利。口头协定以商家个人信誉做保证。商人们收布时,公议收购的质量、规格、价格,一经议定,即使行市有变,也不许私自变通,而以总体的长远利益为计,信守不渝。每到一地设庄收布,先建立良好的贸易信用,各行户形成稳定的业务购售关系,互不挤兑掌柜。卖布者戒绝欺凌,诚信相待,所收之布,察看布面匀称程度,掂一掂分量,便估出布匹的等级。他们相信织户织布时会反复排量,故多尊重织户所报数量,很少尺量秤称。商人坦诚相待的作风,赢得卖布织户的赞同,产生自己人的满足感,常络绎而至售布于陕西布商。为防江南各地牙行半路拦截强收棉布,陕西布庄与栈行、镖局议定脚力,“彼此放心委托,两端装卸,直行无猜”,(11)这样布庄掌柜无须跟随或派伙计押送,运费也不拖欠推脱。销售布匹的陕西布店各显重诺守信,竞相吸引顾客。
  兰州设店的恒丰行布店就以守信义而名闻秦陇,此店有三宝——大门上的匾、收发货的秤、多年留下的缸兰州人家喻户晓:祖传之缸装进酒,隔一段时间,味道醇香无比;市店货物往来量大时,用来称重量交割布匹的秤,专门制作,专人司秤,进出货物,丝毫不差,稍有缺斤短两,秤砣就会摆动,该秤竟成为兰州称物量重的标准秤,无人不信服;大门匾上“通运楼”三字更有来历,据说一位宿儒买恒丰行布做衣服时,发现自己拿错了布,自认倒霉,布店掌柜由裁缝嘴里得知,亲自找上宿儒家门,不但又赔一匹布,还退回原来的钱,宿儒深察陕西掌柜的诚信会给恒丰行带来滚滚财源,兴奋之余即运如椽巨笔一气呵成“通运楼”牌匾相赠。凭着三宝,恒丰行驰名远近,人们相传“先有恒丰店,后有皋兰县”。(12)
  陕西茶业掌柜诚信经营被视为美德,马合盛专营副茶,不事别业,业务发达后,宁精勿滥,春天收新叶只购产于高山的头茶七八成,子茶两三成,其他一概不收,制茶时,必用泾阳水质特异的泾水炒制。夏太热冬太冷,影响炒茶的质量,因而限定炒制时间在春秋短暂的时日内,若遇春秋二季无合适炒制天气,所收茶叶宁肯弃掉也不粗制滥炒。马合盛成为皇家大引商,与其过硬的茶叶质量不无关系。(13)
  陕西烟商制烟过程重信守誉,确保质量与制茶有异曲同工之妙。种烟伊始,烟行掌柜就严格要求,紧把种烟节气关,常去田间地头察看,指导烟农打尖去枝,巧妙利用时节,促使烟叶成色美观,叶形齐整。水烟调制配料,槐籽必取陕西的,紫药仅用中卫的,姜黄只要城固的。制烟过程中,喷油、上末,反复多次,绝不偷工,配料比例严格执行,毫不减料。制成刨丝一丝不苟,分门别类,按质数、色泽、规格打包装箱。烟行掌柜绝不因为水烟需刨切成末便忽略了任何一道工序,兰州水烟缘此而所向披靡,上至皇宫巨室,下到贩走走卒,皆成为水烟的消费人种。
  在皮毛加工行业,大荔县羌白镇的“敬信义”皮货庄,店风如其名,敬重信义。散布各地的分庄农历二四月收皮,即将生皮送回总庄硝制成熟皮。硝制选在炎热夏季,暴晒生皮,去掉油污杂物,水澄干净再行浸泡,如此反复几次,下缸用硝盐等佐料浸泡一月时间熟透,再晒干除杂去污,梳去杂毛,制成皮筒。其间12道工序严格遵守,质量标准稍有纰漏,即弃置销毁。其他皮货庄与“敬信义”大同小异,遂使“同州皮货”闻名全国。(14)
  明代南京有一陕西伍姓掌柜开的皮货店,质佳毛色纯正,永乐年间皇宫采办皮货选中其皮,皇帝用后龙颜大悦,御笔亲题“伍少西家”,令伍家永世为皮货业,后来江南以“伍少西家”金字为招牌的皮货店都源于此。
  陕西商人货硬在先的经营理念还表现在陕西商人创制名牌,先声夺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只有形成品牌优质的拳头产品,才能获得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并对对手造成先声夺人的市场压力。陕西商人对此可谓是老谋深算,手法老到。如三原的悦盛宗、人和丰、德泰药材店,以所出药材精选质纯闻名,他们为此而创出名牌,每箱药制好后内押“悦盛宗”“人和丰”的商标,以突出质量信誉。香港有传言说某人有病,因没有悦盛宗的党参、当归,竟把病耽误了。他们借风扬幡,广为流传,造成非“悦盛宗”莫取的争购定势。(15)西安东关际盛隆、全盛裕药铺以配制饮片疗效极佳而在满族旗人中有口皆碑,“满人问病,先问吃谁家的药,总是推荐际盛隆、全盛裕的药”,汉人仿效之,使这两家药铺在西安颇负盛名。(16)西安南大街的万金堂则是“以古扬名”,该号为唐代传下来的中药店,有迟尉公、秦琼买药的往来账目,该店有一个大锅盖像鳖盖那么大,在万金堂内的大瓷缸上扣着,人们因之盛传吃了万金堂的药可以成神仙,显示了该号在人们心目中的优势地位。(17)而韩城永兴合则以“旧”招揽顾客,该店一扫别家药铺富丽堂皇的欢门做派,一片朴素无华的景象,铺柜台、桌椅、板凳、瓷缸瓦罐陈旧的磨损发光,抽斗的棱角磨得成了圆圆,拉动时摇摇晃晃的,铁碾子的木穿踏轴磨得尖细快要断了,这种陈旧古朴的店容处处显示了该店经营四百余年的历史风貌,满足了老顾客怀旧的心理,人们编了个“兴合药店四不讲究”的顺口溜,曰“店大门面不讲究,药好柜台不讲究,人多吃穿不讲究,才高身价不讲究”,表现出了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人称“万应店”。(18)而户县闫家所办广育堂药栈更以一剂主治霍乱的祖传莎药兴盛了二百余年,该药由西安选购上等地道药材运回户县闫家,分别拣净余质,加工成片,单碾成末,由闫家秘方传人在暗室搭配,交药工加工成丸,广销陕、田径北平、杭州,使该店经营顺利,由一店变九店,分别在周至、户县、西安办了九家“老广育堂”分号,以优质产品形成在西北药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19)
  陕西的茶商也深谙此道,注重形成产品品牌,迎合民众的购买心理需求。茶商马合盛就是成功的例证。庚子年间,慈禧逃亡陕西,马合盛以百峰骆驼参与从龙驹寨到西安运送官粮,得到西太后奖励。他便利用封建时代人们的皇权思想,借风扬幡,在砖茶的封面上印上“大引商人马合盛”七个字,和一般茶商只印“官商”二字不同,这种名随货走的传媒方式使马合盛在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群众互相传说,“马合盛大引商人,是慈禧太后金口玉牙封下的”,更增长了它的声势,甘宁蒙地民众均喜饮“老马家副茶”。由于马合盛信誉好,在民众中有影响,一些小的民族纠纷往往由商号出面调停。(20)其他商号亦是如此。如泾阳所产的砖茶牌号以“天泰碑”为蒙人所最信任,故以“天泰”“德恒”等牌为最多,一时以天泰二字作为商标的茶砖就有20多家。
  ①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1页。
  ② 《祁州庙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第199页。
  ③ 《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491页。
  ④ 李刚:《陕西商帮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8页。
  ⑤ 李万禄:《西北茶马市语马和盛茶号》,《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22—123页。
  ⑥ 泾阳县商业局:《泾阳县商业志》油印本,第16页。
  ⑦⑨ 《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⑧ 姚文光:《辛亥革命前后引镇的商业》,《长安文史资料》第3辑。第186页。
  ⑩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资料选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册,第242页。
  (11) 刘安国:《陕西交通挚要》,第24—25页。
  (12) 刘茂春:《兰州市的行栈业》,《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119页。
  (13) 李万禄:《西北茶马市语马和盛茶号》,《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22—123页。
  (14) 《西北实业调查》,第438页。
  (15)(16) 郭敬仪:《旧社会西安东关商业掠影》,《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136页。
  (17) 雷致祥:《益元堂老药铺》,《碑林文史资料》第1辑,第138页。
  (18) 《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19) 李刚:《陕西商帮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0页。
  (20) 杨自舟:《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第118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