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山陕会馆友谊生

山陕两省商人资本互相参与,合伙经营的状态,使得在同一地区的山陕商人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紧密联合在一起。这种联合最完善的形式就是共建山陕会馆。明清时期商帮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会馆,会馆和商帮互为表里,商帮是会馆的组织形式,会馆是商帮的办事机构。会馆的设立既是出于商业经营的利益需要,也是出于旅居外地商人的社会心理情感的需求。
  此外,山陕商人在外地做生意,属于借地生财;无论流转批发,还是设廛置市,都会挤占本地商人的市场份额,分割本地商人的利润。而且商帮正是以客帮身份与本帮商人对立,他们在客地人生地疏,势单力薄,是外来户,本身缺乏社会资源的护佑支持。外来燕雀独脚货,本地麻雀帮手多,遂使客帮商人与本帮商人的矛盾不断尖锐。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本地商帮常凭借地缘优势,侮辱欺凌客帮商人。而客帮商人之间也激烈竞争,矛盾不断。在湖北两河口,有秦晋徽浙等八省商人的竞争,史称“八帮之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同乡之间就有了强烈的彼此沟通交流、团结互助的需求。会馆逐渐在为同乡商人提供借寓住宿,存放货物功能的基础上演变为联乡情、叙乡谊,抚慰身处异地商人的失落乡愁,张扬本土文化,维护本帮利益,协调内部关系的商人自治团体组织。山陕商人因家乡故土接近,精神文化类同的关系,多联合兴办会馆,合力治内,一致对外。
  在我们查阅到有文字记载和实物为据的山陕商人兴办的274所会馆中,单独称“山西会馆”或“陕西会馆”的并不多见,不超过1/3。绝大多数会馆都称为“山陕会馆”。这些会馆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我们展现了山陕商人辉煌时期的雄厚实力和两省商人携手联合、合作经营的开放胸襟。目前可知的已辟为各地文化景点和列入全国名胜词典的就有:河南洛阳山陕会馆、河南开封山陕会馆、河南社旗山陕会馆、河南许昌山陕会馆、山东聊城山陕会馆、湖北襄樊山陕会馆、安徽亳州山陕会馆等。
  最早出现的山陕会馆是在河南上蔡和伊川的“山陕会馆”。河南是古中州,与山西和陕西毗连,在丹江水运开通之前,河南是陕西商人赴江南贸易的必经之路,河南汴梁孙家楼是大运河连接通往陕甘东大路的水旱码头。加之河南是人口大省,其“民不谙货殖”,“令其营商做官,则群视为畏途,盖有视离乡为莫大之苦,视宦商如登天之难”。山陕商人乘势而入,成为明清时代河南行商的主要力量,“商贾多山陕河北之民”,“坐地贸易如花、布、煤、粮各行户……全系西商”,使中州大地到处流动着山陕商人的身影。他们为了联络乡谊,推广贸易,在河南所到之处创修会馆,上蔡的山陕会馆是目前可知山陕商人在外地商埠修建最早的联省会馆。上蔡会馆位于河南上蔡县城西南部,据考证,该会馆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该会馆拜殿室内东间,悬挂铁钟一口,重约300斤,系嘉靖丁亥六年铸造。建馆的目的是,维护上蔡山陕商人的财富和利益,防止外人欺凌,使死有所葬,生有所聚。他们并沿用其家乡习俗,在馆内庆大典,搞祭祀,逢年过节,熙熙攘攘。祭典时,均大开中门,悬灯结彩,各殿房蜡烛辉煌,香烟缭绕,山陕两省的人携带眷属,络绎不绝,爆竹声声,人人欢快,至除夕夜,爆竹声更是通宵达旦。每年从正月初一起,在馆里戏楼上是,演戏三天,热闹非凡。①河南伊川山陕会馆也是山陕商人建造较早的联省会馆,伊川在洛阳南,明万历年间,山陕商人就聚集此地,在白元镇修建了山陕会馆(俗称山陕庙),并在馆内兴建了戏楼。
  在封建社会,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政府对衣着、屋宇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明代就有规定: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右帝后圣贤人物,及明龙凤貌猊麒麟之形……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倾角,重檐重棋,及绘藻井。而商人身居四民之末,为社会最低层,所受限制更多,因此山陕商人在修会馆时,多借庙为馆,以逾越馆舍建筑的身份限制,利用统治阶级“敬天保民”思想的政策空隙,为会馆建设争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清会典》对关庙定制有明确规定:南向,庙门一间,左右门各一,正门一间,前殿三间殿外御碑亭二,东西庑三间,东庑南燎炉一,庑北斋室三间,后殿五间,东西庑及炉与前殿同,东为祭品库,西为治牲间,各三间,正殿复黄琉璃瓦,余为筒瓦。山陕会馆一般按关庙规格进行建设,每每歇山重檐,雕龙饰凤,殿宇重峻,金碧辉煌,呈现宫殿样式,修建时极尽铺排,大力张扬本土文化。
  “馆庙合一”是山陕会馆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山陕会馆内所供奉的神多为关羽,有些山陕会馆本身就叫关帝庙、关公祠等等。关羽为三国时西蜀名将,其坚毅果敢、忠心不二的品格历代统治阶级的褒扬,成为忠义的化身:宋徽宗将关羽封为“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代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把关羽庙封为“武庙”,与孔庙并列;清代关羽则被封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规定关庙规格享受帝王待遇。每年祭祀关羽时,山陕会馆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还有《斩熊虎》《三结义》《秉烛待旦》《赠赤免》《斩颜良》《关公挑袍》《过五关》《古城会》《华容道》《取长沙》《刮骨疗毒》等以关羽事迹为题材的大量梆子戏传统剧目上演。在山陕会馆内部,以关羽戏曲故事为素材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油漆水彩画随处可见。对于山陕商人来说,关公有着多重的象征意义。
  首先,关公是山陕商人的乡土神,对关羽的崇拜寄托了山陕商人对家乡的幽思。关公是山西运城人,陕西是关公改姓之地,因此山陕商人与关公有乡土亲缘联系。他们祭拜关公主要是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亲不亲,故乡人,“官爱官、民爱民、官老爷爱蒲州人”。关公崇拜形成了联系山陕商人的纽带,将山陕商人紧紧地团结在会馆周围,诚如河南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记》所言“赊镇……山陕之人为多,醵金构会馆,中祀关帝君,以帝君亦蒲东产,故专庙貌而祀加虔”。②
  其次,关公忠勇仁义、讲信修睦的人格力量,又是山陕两省商人结盟的思想基础。社旗山陕会馆大拜殿前的一副对联就表达了这种认识:“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荫晋与秦”。《汉口山陕会馆志》对此有详细的说明:“山陕古秦晋姻好之国……旧有山陕会馆也,所以联两省之乡情,动四方之瞻礼,典重圣神之祀”。③
  最后,关公还是山陕商人供奉的行业神。关公除了具有讲信义的商人最应具备的品格外,还有算术头脑,发明了记账法,相传关公挂印封金辞曹时,留下一封账单,设有“原、收、出、存”四个题目,把曹操送的各种财物详细登记,其项目格式设计十分科学,开商业记账的先河。因此,晋以来,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见”。山陕商人多以关公为行业保护神,极力供奉,以保佑他们实现赚钱发财的愿望,对此北京的关中会馆《重修会馆碑记》中有很好的说明:“秦晋富商大贾,无不祭祀关壮缪者,亦谋利而不忘。”④
  山陕会馆作为山陕两省商人在异地的标志性建筑,是山陕商人的整体商业利益需要和共同精神需求的必然要求。会馆的建设凝结了山陕商人大量的汗水和智慧,而山陕会馆作为山陕两省商人经商业贾的基地,对山陕商人势力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兰州民建会副主席雷志乾先生回忆:“解放前山陕商人赴兰州做生意,先找同乡会馆,由会馆接待其吃住,然后由会馆牵线为他在同乡商号中安排就业,若当学徒则由会馆出面找一个本籍商人做保证,荐官有人身担保作用”。⑤会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是安排住宿、介绍工作之类,会馆还为同乡提供创业资金,清末包括晋陕会馆、陕西会馆在内的乌鲁木齐“六大会馆”就有规定:“同乡人中愿意从事商业者,可以从会馆‘领东’,或与会馆合资,个人与会馆立有字据,部分盈余由会馆提取”。⑥这样会馆就把联乡情、叙乡谊的联谊活动与开发人力资本,促进工商业发展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山陕商人的经济实力。同时,山陕会馆也使山陕商人紧密合作,从而能够在与其他商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① 《上蔡山陕会馆》,《上蔡文史资料》第2辑,第17页。
  ② 河南古建筑研究所:《社旗山陕会馆》,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359页。
  ③ 《汉口山陕会馆志》,光绪二十二年景庆义堂刻本,第26页。
  ④ 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15—16页。
  ⑤ 李刚:《陕西商帮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74页。
  ⑥ 昝玉林:《会馆漫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8辑,第82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