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百二秦关多希望

“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黄土埋皇上”一语道破了陕西千百年来在中国的重要历史地位。秦汉时期留侯张良曾对陕西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有过一段千古传诵的分析: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①
  而太史公司马迁则对陕西商业经济的发展,陕西的经济区位优势有精当描述: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及秦文、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招治咸阳,因以汉也。南则巴蜀,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口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②
  因此,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其中,尤以周、秦、汉、唐最为兴盛。周以礼治天下,传世八百年;秦统一六国,革新封建制度;汉承秦制,唐兴贞观,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经济、文化的辉煌。早期中外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丝绸之路”也恰恰从这里开始;往昔的长安,曾经作为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坦然接受外族的膜拜和朝圣。陕西商人以“帝都商人”的姿态,演出过商品经济最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又抓住政府在陕西实行的“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政策的机遇,再度崛起,输粟于边关,贩盐于淮扬,捆布于江浙,鬻茶于湘楚,运烟于南洋,使陕西商帮成为与晋商一起,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商帮,成为当时中国现代化因素的标志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与山西商人一起垄断了中国中西部贸易通商达五年之久。作为西商大贾,跨州越县,经营江南塞北,为赢利跋涉江湖,再造了中国西部商品经济的神话。明人张瀚则对陕西商人的辉煌作过总结性描述:
  河以西为古雍地,今为陕西,山河四塞,昔称天府。西安为会城,地多驴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然皆聚于汧雍以东至河华沃野千里间,而三原为最,若汉中西川巩凤尤为孔道至凉庆甘宁之墟,丰草平野,沙苇萧条,昔为边商之利途,今称边戎之绝塞矣。关中之地当九州三分之一,而人民不过什一,量其富厚什居其二。③
  进入近代社会后,由于西方商业资本的侵略和农民运动的扫荡,陕西商帮过早地解体,但陕西商人的余韵犹存,并在全国掀起过一场不小的再建山陕会馆的浪潮,展示了陕西商人厚重质直、百折不挠的顽强生命力。民主革命时期,他们又以红色商人的身份,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辉煌的业绩。
  新中国建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陕西仍然是西北各省的“龙头老大”,陇海铁路使西安成为整个西部地区的物质配置中心,大量物质通过西安流向西部各地。同时,陕西作为西部的科技、教育、制造业中心,在20世纪60—80年代初的体制束缚下,仍能生产出像“山丹丹洗衣粉”“西安电池”“西安牙膏”“中华肥皂”“骆驼牌搪瓷”“榆林毛毯”等一系列叫响全国的优质名牌产品,使西安成为全国的轻工业中心之一,为保障中国的商品供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历史时期,陕西商人不辱使命,以“商业陕军”的形象,再现当年“陕西商人”雄风。民间陕商巨头又再度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上演有声有色的活剧。财雄势大的金花、海星、步长、东盛等一批民营巨头猛虎出关,纵横青海、江苏、广东、山西、湖北等省,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承包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随着陕西民营工商业的复兴,民间陕商巨头又再度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截至2006年,陕西民营企业发展到10万多家,个体工商户75万户,从业人员300多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4.5%。从1997年至2002年的短短5年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1.8%上升到38.2%,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全省GDP比重的45%。这说明,一支新的“商业陕军”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虽然与历史上的陕商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却传承着陕商的历史信号和价值取向。
  ① 班固:《议书》卷28《地理志》。
  ② 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③ 张翰:《松窗梦语》卷4。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