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千里秦川也朝阳

陕西有着发展民营工商业、再造商业新陕军的优越条件。
  陕西有良好的资源存量。陕西的煤存量近万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0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钼探明储量124.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水泥用石灰岩,保有储量48.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
  陕西拥有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须具备的实力雄厚的科学教育实力。陕西有科研机构106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万人,普通高校77所,名列全国第三,其中以擅长电子科技而闻名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群聚,使很多人很容易就能拿到一个项目、一个技术出来拉个摊子。而这项技术往往针对某个行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因激烈竞争而消亡。这种资源优势,为陕西哺育了大量的中小企业群体。
  西安高新区,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3000多家科技企业和34.6万就业人员,2006年在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9.97亿元,形成了具有较强势力并富有特色的创新集群和创业集群。区内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8家,过10亿元的企业28家,过20亿元的企业15家,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一批批创业英雄在这里踌躇满志,大展身手。
  这些都为陕西“新陕商”的脱颖而出准备了条件。
  陕西商人大规模的第一次下海潮是在1990年以后,荣海、郭家学、吴一坚、段先念、李黑记等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业,属于罕见的极少数。就在这一批企业家中,大家的创业背景也截然不同。有些属于接受沿海市场经济熏陶,将开放地区先进模式带回本地创业的典型;有些则完全依靠个人胆略、悟性和商业直觉土生土长。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安的第二个创业高峰来临,诞生了以至信科技、中扬电器、海天天线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企业。它们的创业者多数来自西安当地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依赖自身的某项技术或产品起家。
  第三次创业潮则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最近5年时间内,这些企业多数尚在孵化中。
  至今,作为陕西民营企业中的第一梯队,海星、金花、步长、海天等已经开始走出西安,逐鹿中原。他们频频运用资本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快速扩张,于南征北战中构筑辉煌之梦,并作为“新陕商”的杰出代表,在21世纪中国的新商帮团队中熠熠生辉,代表着“新陕商”的发展方向。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