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清代韩城永兴合药店掌柜——武绳祖








国药业是陕西商帮经营的传统产业,在清代韩城永兴合药店以药力纯正、货真价实而著称关中,其掌柜武绳祖成为那一时期陕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清代陕西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陕西山高地寒,林密泉庞,是我国“西口药材”的主要产地。明代产自岷州的当归、黄芪,产自宁夏中卫的枸杞,产自西宁、武威的大黄以质地纯正、品优量大而著称药业。陕西本部的药材产地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和陇山各山区州县,其中尤以凤县的党参、陇县的当归、宁强的柴胡、安康的杜仲和黄连,华县的黄精、洛南的秦芜品种名贵,产量甚丰而为药业瞩目,成为山货大宗。
  药材业是商品性较强的产业,在陕西的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药材业已走出自然采挖的阶段而进入人工培植的商品化时期。严如煜在《三省边防备览》中说陕南山区的药材商品生产情况是“老林久辟。厚朴、黄连之野生者绝少,厚朴树系栽于小坡平坝中……树至数年数十年者,如杯如碗,则好厚朴矣。黄连于既辟老林凹山沟中栽种之,商人写地数十里,遍栽之,须十年方成,常年佃棚户守连,一厂辄数十家……雪泡山、灵官庙一带,连厂甚多”。①到道光年间,药材种植已成为本地人民的专门产业,卢坤在《秦疆治略》中记载“汉川民有田数十亩之家,必栽种烟苗数亩,田则栽姜或药材数亩……姜药材亩收八九百斤。卖青蚨二三十千,以为完粮市盐布庆吊人情之用”。②并且药材因量大价高其收购采取现货交易,不能赊欠,“收买药材者为药扒,唯药扒见货给值,有业户赊值不能偿者”③。凤县的药材生产亦是如此。凤县所产党参“甚美,大者一茎斤许,此外何首乌、五加皮、杜仲、雄黄皆足备不时之属”,起初是“土人入山采取,货于市,足资衣食”④,后来发展到实行人工栽培,“辛家山锅河口有个吕老三,种党参最为出名,他雇工一二百人,在辛家山周围植党,面积广达二百余华里”⑤。到清末,凤县“每年出口党参约千余箱,共值银币六十余万元”⑥,其药材贸易已占该县“外贸额百分之七十左右”⑦,成为该县的主导商品。洛南的药材商品生产则呈现出另一种情形。洛南“药,昔岁如柴胡、连翘、桔梗等,洛境生产者”,最初是“每有外商入境收买”,后来洛民在比较效益中发现,于其让外商入境收买获取中间利润,莫如自己推销以保证利不外溢,于是,改变营销方式,由“洛民采掇收贮。担运出境,在紫荆关老河口一带鲁买,获利较前为多”。⑧而平利的药材生产更因为意外的机会而走上专门化生产阶段。“平利南乡高山,则以洋芋药材为大宗……光绪己丑后连年阴雨为灾,洋芋已无遗种,而当归党参繁殖异常,高山居民专以种药为生。”⑨其他如陇县“山谷地产当归、乌药等类,东路贾客相率赴陇捆贩”。⑩华县“药,若麻黄、防风、苍术……东输至华阴,西逾至西安三原”。(11)城固之姜黄“每年实产200万斤,本地不堪用……行销河南清化、甘省”,“一每年约值60万元”,(12)都是完全的商品生产。陕西明清药材种植商品化的发展,成为陕西商帮中药材商五百年兴盛的根本原因。
  二、韩城永兴合的经营情况
  韩城中药店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是永兴合药店。该药店创于1630年左右,据说是由韩城张家巷张家和山西新绛县周留村卫家合办的,两家投资额为9000元,迄今400余年。它坐落在本市北大街原木楼牌底南侧,坐东向西(今五金门市部)。门外竖立一块石座木制的金字招牌,两面刻有阴文“永兴合药店”字样,一面朝南,一面朝北,熠熠发光,借以招徕顾客。
  该店门面有楼房九间,中间是大门通道,八间是库房,楼上楼下储满药材生料。从大门向西,一进三院。前院两侧是客房和宿舍,掌柜和把式就住在这里。切药凳列于前院南侧。大庭是营业室,是从业人员活动中心,室内用拐角型铺柜台分隔内外。台内(北半边)摆有成药柜和两个铁辗槽,从业人员匆匆忙忙按照药方核价收款抓药。台外(南半边)放有几条长凳,供顾客歇脚之用;并备有茶水、烟袋,老掌柜出没应酬,寒暄拉话,洋溢着宾至如归的气氛。大庭上空,悬挂着一块写有“和气致祥”的金字牌匾;柜台两端,各悬金字竖牌一块:一块写的“遵古炮制”,一块写的“童叟无欺”。后院和南偏院除建有部分宿舍外,还有厨房、磨房、辗房、马厩以及加工炮制药物的作坊等等。
  从民国建元以来至抗日战争初期是“永兴合”的鼎盛时期。民初由祁掌柜全权经营,以后换上武绳祖,最后是祁子节。除大掌柜外,还有二、三、四、五、六掌柜。下设管账、坐庄采购、加工炮制药物、仓库管理、跑街、下乡讨账、站柜台营业、学徒等门类,共计30余人。民国时有店员40余人,所加工之丸、散、膏、丹销往黄龙、宜川、安边、定边及山西河津等地。(13)
  三、韩城永兴合药店的经营特点
  永兴合药店之所以在同行业竞争中一直处于不败之地,主要在于他们在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货真价实,信誉第一
  永兴合药店把药物质量看成是命根子,他们懂得,药物质量的好坏既是治病救人、人命关天的大事,又关系到药店的盛衰、个人的荣誉与利害。为了把好这一关,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坐庄采购。他们长期在西安东关、河南小禹州蹲点坐庄。选购药物时,只求药好,不怕价高,次货、劣货坚决不进。他们还常到药材特产区、集散地选购川广地道药材,如四川的川杛、川厚朴、黄连、黄柏,广东的广木香、广陈皮、燕窝、海马,新疆的鹿茸,西藏的红花,东北的人参,山西璐安府的党参,中条山的黄芩(条细心实),海南岛的沉香,河南怀庆府的四大特产——生地、山药、牛夕、菊花,宁夏的枸杞子,陕北的甘草,青海的麝香,缅甸的熊掌和熊胆等等。
  储藏当心:设有楼上楼下库房,经常进行药物检查,该晒的晒,该晾的晾,密切注意霉烂变质,虫蛀鼠咬,保持药物质量纯正不变。
  (2)遵古炮制。炮制分水制(浸泡洗)、火制(煅、煨、炒、炙)、水火共制(煮、蒸)。加工炮制时,最讲究“认真”二字,工序上一点不能马虎。就以蒸九地来说,必须蒸够九次,每次必须蒸够一天一夜不能断头,由二槽把式轮流看火,烧完一炷或两炷香一换,掌柜还要监督检查。药物在入斗前必须罗、箕、拣、筛,去掉杂质尘土,做到干净卫生。
  (3)药物齐全,品种繁多,保证满足供应,不再他求。一进大门,就能看到满店是药。他们还在药柜两边贴着一副有趣的对联:“大将军骑海马执巴戟身披穿山甲;小红娘坐车前擦轻粉头戴金银花。”以示应有尽有。该店丸、散、膏、丹,名贵药、冷药以及当时各大中城市的中成药,一应俱全。如兰州安泰堂的还少丹,西安藻露堂的培坤丸,北京同仁堂的狗皮膏、八卦丹、灵宝丹以及本店自制的痧药、梅酥丸,去腐生肌散、止血药等等,万应俱全,因之群众称该店为“万应店”。
  (二)店规严明,内部和谐
  永兴合采取的是“东西制“经营体制。东西两家以诚相处,相依为命,义理求财。该店所有从业人员,连顶生意的掌柜在内,都是由学徒一步步培养起来的。他们不用半途而来的把式,也从来半途不开销人员。他们深知药材行业工序繁多,责任重大,所以从招收学徒时,就注意人选:凡系贫家子弟,五官端正,身体结实,能吃苦耐劳,热爱药材行业,年在15周岁以上,初小程度而有可靠的介绍人者,方可收为学徒。学徒期定为三年,在实践中自学,主要学习药材学,即学认药,辨别药物的质量好坏和真假程度,以及各种药物的性能、产地、配方、制剂及其重量、服法、禁忌等等。其次,还要学文化,打算盘,干杂活。但人命关天,坚决不允许学徒抓药。学徒期满,经考核合格提升为二槽把式后,方可参加店内外各项业务活动。
  由二槽把式提升为掌柜这一环节,是根据论资排辈、德才兼备的原则,掌柜提名东家同意决定的。而祁一武等大掌柜,都是由学徒一步步升上来的,因而才能成为久经锻炼、多谋善断的实干家。该店上至掌柜下至店员都爱好学医,并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医学资料。不少人成了店员医生。武掌柜就是自学成才的名医之一。他发明的用鸭蛋子配元肉治疗便血症,被收入《永兴秘方集》之内。山西店员孙英才现存一抄本。
  掌柜对人手十分关心,生活体贴入微。年终给发帽子、毛巾和肥皂,表现好的还给发奖金。吴坤山没棉衣穿,张启明害病半年不能上班,武掌柜就分别给他们送棉衣,发薪金。他们都感动地流泪说:“掌柜对我们这么好,我能不好好干吗?”
  为了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祁掌柜倡议改革投资制度,即将原来的东家出银西家出人、银五人五年终分红的办法,征得张、卫二东家的同意,允许西家入股投资,变成10多家集体连东代掌。这样本钱越来越多,人们的劲头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红火。
  (三)勤俭办店、和气生财
  永兴合店面朴素,一进药店,眼前就布满一片古朴无华的景象。铺柜台、桌椅、板凳、瓷缸、瓦瓮陈旧得磨损发光。抽斗的棱角磨得成了圆弧,拉动时摇摇晃晃。铁辗子的木穿踏轴磨得细光快要断了。就这,掌柜还要经常叮咛:这几个药缸是开国元勋,有年代了,万万不可碰坏;哪个东西也不能换。还有人编了个永兴合药店“四个不讲究”,即:店大门面不讲究;药好药柜不讲究;人多吃穿不讲究;才高身价不讲究。这里贯穿着生财有道、勤俭办药店的传统作风。
  该店对顾客以诚相待,处处为顾客着想。顾客到店,不管生熟一视同仁,让座递烟倒茶,问寒问暖。远道而来的备有客房畜圈,吃住都不要钱。即使顾客患病,住在店里,看病煎药,都能代劳,抓药没现钱可以赊账,钱不够差个三角两角也就算了。赤贫户还可免收药费。到收账期还可以用物资抵账。年终,给常年顾客赠送大料一包、料面一包。端午节,把香草、雄黄包成小包放在当院桌上谁来都给。群众称赞说:“一到永兴合药店比在自己屋内还方便。”(14)
  ①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卷9,《山货》。
  ②卢坤:《秦疆治略》,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第8页。
  ③乾隆《旬阳县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第521页。
  ④光绪《新修凤县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物产条。
  ⑤凤县志编纂委员会:《凤县史志民国时期资料汇编》,第10页。
  ⑥吴讽:《名贵药材一风党》,见《风县文史资料》第3辑,第108页。
  ⑦凤县志编纂委员会:《风县史志民国时期资料汇编》,第79页。
  ⑧光绪《洛南县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物产志》。
  ⑨光绪《平利县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物产条。
  ⑩乾隆《陇州续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物产条。
  (11)康熙《华州志》,康熙三十四年刻本,《商务志》。
  (12)《西北论衡》卷八,第19-20期。
  (13)《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8-492页。
  (14)《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8-492页。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清代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