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从陕商里走出的后宫娘娘——田妃









在明代的陕西商人中,曾出了一位贵妃娘娘,她就是明末皇帝崇祯最宠爱的田贵妃。田贵妃入宫后,将陕西人的节俭、大气带进内宫,为处于末世的朱由检送去了陕西女人才具有的热情和善良,在明朝后妃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一、陕西的黄土养女人
  陕西自古是养人的地方。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厥土黄壤,土厚水深,是中国精耕农业的发祥地和中国的主要粮仓,加之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浸润陶冶,使生长在这一块土地上的人们“男多负气刚勇,女多贞洁婉淑”,自古就是出美女和养美女的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大聚天下美女于咸阳,使阿房宫里美女如云,杜牧形容是“晓星莹莹,开妆镜也;渭河涨腻,弃脂水也”①。秦以后,中国的“四大美女”赵飞燕、貂蝉、王昭君、杨玉环都是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绽放了最美丽的人生花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的水土也只养像陕西一样的女人。陕西关中土厚水深、群山环抱、弥望绿野、村庄叆叇的环境,羽化了像罗敷一样的关中女人,她们美丽大方、知书达理、宽厚善良、务实肯干。关中的麦子养女人,她们的面容就像她们碗里的裤带面一样,脸若银盆,眼如银杏,臀肥腰细,肤比玉白。关中女人的美,是健康开放的美,她们不藏不掖,直面人生,爱你秋波横溢,恨你银牙咬碎,干脆大方,使人欲之不能,弃之不忍,是一种隽永的无法割舍的美,所以,才会产生“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捎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②的美感效果。
  关中乃周礼故乡,村社生活,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教化了关中女人贞洁婉淑、不弃不离。所以,关中女人洁身自好,自知进退,她们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伺侍公婆,为爱情可以忍饥挨饿,断发换钱,所以才有“三娘教子”、“宝钏寒窑”的动人故事,才有“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洁身自好,才有“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自豪。
  关中沃野千里,厥土黄壤,土生万物,厚德载道的生态环境,又培育了关中女人包容善良的秉性。她们大气凛然、傲然自强,绝不小鸟依人、委身暴强,散发着不卑不亢、独立傲然的美感。因为他们身处天子脚下,首善国都,身世高俊,眼界辽阔,见过太多的皇室贵胄,达官显宦,因而才有“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的见识与情怀。而黄土地的中和性质,又给了她们包容善良、扶贫济弱的菩萨心肠,她们见弱动心,遇难落泪,慷慨济贫,自断炊粮,一遇知己,畅怀相向。
  关中农耕生产的播种收获、春秋报赛,又训练了关中女人勤劳务实的优良品格。她们少女洒扫庭除,灯火织梭;出嫁为妇,持厨羹汤,三餐茶饭,四季衣裳,皆出自纤纤素手。所以才有“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的装扮和形象。这种农耕生产的汗土收藏,造就了关中女人脚踏实地、不喜空言的性格,她们不会遇春伤心,见花落泪,而是言观实效,行见收获,爱之身碎,恨之骨彻。
  所有这些关中的钟灵毓秀集于一身,就造化了像田妃一样的陕西女人。
  二、田妃的身世与宫廷生活
  田妃的身世与宫廷生活《明史·恭淑贵妃传》有载:
  “恭淑贵妃田氏,陕西人,后家扬州。父弘遇以女贵,官左都督,好佚游,为轻侠。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侍庄烈帝于信邸。崇祯元年封礼妃,进皇贵妃。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蒢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帝闻,以为知礼。尝有过,谪别宫省愆。所生皇五子,薨于别宫,妃遂病。十五年七月薨。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也。”③
  据此可知,田妃名田秀英,出自扬州陕商家庭。对此,《崇祯宫词》中曾有所咏叹:“繁华自古说扬州,三辅豪家恣冶游。闻说贵妃承宠后,金吾恩泽古难俦。”④田贵妃的父亲名叫田畹,字宏遇,祖籍仪陇人。田畹在陇上经商,应该主要是从事西口贸易,致富后迁西安,改作食盐和皮货生意,移居扬州,成为流寓客商。田畹为人性情豪爽,豁然大度,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结交名士高人,几遍天下,在旅扬陕商中很有名气,被人誉为“小孟尝”。田畹生有一男二女,田妃居长,次女叫淑英。田妃生于扬州东关街的一条小巷中,扬州民间为了纪念这名才女,将其出生的小巷称为“田家巷”。这就是扬州今日“田家巷”的由来。田妃自幼丧母,聪明绝伦,爱好广泛,备受田畹宠爱。田畹专门为她聘请了有名的儒生,教她读书画画,并特意挑娶扬州花魁歌妓王氏为妾,让她教授田秀英音乐、歌舞,这位琴师继母对田妃后来的成长影响极大。田妃十二三岁时,已能吟诗作赋,每成一篇,总是秀艳典雅,传诵一时。又善于鼓琴,声同裂帛,入宫后经常临习宫中所藏之帖,或在花前描摹,她所画就的《群芳图》和一幅兰花,都令明思宗十分喜爱。由于自小跟随继母习琴,田贵妃也经常在御前献艺。一次听完田贵妃鼓琴,痴醉的明思宗便问在场的周皇后为何不谙此道,皇后便正色面严地答道:“妾本儒家,惟知蚕织耳,妃从何人授指法?”皇后这么一问,使人不禁怀疑起田贵妃的出身,明思宗便诘问田贵妃从何习得琴艺,田贵妃当然回答是母亲传授,于是明思宗便召田贵妃之母薛氏入宫,当众演奏《广陵散》一曲,才解开众人之疑惑。《崇祯宫词》曾咏叹此时是:“金弦轻拨圣颜开,敕赐瑶琴号小雷。自道谱从阿母授,新声慢讶教坊来。”
  田秀英天生丽质,异常秀慧,凡琴棋书画及刺绣烹饪诸事,俱臻巧妙,且精通音律,尤善诗词。恰值信王朱由检选妃,她被选入王府,信王见她美颜如玉,芳体似兰,长发委地,妩媚婀娜,遂纳为妃,百般宠爱。当时信王已娶苏州周氏为妃,周氏婉淑贤德,喜田妃端庄温良,举止娴雅,常以姐妹相称,很是投合。后来信王继位,史称崇祯帝,便册立周氏为皇后,田氏为贵妃。由于女儿系贵妃,田畹也升官至左都督,但他依然保持着陕西人的刚烈秉性,人称“为人豪爽,行侠仗义”。
  朱由检当了皇帝,但他从其兄长明熹宗朱由校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那时,清兵时常侵扰边陲,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崇祯帝忧心忡忡,往往通宵达旦,辛苦勤劳地处理政务,常宿在御书房里。一月之中,进宫不到三四次,幸得田贵妃善侍颜笑,婉言安慰,或轻歌曼舞,或鼓琴消愁。那琴声如幽谷鸣莺,如裂帛击磬,如嘈嘈急雨,如窃窃私语,崇祯听后忧虑尽忘。
  田贵妃温柔体贴,善良多情,对崇祯皇帝呵护有加。宫中有一条夹道,三伏酷暑毒日当头,皇上往来于宫殿中,被阳光晒得热汗淋漓,十分无奈。田贵妃便想了一个办法,在夹道中搭起了席篷,挡住了日头,这样不仅皇帝,就连那些随从也避免了日晒之苦。同时她又将进入小黄门抬轿的人换为宫婢。朱由检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事见《明史·后妃列传·田贵妃》:“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蒢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
  田妃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她的字宗法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她善花卉,所画《群芳图》被崇祯置于案头,时常展赏。最为出众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她善弹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箫,崇祯称赞她的箫曲有“裂石穿云”的效果;抚琴更是她的绝技,声遏行云,绕梁三日。崇祯喜欢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扬,尤其喜欢琴曲的古雅,还自己作过琴曲“访道五曲”——《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烂柯游》、《参同契》,逢有空闲时就听田妃演奏。素以刻画美人出名的吴梅村在其《永和宫词》中为田妃留诗:“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田秀英能够单足立于马蹬,百步穿杨,就是锦衣卫们都禁不住连声喝彩,感叹道:“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
  田秀英喜欢素面朝天,节省了大笔的化妆开销,这当然也由于她天生丽质。《崇祯宫词》咏叹她是:“滴粉搓酥尽月娥,花球斜插鬓边螺。天颜最喜颜如玉,笑煞人间鬼脸多。”⑤她还心灵手巧,宫禁里的灯炬是用金*(左钅右匼)所制,四面包着金板,上面镂空出星辰日月图案来透光,虽然看起来辉煌美观,但是照明的功能被大大降低,于是田秀英将灯的四周镂开一方木桃形的口子,再绷上轻细的纱,这样,灯光就四澈通明了。同时把灯板内侧打磨的光滑如镜以反射灯光。这样,转动宫灯,便可以得到良好的照明和引路两种用途。被《崇祯宫词》咏叹为“珠胎隐映鸦青石,细縠轻遮金缕灯。望里光明常四照,内中尽道昔何曾”⑥。
  田妃来自“天下以园林胜”的名城扬州,自然工于园艺设计。她自己动手将自己居住的万仞空墙的承乾宫依照扬州园林进行改建:拆高墙,树栅栏;筑假山,栽花草;挖池塘,养金鱼;建廊道,遮烈日。《崇祯宫词》称赞是:“累石为山玩月台,奇花杂植逐时开。重重棕叶临衢覆,小小宫娥舁辇来。”⑦
  田氏为皇帝生了永王朱慈炤、悼灵王朱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这些皇子除四皇子永王慈炤京城沦陷不知所终外,其他王子皆早夭。田贵妃由于三个孩子连续夭折,遂即因悲伤过度而得病,于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与世长辞,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这样田氏先于明王朝而亡,得以寿终正寝、安然入葬。
  两年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也许出于对这位末代皇帝的怜悯,也许出于对田妃陕西同乡的同情,李自成命打开田秀英的坟墓,将崇祯、孝节皇后一起葬入。田贵妃之墓从此由贵妃园寝改号曰思陵。
  三、田妃身上所体现的陕西人美德
  田妃虽然出生于扬州,但她毕竟是陕西人的女儿。她入选宫闱后,将许多陕西人的美德带到了皇宫之内,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这主要是:
  一是不拘小节,以国事为重。
  田妃出生在陕西人家,陕西人自周秦以来形成的“家国一体”意识,对她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虽为女儿之身,却有天下之念。入宫后时时心怀国家,处处以大局为重,时常督促崇祯勤勉国事。在崇祯沉迷于苏州女乐时,上书直谏云:“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崇祯批答云:“久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但还是当天赶往承乾宫,向田妃认错。在崇祯欲为她大肆筹办生日时,田妃上书婉拒,请崇祯多以百姓国事为念,勿要为她的生日耗费精力财力。
  二是不惧旧制,勇于改革。
  陕西土脉纵横、天宽地阔的自然环境和耕稼不易、丰歉难料的物质生活,造就了秦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人生品格。田妃继承了陕西人的秉性,她入宫后大刀阔斧地对宫内建设风格进行改革,拆高墙,围栅栏;筑假山,栽花草;挖池塘,养金鱼;建廊道,遮烈日。还自制纱灯,增加光亮,这在历代后妃史上是不多见的,也是富有创造性贡献的。
  三是不羡奢华,厉行节俭。
  陕西风刚土厚、水深泉庞的自然环境和人口众多、其生也艰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秦人生活简约、崇尚朴素的节俭民风。田妃虽然生长江南,但骨子里陕西人的秉性并未泯灭。入宫后她与崇祯皇帝一起厉行节俭,皇帝和后妃的衣服本来是穿一次就要换,后宫库内堆积如山的箱子里盛的就是历代帝后的衣服。朱由检觉得这样太浪费,命令一个月换一次。他自己带头穿浆洗过的旧衣,为他讲课的大臣曾看到他衬衣袖口磨烂,吊着线头。田贵妃的生活自然也是比较俭朴的,崇祯所穿旧衣都是由她亲手缝补改制,省去了诸多开销。她往往变更宫里的旧制,而且能做得恰到好处。比如皇帝戴的珠冠是用珍珠与鸦青石连缀而成的,田妃去掉珍珠,缀上珠胎后再嵌上鸦青石,比以前的样式更有韵致。宫中旧有的金银器皿皆摒而不用,也不再制造新的,到最后许多金银制品都拿到银作局化掉充饷了。朱由检当政十七年,宫中没有进行过任何营建,节省了大量经费,宫中原有的宫女也被大批遣出宫去。后宫形成的这种俭朴的风气,田贵妃是作了一些有益贡献的。
  ①杜牧:《樊川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卷16,《阿房宫赋》。
  ②王运熙:《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陌上桑》。
  ③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64年版,卷113,《恭淑贵妃传》。
  ④王益昌:《崇祯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⑤王益昌:《崇祯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⑥王益昌:《崇祯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⑦王益昌:《崇祯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宋元明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