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古道探寻

古道探寻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秦岭古道孰为先




在秦岭古道的当前研究中,究竟哪一条古道最先开辟出现?古道研究专家郭荣章先生,在《再论褒斜道改道的有关问题》写道:“历史上的褒斜道由褒水与斜水的两条河谷所构成。褒、斜二水同以衙岭山(今名五里坡)为发源地,各自反向分流,经长时切割而成为相互对应的山谷。古代的先民们很容易沿此二谷踏出一条穿越秦岭的通道,后来逐渐被辟为交通要道,且被誉为‘蜀道之始’。”王蓬在《中国蜀道》中说:“许多专家认为褒斜道为蜀道之始,发现最早。”《商洛地区交通志》道:“武关道成径于何时,古文献没有详确的记载。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化遗址看来,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商州市和丹凤、商南县的赵塬、紫荆、两岭、北岭、金花湾、过风楼等的文化遗址分布看,先民们是沿河流居住,沿河流移徙。”由于与丹江的密切关系,秦岭蓝武古道也被称之为“丹江通道”(侯甬坚《丹江通道述论》)。李烨在《汉中盆地史前时代交通蠡测》中写道:“从文化遗址内涵和分布来分析,最早出现的通道,应该是‘丹江通道’和‘嘉陵江通道’。”“从现有资料看,应是丹江通道为先”。这等于说,秦岭蓝武古道不仅在褒斜道的前面,也在秦蜀古道之先。
  秦岭古道孰为先?应该有历史典籍和考古发现两个观察角度。
  就历史典籍的内容看,《尚书》开篇之《尧典》有:“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四岳”与“怀山”最早把尧帝与山的消息传出。《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至于岱宗……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这是秦岭被明确记载之始。《尚书·益稷》中的“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是山中古道的历史记载之始,秦岭古道包括在内应有可能。《禹贡》则是《尚书》最著名的历史地理文献,开篇的“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应该是深山古道的上古辉煌篇章。
  明确涉及秦蜀古道的有:“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黑水,西河惟雍州”“导嶓冢至于荆山”“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秦蜀古道运输“厥贡璆铁银镂砮磐,熊罴狐狸织皮”,秦蜀古道的贡物当时就如此丰富啊!其中“嶓冢”出现三次,是禹帝“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一个重点。“嶓冢”指“高陵”,即宝鸡天台山炎帝陵,也叫“嘉陵”。嘉陵江也得名于此。“嶓冢之南”,《禹贡》记有:“沔”(今勉县)、“漾”(今洋县)……皆汉水上源,秦岭南坡,“东流为汉”。《禹贡》对“嶓冢”记载详尽的缘由有三个:①它既是汉江渭水的分水岭,又是南流之嘉陵江与东去之汉江的发源地。这是自然地理原因。②秦蜀古道南北的嘉陵江与清姜河既是连境(南羌西戎)地带,同时谷宽坡缓,这是交通地理缘由。《山海经》即有“禹出于羌”,陕南宁强即古之“宁羌”。③“嶓冢”即炎帝墓冢,嘉陵即炎帝陵,天台山之台(炎帝),崆峒山之道(黄帝),都是华夏圣山区域。这是神性(所谓人文)地理根源。如此来看,则秦蜀古道在秦岭古道的起源上则有某种优越性和优先性。
  另外,东边的秦楚古道,北端有黄帝鼎湖宫,南端有神农架,更兼濒临夏、商二代的河洛文明中心;《周易》明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禹贡》也明言“导洛自熊耳……又东北入于河”。这条秦岭古道,当时运输——即“禹贡”的主要物产是“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商洛、安康有著名的“金漆”,迄今闻名全国。则秦楚古道又显出一种优越性和优先性。更为根本的是,闻名世界的蓝田猿人,在蓝武道已发掘出三个遗址,使蓝武古道的文明历史具有空前的绝对性与权威性。于是,颇为同情秦蜀古道的汉中学者李烨也承认,“应是丹江通道为先”。
  夏商周以降,春秋战国,纵横捭阖,交通日盛,秦岭古道的文字记载渐多且详。《左传》:“哀四年,楚人谋北方,司马起丰、析以临上雒,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士蔑,晋大夫也,将通少习以听命。”“少习即武关”。春秋时代,商洛地区属于楚国,到了战国,渐入秦国版图。楚昭王时期,“秦以五百乘救楚”(《史记》),这已有近年丹凤古城楚墓考古发掘的证实。《史记》对秦蜀古道最早记载是在秦“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韩兆琦先生对此的注释是:“这是蜀与内地国家发生联络的最早的记载。”
  从《左传》《史记》的记载看,秦楚大道在春秋已多有记事,秦蜀古道差不多是在战国先期。如果考虑到秦蜀古道北端是秦国祖先兴起之地,则秦蜀古道的历史应当更为悠远。《史记·秦本纪》云:“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近年秦西垂陵区大堡子山秦墓的考古发掘,也已证实。此秦墓又要早于丹凤古城楚墓。另外还有古散国“散氏盘”的出土,对于秦蜀道大散关遗址提供了直接的历史文物佐证。秦蜀古道与秦楚古道,孰先孰后,殊难于判断。再加上秦岭南坡的古褒国,还有秦岭北麓的古骆国,无疑对于秦岭褒斜道和傥骆道的历史文明都是重要的提示与参考。尤其前者,既在秦岭南坡,又有著名的美女褒姒让周幽王“一笑失天下”。《左传》《楚辞》、正史皆有记载。秦蜀交通在先秦春秋时代,究竟是走故道还是褒斜就既多了一种可能也多了一种分歧。有学者就倾向认为,褒斜道为秦岭“古道之始”。
  秦蜀古道,史书上称之为“故道”。“故道”一名,始见于西汉时期。《史记·高祖本纪》记述:“(汉元年)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史记·淮阴侯列传》:“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故道之名,虽然始见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但它的被发现、开辟利用却更早。传世的“散氏盘”,据考证是早周时期古散国的遗物,古散国就在今宝鸡市的渭河南侧。盘上的铭文中已有“周道”一词。郦道元《水经注》关于宝鸡附近渭水支流扦水的记事中,又提到这里有个“周道谷”。据王国维考证,这个“周道”就是“故道”。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四川新繁县水观音遗址、彭县竹瓦街广汉中兴古遗址中,先后发现殷、周的一批青铜器,也足以说明殷、周时代蜀周关中、中原的交往已相当密切。故道既然就是周道,也就意味着是周代通蜀之道(王开)。
  就文献记载而言,褒斜道见于史籍是在《史记·孝武本纪》。“故道”的命名与历史,包括“散氏盘”的考古发现都表明:秦蜀古(故)道应该在褒斜古道之先。因之,秦岭古道孰为先的答案,应该在秦楚古道与秦蜀古道两者之间。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文献、不同的参照重心下,会有不同的回答。从周朝兴起的历史轨迹看,是从关中西北向东南壮大发展;既然将故道以“周道”(“散氏盘”铭文载)相称,又以“故道”命名,应该是秦蜀古道(陈仓—散关道或金牛—剑阁道)为先吧。另外,《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以及周原甲骨和《尚书》记载的周蜀同盟也表明:位在“西南”的秦蜀古道,的确是周朝的“故道”——起源在先的秦岭要道。如果考虑夏商两朝文明,假定《华阳国志》“秦岭道路,起于三皇”真实,承认商朝与商州的同源关系,尤其允许执著于蓝田猿人的三大遗存发现,加之文献综合考虑,在秦岭古道的文明起源上,可能是秦岭蓝武古道为最先吧。
道汇长安: 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高从宜.-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