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第八讲 吼声秦腔泪花流:五 秦货宇内留美名

产品文化,就是以产品为载体,反映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使产品使用价值、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在今天产品文化已被人们耳熟能详,而在明清时期,市场经济极不发达的条件下,陕西商人就以其厚重质直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商业活动,垄断了东西部贸易达五百年之久,不仅满足了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需求,而且创造了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产品文化。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产品文化,就其内涵而言包括产品的开发和引入、产品的开发与加工、产品特色的形成与丰富、产品营销经验等。
  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善于把握机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以产品的开发和引入不断开拓和占领市场。这在四川的井盐开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清初因改朝换代,两淮盐场各大商帮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徽商因尽占天时地利而得到发展,晋商因与清廷关系特殊得人和之助,使得明代原本经济实力远在徽、晋商帮之上的陕西商人受到了来自晋、徽商人的两面夹击。在这种市场竞争情况下,陕西商人果断地放弃了两淮盐场,寻找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适逢此时,川省经济破坏严重,政府召民入川垦殖并对四川盐业实行的“务从民便”和“计口授食”政策,为陕西商人弃淮入川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最初陕西商人在四川主要进行川盐运销。乾隆年间仅自贡八店街的八家陕商字号就已经掌握了自贡盐场的流通资本的80%以上。此后陕商逐渐将资金投入到井盐生产领域。自流井盐厂所产之盐未纳入国家配运纲册,余盐问题十分严重。陕商在从事自流井盐生产和贩运过程中发现计口授盐地区广大农村喜食咸菜,四川涪陵等地区咸菜成为新的商品,腌制这些咸菜所需的盐斤甚巨,在清政府计口配盐体制下,这些地区尚未纳入引纲,食盐缺口很大。他们便引导自流井各盐场开发生产了腌制咸菜专用的“火花盐”,为自流井盐也开辟了计引外的广阔市场。在乾隆九年清政府准许川盐入黔前,贵州地区交通不便,虽清廷将黔边列为淮引销地,但引商因路途遥远牟利甚微而不愿前往,以致盐引不到岸,贵州“穷夷则概食山菜所酿辛酸之物……竟不食盐”。①自流井陕西盐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开发出适应贵州山民饮食习惯的“锅巴盐”,这种盐成块状,不易溶化,便于运输贮存,深受黔边市场欢迎,也为自流井盐开辟了一个边引外的广大市场。自流井陕西盐商的产品开发和引入活动,不仅谋得了不菲利润,又以特色产品为自流井盐打开了新的销售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自流井盐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清陕西商人善于利用有利条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开发加工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以优质的名特产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有力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垄断性产品市场。这可以从陕商推动湖南安化红茶在西北地区的兴起中窥见一斑。
  自宋元以来,陕西紫阳茶区所产的绿茶备受朝廷重视,明清政府在西北实行“茶马交易”主要是用陕西的紫阳绿茶运送边关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因而陕西茶商以其地利和产品优势,在西北茶叶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但从明万历年间开始,陕西商人敏锐地观察到湖南安化所产红茶更能适应西北市场的需要,这是因为:其一,湖茶产多廉价,而“汉川茶少而直高”;其二,湖茶为红茶,“味苦,于酥酪为宜”,“黑茶色浓味重”,比陕茶更适宜于高原人民的生活需要;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湖茶运至泾阳后,在茶场依次经过“簸”“吊”“锅”“装”“杂”的焙制过程,经过挤压、压砖,可制成茶砖,比属散装绿茶的陕茶更易运输、储存,更适应西部地区山高水长、贩运不易的市场条件。于是,他们不顾明政府“不许越界贩茶”的禁令,大量贩运安化红茶到泾阳压制成茶砖,销运西部,一手促成了湖茶在西北地区的兴起。特别是泾阳所产的“泾砖”,在西部民众中备受欢迎而“家用户藏”,每年贩运量在2000万—3000万斤以上,使泾阳成为西北茶叶“总汇”。②陕西商人以此优质对路产品在西北茶叶市场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
  陕西为十三朝文明古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了陕西商人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在产品选料、制作技术、品牌创造及包装装潢上处处突显出浓郁的陕西历史文化特色。可以西安“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作为典型案例。
  西安“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初由西安童氏所创制。童氏兄弟综合名家之长,改进配制方法,选料精细,工艺考究,加之辅料齐全,火功得当,风味独特。西安老童家腊牛羊肉驰名全国,与慈禧太后有一定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翌日清晨,她乘坐御辇途经西大街广济街口和迎祥观以东的陡坡时,闻到一阵浓郁的香气,喝令停车询问,方知是一家童姓腊牛羊肉店正在烹肉,香味刺激着慈禧太后的奢欲。“御口恩尝”之后,大加赞赏传谕列为贡品。并赐名“辇止坡”,由兵部尚书赵福桥的老师刑维庭手书“辇止坡”金字牌匾一块,悬挂该店门首。从此,老童家腊牛羊肉更加名噪西安,远扬全国,成为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③
  现代产品营销,包括根据顾客需要提供多种服务以及附加在包装、服务、广告、咨询、资金融通、运送、仓储等方面的内容。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也已将此融入了自己的经营过程中,形成富有陕西特色的营销经验。现以著名中药店“藻露堂”为例进行说明。
  “藻露堂”创于明代熹宗天启二年(1622),距今360余年,是西安最古老的中药店之一。创始人宋林元,为走方郎中,终年流落西安,先开诊所,略有积蓄后开设中药店,定名“藻露堂”,以出售妇科名药“培坤丸”而著称于世。民国时期日销售额达200多银元,年销售量约4000斤左右,成为西安最大的国药店。300多年的经营,使“藻露堂”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
  一是讲求药品质量,以“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道德准则严于律己;二是讲求商业信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三是实行优惠,多中求利,如培坤丸在销售中实行购十斤送一斤,以及遇到顾客钱不够时也让把药带走,方便时再送来,从不记账,以此宽惠而吸引众多的顾客;四是进行广告宣传,招引顾客,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五至二月初二,为庆祝药王盛会,“藻露堂”白天宴请宾客,夜间张灯结彩,灯会上还举办清唱自乐班,秦腔名艺人堂会,逢每年南五台、西五台佛教盛会,还在山上施舍粥食、药物、救济贫民和医治疾病。④
  藻露堂的这些举措不仅宣传了自己,使民众对藻露堂形成一种观念上的认同感,而且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表现出“藻露堂”娴熟的经营技巧和富有陕西区域文化特色的营销经验。
  ① 《四川盐政史》卷27。
  ② 石静斋:《解放前陕西人在西北经营烟、茶、布业概况》,《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274页。
  ③ 何金铭:《百姓食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④ 《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华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453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