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第九讲 一颗泪珠一腔血:三 一颗泪珠记一年

上述商人妇女是幸运的,她们虽说辛苦,但丈夫最终还是归来了。最不幸的是那些守候多年而丈夫却最终没有回来的商人妇女们,她们最终成为守寡的“活死人”。
  当年离家远去经商的商人们,很多人没有回来。晋陕交界的河曲县有个风俗,每年清明节点河灯,追忆那些在走西口中丧生的亡灵。翻一翻陕西地方志里的《列女传》《孝子传》有大量陕西商人客死他乡的记载:
  大荔田立本,服贾粤东,殁于旅邸;
  泾阳张体仁,远出行贾,殁于云南;
  渭南李俊奇,贸易客死湖广;
  渭南李棲风,贸易河南,二年殁;
  合阳安尚起,商于河南,病亡;
  高陵马世英,殁于客;
  西安孙尚义,贸易中卫,病故;
  三原周承姬,出贾于老河口,未几亦死。①
  这样的记载不绝于书,说明许多陕西商人的妻子是在绝望的等待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就是在陕西关中农村,每每可以看到那么多的节孝牌坊、节孝祠的原因。在封建传统浓厚的陕西关中,妇女再醮的事情并不多见,因此这些未亡的陕商妻子,只有在无限煎熬中苦度终生。
  陕西三原富商王恕,务农经商,家道殷富,其母24岁守寡,教子持家。其妹王氏年轻丧夫,守寡30余年。另一富商张鸾,27岁早逝,其妻24岁寡居,不再嫁,为儿子娶妻,但婚后不久子殁,媳亦守寡,婆媳全是寡妇。②这样的记录在陕西地方志中太多了。更有感人的《纪岁珠》故事。
  新婚夫妇,结婚月余,丈夫便外出经商,此后杳无音信,其妻孤身一人在家,全靠刺绣纺织为生,略有结余,每年便置一颗珍珠,用彩线串起,称之为“纪岁珠”,以便记住丈夫离家的时间,更是寄托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的思念。等到丈夫回乡时,妻子已经不堪劳苦去世3年,只有箱子里留下的20多颗“纪岁珠”,诉说着妻子的苦苦守候。这是何等的辛酸与无奈。
  真可谓:
  鸳鸯湖缇双飞逐,
  柔夷惯绣禽丹绿。
  几度执针背人哭,
  一岁眼泪成一珠。③
  也有不少商人的妻妾,在逆境中奋起,加入到商人的队伍中来。三原东关著名的胡寡妇,是大富户,在城里有生意,在四川开当铺,并放高利贷。④紫阳商民任项之妻,幼年丧夫,历六十年茹荼艰辛,不事装饰。⑤泾阳张体仁妻,嫁时年仅十四,逾三月,夫远处行贾,殁于云南,以纺织自守。⑥高陵马世英,夫殁,年二十余,织履度日。富平张光寿妻,夫殁,以纺织养霜姑。⑦渭南石氏,年二十孀居,抚诸子成立,尝集纺织,置植桑地13亩。⑧更有合阳安尚起妻,尚起商于河南,病亡,氏闻讣,复卖家产完夫所贷。⑨渡关申玉林之妻张氏:
  自氏于归后,不数年间申公即外出贸易,留氏在家。申公早逝,氏年仅三十八岁,遂令长子务农,以糊一家之口;次子贸易,以寄申公之业;三子赶脚,以供一日之用。日积月累,家境乃称小康焉。⑩
  陕西川原秀错,沟壑纵横的自然生态,羽化了陕西妇女刚烈不屈的情怀。明清陕西商帮的队伍中,应有陕商妇女的一席地位。没有她们,陕西商帮便不会显得炽热多情,诚信厚重。
  ① 刘于义:《陕西通志稿》卷117《列女传》。
  ② 〔法〕米里拜尔:《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附录”。
  ③ 《清诗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24页。
  ④ 贺志云:《清末关中的几家大户》,《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132页。
  ⑤ 正德《紫阳县志》卷2。
  ⑥ 光绪《泾阳县志》卷2。
  ⑦ 光绪《高陵县志》卷2。
  ⑧ 光绪《续修渭南县志》卷2。
  ⑨ 光绪《合阳县志》卷2。
  ⑩ 民国《潼关县志》卷4。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