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宋代商人家庭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第二节 家庭的治生之道

宋代商人家庭的治生之要旨在于获利,如何经商获利以维持家庭生计、具体的营生活动是怎样展开的,将是本部分探讨的主要内容。下文从几个方面对商人家庭的治生活动及其特典分别进行阐述。
  一 乘时逐利
  农家的生产活动仰赖天时地利,以自给自足为基本原则,商人家庭的治生则离不开市场,以乘时逐利为要。乘时逐利既包括利用季节差获取收益,也包括利用市场信息获取收益,这两种情况在其他部分另有所述,这里不展开。除此以外,还有经商交易过程中的乘时逐利。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乘时逐利这一问题的分析,着眼点不在道德层面,而是主要关注交易本身,对于道德层面的问题将在后文“信誉不立”这一问题中专门进行论述。
  “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往来数十年未尝失时。”绍兴七年出海时遇到大风,漂至一岛上,岛上多竹,于是“伐十竿,拟为篙棹之用”①。途中十根竹子用得只剩下了一根,抵岸后有人为之惋惜不已,原来那竹子是少有的宝物:
  临抵岸,有倭客及昆仑奴,望桅樯拊膺大呼“可惜者”不绝口。既泊缆,众凝睇船内,见一竹尚存,争欲辍买,曰:“吾不论价。”愿度其意必欲得,试需二千缗。众齐声答曰:“好。”即就近取钱以偿。愿曰:“此至宝也,我适相戏耳。非五千缗勿复议。”昆仑尤喜,如其数,辇钱授之,而后立约。约定,愿问之曰:“此竹既交易,不可翻悔。然我实不识为是何宝物,而汝曹竞欲售如此,盍为我言之?”对曰:“此乃宝伽山聚宝竹,每立竹于巨浸中,则诸宝不采而聚。吾毕世船游,视鲸波滔天如平地,然但知竹名,未尝获睹也,虽累千万价,亦所不惜。”愿始嗟叹而付之②。
  宋代爱竹种竹蔚然成风。竹子多见于南方,四季常青,青翠欲滴,不仅是家中庭院常见的观赏花木,还是一种经济作物,有些地方专门种竹,所谓“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③。由于寻常可以见到,价格并不昂贵。乾道年间,婺源县感恩院后有巨竹数百竿,“常时非三二百钱不能售一竿”④。因此,张愿起初要价两千缗在当时已经算是漫天要价。不料买家却如此痛快地就答应了,张愿立刻感到依然有加价的空间,于是开出了五千缗的天价来。五千缗在宋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绍兴初,一千缗在浙西就可以买个进义校尉的官职,在福建可以买一艘商用船只⑤。最后张愿很快如数拿到了钱,在听到竹竿竟然是聚宝竹时依然嗟叹不已,在他看来,还是失去了更大的获利机会。
  乘时逐利这种行为在商人家庭中时有发生。无独有偶,张三八翁的次子在与客商交易的过程中也是约定之后又再度加价:“淳熙元年,有一客立约,籴米五百斛,价已定,又欲斗增二十钱,客不可,遂没其定议之值。”⑥另有“华亭⑦客商贩芦席万领往临安,巍然满船”,运到后发现“适是年郊祀大礼,青城用芦席甚广,临安府惧乏,凡贩此物至者,每领额外增价钱二文,尽买之,遂赢二万”。华亭客商把意外的收获归功于搭船的一位道人的点化,于是,在第二次遇到此人时提出了“想能化黄金,可多与我”⑧的请求。其求利之心遭时人嗤笑,不过这正反映出商人乘时逐利、求利不止的心态。
  二 灵活治生
  商人家庭的治生以逐利为要。就个体家庭而言,由于经商环境常常发生变化,家中成员治生的能力又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家庭逐利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有的商人家庭一家人经营两种甚至多种生意。如前文所述,支乙家楼下开荣肆,楼上开柜坊。涟水民支氏夫妻开旅店,儿子做牙侩,为往来的商客提供信息,攫取中介费用。“寿春民姜七,居于府市,邀接商旅作牙侩”⑨,家中还开设旅店,供商客住宿和存放货物车具。“鄂州⑩富商武邦宁,启大茶肆,货缣帛,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11)邢州富人张翁,“以接小商布货为业”(12),同时还开了一家茶肆。从几家的经商情况看,经营的项目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种经营项目可以互相借力,相互帮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家庭内的人力和资源。旅店、茶肆是往来商客的休憩之所,也常常充当商品交易中的洽谈场所,是市场信息的重要来源地,从事中介活动的牙人常活跃于此。上述家庭来店客人一到店肆就可以得到“一条龙”式的服务,从事服务的又是一家人,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便利与畅通,以及相互间的充分信任,与通常需要两家人或几家人才能完成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有的商人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赖以为生的治生方式会发生改变。“湖州城南市民许六者,本以货饼饵蓼糤为生,人呼曰许糖饼。获利日给,稍有宽余。因出子本钱于里间之急缺者,取息比他处稍多,家业渐进,遂有六郎之称。”(13)卖饼饵蓼糤做的是小本生意,需要辛苦惨淡经营,日复一日地积累,家庭经济生活才能有所起色。与之相比,放贷则是轻松赚钱、较快致富的生意,但需要本钱,因此,许六家的治生安排是循着家中获利由少到多、获利方式由辛苦到轻松的路子走过来的。有的家庭改变治生之道是由于怕杀生过多遭到报应。“临安荐桥门外,太平桥北,细民张四者,世以鬻海蛳为业。”由于噩梦缠身,惧遭报应,愿“自别寻一营生道路”,于是,“改货煎豆腐以赡给”(14)。更有的家庭一朝得报不复为商。“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外贩贸纱帛海物。淳熙二年,偕其仆陈二负担至摘星岭。”因途中救得一“为虎所搏”的通判之女,通判“厚谢郑生,郑因小赡亦惩虎暴,不复为商矣”(15)。
  宋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使人们汲汲于利的追求,对谋利为治生之道形成了一致的认识,但商人家庭的素质良莠不齐,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可的商人阶层经商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的缺失使得商人家庭在具体经商获利的过程中呈现了泥沙俱下的情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家庭在乘时逐利的过程中,取之有道者有之,无道者亦有之,前者表现为仁义诚信,后者则表现为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抛开道德评价,商人家庭经商过程中失信与守信都围绕着一个目的,就是多获利,这也可以看成灵活治生的体现之一。
  在宋代商人家庭中,有的视信誉为立身之本。“后官县市井小民杨文昌,以造扇为业,为人朴直安分。每售扇皆有定价,虽村人及过往收市,未尝妄有增加。”(16)经商之家治生首在立信,好的信誉犹如家庭致富之活水,有了它财富会源源不断。这是与商业经营的特点息息相关的,经商之家依赖市场,依靠货物营生,实际上始终处于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凡货均有主家,货物的交易离不开人际关系网络,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求长远之利只能是一种奢望。以下又是一个诚信经营的故事:
  韩洙者,洺州(17)人,流离南来。寓家信州弋阳县大郴村。独往县东二十里,地名荆山,开酒肆及客邸。乾道七年季冬,南方举人赴省试,来往甚盛。琼州黎秀才宿其邸,遗小布囊于房。店仆持白洙,洙曰:“谨守之,俟来取时,审细分付。”黎生行至丫头岩,既一驿矣,始觉。亟回韩店,径赴卧室内,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瞠目口哆,不复能言。洙曰:“岂非有遗忘物乎?”愀然曰:“家在海外,相去五千里,仅有少物,以给道费,一夕失之,必死于道路,不归骨矣。”洙笑曰:“为君收得,不必忧。”命仆取以还,封记如初。解视之,凡为银四十四两、金五两,又金钗一双。黎奉银五两致谢,拒不受。黎感泣而去。明年,游士范万顷,询知其事,题诗壁间曰:“囊金遗失正茫然,逆旅仁心尽付还。从此弋阳添故事,不教阴德擅燕山。”(18)
  “逆旅仁心”称得上是对韩洙经商之德的贴切写照,注重信誉,仁中取利可谓其治生之道。韩洙经营服务业,信誉好坏直接决定了店铺生意的兴隆与否,韩家店肆地处士人往来甚密之地,如此好的商业地段会吸引众多同行,同行之间的竞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在如何在众商家中脱颖而出的问题上,韩洙选择了以诚信著声誉、以声誉招徕宾客的方式。古代社会中店铺的声誉多仰赖于口口相传,这是店铺经营过程中长久获利的很有效的方式,韩洙的故事正是由于士人的口口相传才为人所知。
  同样是来店的客人遗忘金银在店中,有一家店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最后只好通过到官府打官司来解决,迫使物归原主。章复做丹阳(19)令的时候,“有旅人食于邸舍,误遗银而去。邸中惟守舍翁媪。旅人行数步,觉有所遗。复回,叩其翁媪,翁媪讳而不言。公令和对以还,竟不从。于是付狱。密遣人赍守舍翁衣于其媪云:‘汝夫已在狱中招认,云其银在媪处,令我赍衣为证以取之。’媪遂出银,归于旅人”(20)。如果说韩洙表现出来的是“逆旅仁心”,那么,这对翁媪则显得有些唯利是图了。
  有的商人家庭在经商过程中通过偷税而获厚利。孙沔在杭州为官时,“尝从萧山民郑旻市纱,旻高其直,沔为恨。会旻贸纱有隐而不税者,事觉,沔取其家簿记,积计不税者几万端,配隶旻他州”(21)。有的商人家庭通过掺杂使假谋取厚利,如在粮食中掺沙。“乐平(22)明口人许德和,闻城下米麦价高,令干仆董德押一船出粜。既至,而价复增,德用沙砾拌和以与人,每一石又赢五升。不数日货尽,载钱回”。(23)也有人在米中掺水。宋宁宗“庆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晚,饶城大雷震。城下一客舟载米三百石,客子贪恶无状,皆以水拌湿,仍杂糠壳夹和,将载往下江取厚息”(24)。
  三 借钱经商
  大小商人家庭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家庭经济实力上,苏轼曾说:“千金之家,日出其财以罔市利,而贩夫小民,终莫能与之竞者,非智不若,其财少也。是故贩夫小民,虽有桀黠之才、过人之志,而其势不得不折而入于千金之家。”(25)商人家庭若要治生,本金的投入是不可少的,本钱过少,家境就很难有起色。“有哮张二者,密州诸城人,遭乱南徙,亦以屠为业”,每天担行于市,随呼随卖。一天担着肉沿街走,遇到一买肉的主顾,主顾另有所图邀他同饮,问道:“何以不作区肆而行贾仆?”仆张曰:“非不能之,但赤手乏本耳。”于是主顾“乃付之数百缗”(26)。拥有固定店铺自然比游走市井间肩挑叫卖的生活好得多,哮张二不可能不知晓,无奈家中无钱,只好安于现状了。如果想要摆脱无本不利经商的局面,有时只好靠借贷钱本度日。
  “丽水商人王七六,每以布帛贩货于衢婺间。绍熙四年至衢州,诣市驵赵十三家,所赍值且三千,赵尽侵用之。王久留索偿不可得,时时忿骂。赵但巽辞迁延。”王七六停留多日,赵十三家依然找托词不愿偿还,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实力无力为之,这一点从之后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王的行为激怒了赵氏夫妇,夫妇二人最终铤而走险:“一夕,醉以酒,与妻扼其喉杀之,纳尸于大篰内。”天色将明之际,夫妇二人准备抛尸灭迹,恰好被邻居姜六一看到,只好花钱封口,“赂以五楮券”,“姜不听,曰:‘我当诉尔于官。’赵夫妇哀祈,复增十券。”无论是五楮券,还是十楮券,对于摆平这样的“大事”显得有些太少了,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赵家的家境并不富裕。此事最终还是被姜六一的妻子告到了官府,“西安县遣牒质会得实,赵伏辜”(27)。为了欠债不还就杀人灭口,如果不是情非得已,一般是不会冒搭上自家性命的风险的。市驵曾小六的经历与赵十三家相似:“抚州民陈泰,以贩布起家。每岁辄出捐本钱,贷崇仁、乐安、全溪诸债户,达于吉之属邑,各有驵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市驵曾小六“初用渠钱五百千,为作屋停货,今积布至数千匹。因其独来,妄起不义之心”(28),将陈泰杀死了。
  借钱度日,对很多商人家庭来说无异于火中取栗。无论富商大贾,还是小商贩,经商都需要本金的投入,只是数额不同而已。商人家庭对资金的依附性使得资金的骤得骤失对家庭经济的影响非常直接。一方面,资金的骤然获得可以实现家庭暴富的梦想,另一方面资金的骤然失去也会成为家庭破落的起点。借债的商人家庭在无力还债而又必须偿还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铤而走险时常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四 偶然发家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小农之家治生之道在于勤,勤能补拙、勤俭持家,这些都是小农家庭代代相传的治生经验。商人家庭的治生之道也在于勤,勤能自赡、勤能致富,京师人许大郎就是遵循着这样的治生之道。“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骎骎致富矣。”(29)
  除了勤于持家之外,商人家庭中还有些偶然发家的因素,一旦这些因素获得适宜的条件便开始发酵。善于经商的家庭如果有了充足的本金与好的机遇,有时会迅速发家,骤然变富。偶然间迅速发家的典型故事莫过于布张家:
  邢州(30)富人张翁,本以接小商布货为业。……过十年久,有大客,乘马从徒,赍布五千疋入市,大驵争迎之。客曰:“张牙人在乎?吾欲令货。”众嗤笑,为呼张来,张辞曰:“家资所有,不满数万钱。此大交易,愿别择豪长者。”客曰:“吾固欲烦翁,但访好铺户赊与之,以契约授我,待我还乡,复来索钱未晚。”张勉如其言。居数日,客谓翁:“……元约复授翁,可悉取钱营生产业,吾不复来矣。”拜诀而去。张氏因此起富,资至十千万,邢人呼为“布张家”(31)。
  起初,张翁“家资所有,不满数万钱”,因此,听到五千疋的大买卖是不敢接手的,极力想推辞掉。众人嗤笑也是缘于来客的大宗货物交易额与张翁家庭经济实力的悬殊之大,由于来客执意要求才勉强从之。张翁发家的直接原因是来客的一赊一赠,来客将货物给了张翁但不要现钱而是采用立约赊账的形式,数日后又将契约回赠张翁,这样一来张翁白白获得了五千疋的布货,本金与卖给零售商铺户的加价都变成了张家的收益,这足以使其一夜暴富了。如此幸运之事降临是众多小商贩家庭梦寐以求的,为什么单单就让张翁遇到了?这次偶然发家实际上是缘于十年前张家偶然的一次善举,这位大客正是十年前张翁夫妇救活的那个囚犯。十年前张翁夫妇将囚犯救活并在家中养伤,两月后伤愈,张翁给予路费并亲自送他出城。多年后,当年的囚犯变成了富商大贾,“今于晋绛间有田宅,专以此布来偿翁媪恩”(32)。富商大贾倾力相助对张家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实属偶然,但偶然之外的必然因素也值得注意,这就是张翁的善良和善贾。正是由于张翁一贯行仁义,才会救人于危难;也正是由于张翁善于经商,才会获如此丰厚的回报。
  如果说张翁发家是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的话,下面几个故事则纯属偶然了。楚地有一个名叫吴人佐的富家子,“放肆落拓,弃父而出游”,一天偶遇“钤辖葛旺之子,富于资财,拉吴博塞。吴仅有千钱,连掷获胜,通宵赢七百缗。葛不能堪,明日复战。浃辰之间,所得又十倍。吴由是起质肆,称贷军卒”(33)。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村店,来店的一位商人在住店时暴亡,随身所带金珠为村店夫妇收藏,“掩有所齑,徐徐斥卖,买田置产”(34)。另有吴中两个小商贩,“同以鬻鳝为业,日赢三百钱”,其中一人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便寻梦中所记,到离家二十里的地方,那里“草蔓遂密,中似有物,视之,得旧开元通宝钱二万,如宿藏者。欣然拜受,负以还,用为本业,家遂小康”(35)。
  小农之家谨守四季之时而莫能违,商人家庭也要守时,这里的“时”就是商机。商机无处不在,无论哪个时节哪个地域哪个家庭都是如此,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把握商机,使偶然的发家机遇成为家庭财富增多的持续因素,这就使得许多家庭与“偶然”擦肩而过了。仅以上文中的布张家和开村店之家相比,都是偶然发家,但其后的家境不同。布张家由此起富,家财数千万,而村店夫妇发家后不多年就败家了,家中财物被不孝之子挥霍半空。机遇相似而其后的家境不同,原因多在于偶然发家之后,家庭成员持续治生的能力有所差别。商人家庭偶然发家的现实存在与小农家庭的治生之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①(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987页。
  ②(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987页。
  ③(宋)苏辙:《栾城集》卷一二,载《文渊阁四库全书》。
  ④(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525页。
  ⑤程民生的《宋代物价研究》对宋代各类物品的价格及其性价比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解读,并就宋钱的购买力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参见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第593~608页。
  ⑥(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609页。
  ⑦华亭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
  ⑧(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655页。
  ⑨(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313页
  ⑩(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174页。
  (11)今湖北武昌。
  (12)(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42页。
  (13)(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916页。
  (14)(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991~992页。
  (15)(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919页。
  (16)(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249页。
  (17)洺州即今河北永年。
  (18)(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596页。
  (19)丹阳即今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
  (20)(宋)张知甫:《可书》(合订本),中华书局,2002,第426页。
  (2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〇,中华书局,1979,第4578页。
  (22)乐平位于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
  (23)(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700页。
  (24)(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778页。
  (25)(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四八,载《文渊阁四库全书》。
  (26)(宋)洪迈:《夷坚志》,载《文渊阁四库全书》。特别说明,由于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夷坚志》未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几则材料,因此,就本则材料的版本加以说明。
  (27)(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032页。
  (28)(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154页。
  (29)(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110页。
  (30)邢州即今河北邢台市。
  (31)(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243页。
  (32)(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244页。
  (33)(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
  (34)(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1604~1605页。
  (35)(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第670页。
宋代商人家庭/田欣 著.-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