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二、个人、群体、阶层、阶级与社团

个人、群体、阶层、阶级与社团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同范畴。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对社团的更深理解。
  个人一词,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其他关于人类或社会的学科中都经常使用,但各门学科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其含义的解释也各有侧重。我们这里讨论个人,不是分析人类社会中不同个体的独特社会特征,也非探讨其种族、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差异,而是将其视为与群体、阶层、阶级与社团相对应的范畴,考察相互之间的联系。社团是由人组成的,不管是封建社会的社团,还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团,均概莫能外。因此,人是社团最基本的要素。社会这个大系统虽由多种要素构成,但人也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因为人既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和社会活动的发动者,又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社会过程的推动者。
  不过,单个的个人是不可能成其为社会的。同样,互不联系的单个个人也不可能形成为社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社会这一概念时对此曾作过多方面说明,其要点可以概括为: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这里所说的人们,简言之就是具有持续互动联系的人群,也可称之为群体。所以,确切地说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社团也是群体行动发展的结果。
  单个的个人形成为群体,是通过社会互动实现的。社会互动是社会学中的概念,它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方式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的行为由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单个的个人也随之发展成为社会群体。由此可知,所谓群体就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或关系而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也可以简单地说成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合成体。
  从上述群体概念的内涵可以看出,并非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为社会群体,也不是随意的一群人就可以形成为社团。严格地讲,一个群体中的人与该群体必须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可以通过某种标志与群体外的人明显区别开来,而且每个人都有比较一致的群体意识,即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的归属感。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临时性的,而是保持经常性的互动关系,并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但即使是社会群体,也不一定都可以组成社团。因为群体还有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之分。初级群体也称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以感情为基础的互动关系而组成的群体,包括家庭、邻里、老乡、朋友、亲属等等。初级群体一般规模较小,在互动过程中感情交流居主导地位,成员之间不仅是社会角色关系,而且有强烈的感情联系。这样的群体显然不能组成严格意义的近代社团。次级群体是人们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共同活动群体,其内部实行一定分工并确立了旨在协调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前曾阐明,次级社会群体不能与社团混同。但是也应看到,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可以说,近代社团是在次级群体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特定意义上甚至可以将社团视为具有较高组织程度的社会集团或群体。
  相对阶层或阶级而言,群体(以下所说的群体,一般指次级群体)又是一个涵盖面较广,具有一定模糊性的概念。关于阶级的划分标准与定义,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阐明了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在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和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数量,是区分社会阶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标志。列宁曾给阶级下了一个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①可以说,阶级是规模最大的、特殊的社会集团,其与一般集团所不同的是,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的利益,在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相似的基本特征,在社会表现方面一致性程度很高,并且具有明确的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当然,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的萌发增长,有一个发展过程。
  在一个阶级内部,还可根据成员经济结构或财富多寡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次级集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阶层。任何一个阶级,其内部都是有差异的。例如资产阶级内部有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金融业(晚清多称钱业)资本家等不同的集团,每个集团内部又有大资本家和中小资本家之别。可见阶层的划分标准本质上与阶级的划分并无不同,只是采用量的等级区别,同时参照其他经济特征。
  阶层的划分是在阶级划分基础上,对阶级内部成员的进一步归类,因而阶层一般有比较明确一致的阶级归属。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虽然没有自己独特、单一的经济背景,但他们具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并用自己的知识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服务,所以他们从属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也是比较明确的。
  群体则是人们通过社会活动而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其活动内容多种多样,较诸阶层或阶级而言,其阶级属性显得较为模糊,有时内部成员之间的阶级归属甚至并不一致。因为不同阶层乃至不同阶级的人,也往往会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为着某个同一目标组成共同活动的群体。还有一种情况,在社会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有时也会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并由此结成共同斗争的政治性联合体。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即不乏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反对封建统治的事例。
  不过,就大多数社会群体而言,都是由具有相似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人所组成,所以在阶级归属方面仍反映出明显的倾向,只是没有阶层或阶级那么鲜明。这样的群体可以看作阶级群体,是一个阶级产生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因为该群体之间的成员虽然保持经常性的互动关系,但仍较为松散,组织程度不高,其群体意识也往往局限于相互有直接互动关系成员间的狭小范围,并未上升到更深层次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归属感的高度。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那么,社团在此过程中又起何作用呢?可以这样认为,从个人到群体,再由群体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社会力量的阶级队伍,社团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即说明了这一事实。我们知道,组织化程度和阶级意识,是阶级个体和群体凝聚成为阶级整体的最重要的因素。社团正是一种“粘合剂”,它将分散、孤立的个人与群体联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使其相互协调与配合,得以发挥出一个阶级所具有的各种整体功能。毫无疑问,社团大大加强了单个阶级成员和群体的组织程度,为阶级整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前述近代社团的一系列特征,还使资产阶级成员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发生共同关系和共同行为,将相对狭窄的群体归属感上升到更高层次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归属感,并以独立阶级力量的新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前新式商人社团的诞生,即可视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为一支独立社会力量的重要标志。
  ①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朱英 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