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二、学术研究类

各种商办学术研究性质的新式社团,在清末也是数不胜数,十分引人瞩目。
  例如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之后,许多商办地方自治研究社和研究会即接踵产生。在上海,有两个类似的研究团体。一个是地方自治研究会,其骨干成员多是上海商界的知名人士,除本书前面介绍上海商团和地方自治团体时已提到的郁怀智、顾履桂、王一亭等一些著名人物外,还有源昌、源丰号主叶逵,中西大药房店主顾征锡,阜丰面粉厂经理、上海商务总会第三届(1906)协理孙多森,华通水火保险有限公司总经董李厚祚,上海制造绢丝公司经理李厚祐,胜利公司经理刘树声,原大生纱厂“通沪六董”之一、江浙渔业总公司总董樊棻等。另一个团体是地方公益研究会,其会员“亦多为商界中人”。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卫生、公安、工务、社会、教育等等。①
  在天津、北京、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也都成立了地方自治研究会或研究社,江苏武进、阳湖等县城的绅商,也公议创办自治期成会,在商界筹集2000元,附设研究所,邀请法政毕业生及有同等学历者为研究讲员,如确有心得,即派往各处实地练习。另设宣讲所,往各处分派宣讲员,讲演有关自治理论,以冀自治思想之普及。②
  旨在研究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商办学术团体,这一时期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江、浙两省即有上海商余学会、商余补习所、浙江旅沪学会、绍兴商学会、山阴劝学所、商学公会、苏州广货公所同业研究会、杭州商学公会、出品协会、南洋劝业会研究会等等,名目繁多,不胜列举。
  这些学术研究团体大都也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例如杭州商学公会“系同志众商集合而成”,“意在研究商学,交换智识,以冀商业之发达”③。会中设有正会长1人,副会长4人,议董15人,书记、会计、理事务2人,以及调查员、编辑员各数人。主要机构有庶务科、文书科、教育科、交通科等。平时分科各理其事,要件则互相商榷讨论。对领导成员的任职资格,也有明文规定。如当选会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品行方正、在杭有实业、谙悉商务、曾任议董,年在30以上。有关会议制度,该会规定以每月朔、望午后三时至五时为常会期,提议要事须由会长认可。遇有重大事项,先期二日分发传单,召集会议,谓之特别会。每年二月和八月为大会期,八月大会预定次年活动及预算,二月大会由会长报告上年情形,并将款项出入一并公布。除常会、特别会外,在会诸人可随时到会所叙谈,不拘集会形式。
  很显然,杭州商学公会是一个比较正规的学术研究团体。其所从事的具体活动也相当全面,综要言之,有以下几点内容:(一)研究商学商法。包括讲求专门商学,研究现行商法,会员各就其宜,互相讨论,以期交换智识;(二)调查贸易情形。具体分为本省、外省、国外三种贸易,详细调查,以备各行各业之参考;(三)编辑商务杂志。每月刊行月报1册,报告会中各事。会员论著及调查报告,酌情分别附载。有关商务书籍和文牍,也酌加译述,以饷商界同人之研究;(四)延聘讲习人员。以开通商智为先,延聘精通商学、商法及有专门知识之人员,在会中宣讲,以输入新智识。另还筹集经费,拟创办商业学校,以便商界子弟肄业专科,(五)联络各处商会。举凡本省、外省各埠之商会,均加强联络,以期交换智识,互相切磋商讨。
  北洋商学公会的情况与杭州商学公会大体相似。该会于1909年底成立,“系由商界同志集合而成”。据其发起人称:“举凡物产盈虚之故,供求相济之理,在洋商研究有素,而华商则素未讲求,商等经营实业历有年所,深知其失败之原因,断非从事于学不可。……故集合同志,研究商律商规,以开通商界之知识。”④北洋商学公会的“一切章程,均仿照上海商学公会原章,略加删改”。其宗旨为:“研究商学,维持商律、商规,以冀商业之发达”⑤。会内选举会长、副会长各1名,会董14名,会员无定额。据有关文献记载,1910年该会已有会员145人⑥。凡品行方正、按律经商、热心公益,年在21岁以上的商人,经会董或会员二人联名介绍,多数会董认可,即准予入会。关于会长、副会长和会董的选举方法,均有明文规定。会长、副会长由全体会董推举,会董则由全体会员公推,概以不记名投票的民主方式推选,以得票数多者担任。每年改选一次,会董一般改选半数,前届留任者,下届必须更选。会长、副会长可连选连任,但不得逾3年。
  甫及清末,商人普遍意识到:“中国今日商业已有一落千丈之势,若非设所研究,集商界之群策群力,共谋改良发达之机宜,何以自立于商战剧烈之时代?”⑦因此,集思广益,研究工商如何发达,是当时商人的迫切愿望。1909年,广东石城县商务分会总理柳龙章等禀告农工商部:“窃维商会之设,原以联络商情,研究物品,讲求制造,振兴商业为第一要义。中国物产富饶,商力雄厚,若不设立会议研究之所,恐无以联商情而开商智,于商业前途终难望其发达。”为此,提出在各省商务总会附设全省商业研究所,议定章程,选举总董,按期到所会议,“首以银行、航业、渔业、赛会以及办路矿、兴商学、制工艺、垦荒地诸大端为主脑,他如商业应如何改良,商弊应如何革除,工业之新理新法应如何研究仿造,土产之盛衰消长应如何补救维持,务必条陈讨论,以期集思广益。”禀文还特别强调:“当此商战剧烈时期,一省发其先,各省踵其后,是合全国之商会商力,以营商业,业无不成。”⑧农工商部对此建议表示大力支持,认为“该会所禀,系为交通智识,振兴商业起见”,遂札饬各省商务总会据情酌拟办法,切实施行。此后,许多商务总会即相继创立了商业研究所。
  1909年底成立的天津商业研究所,以“研究物品,讲求制造,除商弊,利商益,振兴商业为宗旨”⑨。各个行业公举热心公益、熟悉商情的商董一员,作为研究所总董,由全体总董投票,推选染业总董杜宝桢担任议长,米业商董杨明僧、粮商总董王柏田担任副议长,后又增选议员若干名。天津商业研究所每星期召开一次例会,遇有紧要事项,则举行临时会议。凡“关于兴商业,革商弊,调查商业之盛衰,补救商业之困难”,皆约集各董,悉心讨论。议决后,当众书成议案,提交商务总会审核施行。商会如有稍欠完善之处,也由商业研究所研究改良办法,以使之更臻完善。据天津商务总会禀农工商部文称:“我会自成立研究所,颇资臂助”。该研究所注重“研究商情,锐意图为,颇收效果”⑩。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许多工商研究团体产生。例如在1903年,天津商人即发起成立工商研究所及工商演说会,地点在东马路崇仁宫内,由天津著名爱国商董宋则久担任会长。天津工商研究所以启迪民智,兴工振商为要旨,负责调查、研究天津商情,充当工商界的耳目与参谋。每月初一、十五聘请博通工商之商董及各界人士开会研究两次,另于每月初三、十八日邀请各学堂专门教员及工商业家,赴所演说工商要理、试验化学制造等。参加者有津埠木工、瓦工、竹工、织工、漆工、铁工、铜工及鞋商、布商、竹商、东集与西集粮商等各行自立研究会会员。研究所针对市场销售情况,演说各行货品何项畅销,何项滞销,时价涨落之原因,进出口多寡之理以及运费、捐税等许多方面的情况。开会时预先拟制图表,引导众商分别研究,谋求改良补救之良策。(11)
  1908年,北京商人也成立工商研究会,“以研究工商各项实业,条陈所见,以备采择施行为宗旨”(12)。设有正、副会长各一员,会员无定额。该会于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开会,如有重要事件,由会长召集临时会议。每月常会上,各会员至少须提出议案一件。除公议有关事项,该会还注意编纂有关实业各书,组织工商讲习会或评议会,以开通工商智识。
  1910年南洋劝业会展出期间,张謇等人发起成立了劝业会研究会,李瑞清任会长,张謇任总干事。其宗旨是:“集合同志,就南洋劝业会出品,研究其工质之优劣与改良之方法,导其进步,冀合劝业会之真旨,收赛会之实效。”(13)各工商出品人与热心研究者,经各所在之地方教育会、劝学所、商会、农会介绍,均可成为研究会成员。研究会另按期特聘国内外毕业于各专门学校,平日研究有心得,能实地试验,著有成效者为名誉研究员。
  南洋劝业会陈展各出品近半年,在此期间研究会对农业、教育、工艺、武备、机械、通运等八个展览馆的展品分别进行了考察研究。首先由会中研究员各就本期应行研究之出品详细观览,条陈意见,送研究会事务所。然后进行共同研究讨论,并将研究成果汇集出版,从而使南洋劝业会的举行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另还有其他一些各学科的研究团体,也是商界领袖人物在其中居主导地位。例如1904年在上海成立的医学会(1912年更名为中国国医学会),主要研究医学医理,其会长即是上海商界巨董李平书。1910年成立的书画研究会,也是以李平书为总理。在许多地区,商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几乎在绝大多数民间社团中都身兼要职,他们通过这些团体和广泛的社会活动、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例如张謇,在预备立宪公会、教育会、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全国农会联合会等众多社团的领导成员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又如李平书,“凡政界、学界、实业界以及慈善各事业,无不力任艰巨,殚心经营。海内外人士,识与不识,皆翕然称之。”(14)在商团、总工程局、自治公所、商会乃至医学会、书画研究会等社团中,他都是主要负责人。
  ① 《清季上海地方自治与基尔特》,《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57页。
  ② 《东方杂志》第5年,第2期“内务”。
  ③ 《杭州商学公会改正章程》,《杭州商业杂志》1909年第1期。
  ④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306页。
  ⑤ 同上书,第307页。
  ⑥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314页。
  ⑦ 《华商联合报》第16期,“海内外商会记事”。
  ⑧ 苏州商会档案,第14卷,第32页。
  ⑨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第306页。
  ⑩ 同上书,第319页。
  (11) 郝庆元:《津门工商史迹谈荟》,《天津史研究》1986年第1期。
  (12) 苏州商会档案,第53卷,第55页。
  (13) 《南洋劝业会续闻》,《东方杂志》第7年,第6期。
  (14) 《沪绅李君平书小影》,《图画日报》第5册,上海环球社已酉七月初五出刊。
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朱英 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