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四、风俗改良类

新式商办风俗改良社团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整个社会史的研究在中国兴起较晚,因而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论及甚少。
  风俗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支配人们思想,左右人们行动的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在近代中国,各种风俗习惯纷然杂陈,既存在着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人们身心健康的良俗,也有不少束缚人们思想,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乃至顽固抵制近代文明的恶习陋俗。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输入传播,近代中国不少先进人士为革除各种不良风俗,发起成立了许多风俗改良团体。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人士除成立各种政治性质的学会外,还组织了一些改革封建陋俗,提倡社会新风的社会团体。例如在上海、天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门等地,都组织了戒缠足会和戒鸦片会。清末,类似的团体越来越多。当时,商人已作为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日趋活跃,他们不仅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而且在革除恶习陋俗、倡导近代文明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立了不少风俗改良团体。
  这类社团中比较多的一种,是禁(拒)烟会、去毒社等名称不尽相同的戒禁鸦片烟团体。我们知道,在近代中国,吸食鸦片是严重摧残中华民族身心健康的最大恶俗。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鸦片烟毒的泛滥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并曾引发一场较大规模的禁烟运动。但战后直至清末,鸦片烟毒仍四处扩散,屡禁不绝,吸食者与日俱增。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面临财政拮据的困境,一直将鸦片税收作为弥补亏空的一项重要财源。例如1867和1878年这两年,鸦片在进口货物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高达46%和45%,鸦片进口税几乎是整个进口税额的一半①。此外,还有大量鸦片走私入口,各级地方官吏从鸦片走私贸易中受贿中饱,为其洞开方便之门。因此,清政府的所谓禁烟令不啻一纸空文。爱国人士目睹鸦片病身败国、*(上陏下尒多一点)志弱种的无穷危害,大力呼吁厉行禁烟。清政府为社会舆论所迫,不得不再次颁行禁烟法令。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清廷饬令各级地方官,限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底止停歇各处烟馆,一律改为膏店。许多地方官府则请求商会协助,“互相劝导,从速开办,各尽合群义务,同振商界精神,以祛痼疾而跻康和”②。
  具有爱国之心的商人对鸦片烟早已深恶痛绝,纷纷组织团体,倡行禁烟。福建商界在商务总会的主持指导之下,成立了去毒社,严格规定:“凡有新染烟癖及新开烟馆者,本身及子弟,一切学校慨不准收;有故新染者,若不即戒,无论教习、伙友、学徒、佣工,不准收用;有田产者不得租与人种烟。”③由于去毒社雷厉风行,力禁鸦片,受到广大民众欢迎,官府也予以支持。吸烟者中自行戒绝的不乏其人,那些固习难改的“瘾君子”也颇感畏惧,只能关门闭户提心吊胆地聊过其瘾。倘若为去毒社侦知并当场捕获,即给以处罚。
  上海商务总会创立了振武宗社,也厉行禁烟,“计分股支社六百余处,力任戒烟者三万余人”。该社还觅得鵞郎草替代鸦片,广为劝导,使苏杭等处烟土销数锐减。农工商部批文称赞说:“该社开办未久,而响应之速,成效已昭著如此,非该总理等提倡之力,曷克臻此。将来造福中原,正复无量。”④戒烟过程中,有不法之徒乘售卖戒烟丸药之机,在丸药中掺用吗啡欺人,流毒仍未能尽绝。振武宗社复又派人查验各处所售丸药,如有吗啡在内,即查封禁售,使戒烟之举,不至有名无实。
  其他许多地区的商人也都组织了拒烟会、戒烟会等团体。例如苏州的拒烟总会,其成员绝大部分是商人,会中骨干吴讷士、倪咏裳、姚清溪等,均为苏州商界中的活跃角色,在商务总会和商团中也担任了重要职务⑤。又如汉口商人组织了演说自治戒烟会,由戴仲华、关克尧等商董在商务总会支持之下发起成立,“以救正人心,开通民智”为宗旨⑥。
  江西商务总会设立了戒烟公会,议定商界禁烟具体办法,凡各店东伙友,限期一律戒除。限期内准许各店徒伙友请假戒烟,并不扣工资。但如逾期未能戒尽,即由店东报知总会,将该店徒伙友之姓名送官,列入烟册,不得视为商界中人。并饬由该行董事定期调查,以免隐饰⑦。
  保定商务总会也成立了戒烟会,以倡行禁烟,保障民众的身心健康为己任⑧。芜湖商人则创办戒烟局,设总公所于适中之地,另设分所四区,一城内,一河南,一长街,一马路,议由绅商公筹经费一万元,以期持久⑨。由上不难看出,商人在当时已成为许多地区禁绝鸦片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女子缠足是中国千百年沿袭的另一陋习,对广大女子来说无异于一副沉重的桎梏。为革除这一陋习,戊戌变法时期即有许多不缠足会、天足会成立,致力于劝禁妇女缠足。1897年,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麦孟华等人在上海创办不缠足会,阐明其立会宗旨云:“此会之设,原为缠足之风,本非人情所乐,徒以习俗既久,苟不如此,即难以择婚,故特此创会,使会中同志,可以互通婚姻,无所顾忌,庶几流风渐广,革此浇风。”⑩同一年,谭嗣同、唐才常及绅商刘善涵等人,在长沙湘报馆也创设湖南不缠足总会,规定:“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凡8岁以下缠足幼女,一律放足“解放”(11)。
  在清末,除了为数众多的戒烟会、戒缠足会外,还有其他一些商办风俗改良团体。例如1907年左右镇海绅商成立了风俗改良会,该会表示:“以兴利除弊为宗旨,亦地方自治所不可少之举也。”(12)其活动内容包括:(一)注重教育,兴办初等小学、半日学堂、女学堂、幼稚园及私塾改良等;(二)鼓吹文明,演说爱国保教、尚武合群等;(三)保卫桑梓,创办救火会,行团练法;(四)研究实业,如蚕桑、农学、工艺、渔业等类;(五)劝化迷信,禁革汙俗,改良嫁娶,改良丧葬、改良宾礼、改良祭礼等。
  湖北的商人也“邀集同志,组织改良风俗会,以实行五事为宗旨”(13)。所称五事为:“一、戒绝鸦片,二、戒缠足,三、戒迷信邪神,四、戒嫁娶之非礼,五、戒丧祭之非礼。”此外,还刊发改良风俗会报,以期开通风气。
  商人之所以致力于革除不良风俗习惯,是因为各种恶风陋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股颇有影响的惰性因素。正如广东总商会在其章程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工艺,反为行规压制;制造新颖,指为搀夺;烟通机器,伐木开矿,毁为妨碍风水;工厂女工,诬为藏垢纳污。”(14)事实表明,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陋习如不革除,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始终面临着众多无形障碍。此外,吸食鸦片、缠足等严重摧残人们身心健康、*(上陏下尒多一点)志弱种的陋习,导致国人形体惭秽,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常常遭致外人讥讽。具有爱国之心的新兴商人阶级,迫切希望通过改良风俗,革除陋习,改变国人形象,使自己的祖国臻于强盛。例如他们认识到“禁烟为自强要政”(15),因而组织团体,广为宣传,实力劝导,并拟定了各种切实措施,力图使之富有成效。不管是从扫除阻遏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目的看,还是就提高国人身体素质的动机而言,商人致力于改良风俗的热情和行动,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①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第443页;里默:《中国对外贸易》第41页。
  ② 苏州商会档案,第119卷,第31页。
  ③ 《东方杂志》第3年,第8期,第185页。
  ④ 《商务官报》光绪三十二年第10期,第25页。
  ⑤ 苏州商会档案,第28卷,第44页。
  ⑥ 《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卷,第259页。
  ⑦ 《东方杂志》第5年,第1期,“内务”。
  ⑧⑨ 《东方杂志》第5年,第5期,“内务”。
  ⑩ 《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时务报》第25册。
  (11) 《湖南不缠足会简明章程》,《湘报》第30号。
  (12) 《东方杂志》第3年,第12期,“各省内务汇志”。
  (13) 《东方杂志》第5年,第1期,“内务”。
  (14) 《广东总商会简明章程》,《东方杂志》,第1年,第12期。
  (15) 苏州商会档案,第119卷,第13页。
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朱英 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