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关西重镇——眉县齐镇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二、南倚太白




齐家寨之所以成为关西重镇,与它南倚太白,得秦岭之托有很大关系。
  秦岭,也称做终南山,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横跨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省,绵延800余里的一条重要而特殊的山脉,因其主干为天下之中,又在周代故都镐京之南,故而称“终南山”,又因其主要部分在陕西(秦)而得名。秦岭不仅把陕西分成了南北两大块,而且把中国大地分成了南方和北方,在地理上成为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秦岭北麓之水流经渭水入黄河,南麓之水流经汉江、嘉陵江而入长江。这种自然水文现象,使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而秦岭以北则属暖温带气候。
  秦岭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明的分界线。秦岭像一道屏障,调节着自东南而来的暖湿气流和自西北而来的干燥、寒冷气流的变化互动,造就了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的富庶与繁荣,并为沿山地区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供应,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海拔3767米,位于眉县县境最南端。今之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连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原太白山在《尚书·禹贡》中称惇物山,在《汉书·地理志》中称太一山或太乙山,而太白山一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隋唐以后沿称至今;鳌山古称垂山,“其山冬夏积雪,故名。或日,初有金星坠圭峰西,其精化为白石若美玉焉,故名”。太白山西起太白县城嘴头镇,东到周至县老君岭,南以湑水河在太白县黄柏原以上的东西向河段为界,北至眉县营头。大约在东经107°19′~107°58′和北纬33°40′~34°之间。东西长约61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山体近东西向展布,海拔3767.14米,以其高称雄于华中,是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黄山、庐山、泰山不能比其高,西岳华山比它低1700多米,是渭河水系和汉江水系分水岭的最高地段,霸王河、石头河、褒河、湑水河等皆发源于此。其地理条件独特,李白当年咏叹太白山:“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邀尔与世绝”。由于山顶常年积雪,“太白积雪六月天”便成为“长安八景”之一。
  齐家寨位于太白山脚下,距太白山主峰八仙台有100里左右。从古至今,世世代代,太白山的清澈河水,灌溉着这一片丰饶的土地。太白山沟壑纵横,在眉县、周至、岐山境内形成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出山谷口河流。大的有从斜谷而出的石头河、从红谷而出的霸王河、由汤谷而出的汤峪河、由大镇谷而出的东沙河、周至县境内由黑谷而出的黑河等。在这些河流的冲刷和淤积下,秦岭北麓的台塬地带形成了一个个以出山口为顶端的扇形冲积平原和一个个残留的高原,高差一般在30~50米。平原和残留高原上的农耕条件有很大的差别。平原上得水利之便,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土沃粮丰,加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和对水力资源的利用,水碾、水磨的发展,漕渠的开凿和使用,使粮食加工和交换活动十分活跃,为商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鱼米富庶之区;而台塬上情况则差许多,主要是靠天吃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旱涝不保,每遇干旱和蝗灾,便形成饥荒年馑,贫困农户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灾荒严重年份,人口饿死过半,十室九空,甚至出现人食人的现象。
  齐家寨正处在斜峪关口(斜谷出山口)由石头河、磨石河、井索沟冲刷淤积而成的扇形平原的中心地带。这块冲积平原的底端在渭河南岸,南北15公里,东西最阔处10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东至干沟河、秦皇岭一线,西至石头河、五丈原一线,北距眉县县城8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在齐家寨与县城间有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运粮河,引石头河水至县城东入渭。这条运河承运南山的木材和齐家寨的粮食,由渭河而达长安,进而入黄河而过洛阳、开封以至更远,它对齐家寨的繁荣发挥过重要作用。
关西重镇——眉县齐镇/卢文远,王新秦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