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关西重镇——眉县齐镇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三、经商之道











齐镇商家的兴衰,与他们多年以来恪守商业规律有内在的联系,这些经商规则概括起来,就是“和气生财”。而齐镇商人的和气生财又集中表现在他们商业经营中的一些具体措施上。
  (一)独特的记账码字
  参观山西乔家大院,会发现汇通天下的票号独创了一套独特的记账、书写银票的防伪造、防涂改的密押信息系统。商家的高度诚信加上这套密押信息系统,保证了“大德通”票号在100多年中未出一笔错账、坏账。这套独特的书写方法所包含的信息系统显示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商人的聪明才智。当年齐家寨的商人也有其独特的记账方法。
  汉字的数字写法有多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
  这两种在一般行文中常用。前一种字简,但易涂改,后一种字繁,作为记账则很不方便快捷。
  商人们创造了第三种写法。
  表示数量的写法:
  表示时间的写法(上部为表示月份的数字,左下为表示日子的数字和“日”字,右下为一个月字的符号):
  这种记账书写方法,使涂改数字和时间都变得十分困难。这既体现了商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不伤和气,又体现了在信用基础上的商家自我保护意识。
  (二)赊欠中的窍门
  齐家寨的商号都有赊欠制度。如常年来往的老顾客、大户人家买东西可以赊账。办法是商店给这些顾客立下一个账户,每次所赊欠的东西都记在账户下,到夏秋收获时节一次结清,按所欠贷款加息偿还。民国二十六年(1937)齐镇各地还种大烟。农民为了务好大烟,要买黑豆、油渣做底肥和追肥,手里一时无足够资金,就到商铺去欠账,待割烟后用烟膏抵还。西河滩农民每到稻田插秧时节,农户间互相换工,属于互助性质,不发工钱,但须有酒席招待。不少农户便去街上赊欠酒肉菜蔬置办酒席,秋天稻子收获还账。这种办法,救了农民的急,商家也扩大了利润空间。一般赊欠利息比现买现卖利润要高1~2倍。这种制度能长期维持,完全赖于买卖双方都讲信用。由于极少发生赊账不还的现象,所以约定俗成,双方皆无怨言。手续简便,无须担保抵押之类措施。商家一方记的账,亦无须买家签名画押,商家不乱记,买家不赖账。以至于谁若能不带钱去赶集而赊来需要的东西就被看做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有些大的粮行和烧房在青黄不接时,主动向农民“抹麦钱”,即预支购粮款、购棉款、购烟款。按时价付款,收获时节按1∶1.3或1∶1.5收取实粮,即春荒时付给1斗麦钱,夏收时收取1斗3升至1斗5升麦子。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有些人家与商家建立起一种长期的赊欠关系,约定年底某月某日为清账日,到了这一天商家赶上马车下乡去收账,欠账人都会提前准备好还账的粮食或钱,双方客客气气地结清手续。
  (三)典当的学问
  当铺最早见于隋唐,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已有当铺。齐家寨的当铺最早记录见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民国时有当铺三家。当铺内组织严密,职责分明,有学徒、管包、写票、柜台和经理等不同岗位。人员岗位相对固定,一般不轻易变动。经理、管包、柜台、写票是最重要的岗位,称为“四看柱”,一般由掌柜的亲信担任。小当铺配员工3~4人,大当铺一般十几人。典当物分为金银珠宝首饰、衣服、布匹、各种金属器具、木材、家具、器皿等,一应有价值、能保存的东西都可入当。当价一般为五折,面议成交后付给当票。当期分为三年、一年、五个月、三个月等。期满凭当票赎回,利息一般为月息2分,若昨日当,今日赎,按1月计息。若1月零1天赎,则按2个月计息,俗称“上利”。期满后过期不赎者,视为“失当”、“死当”,典当物归当铺所有。由当铺转卖称为“划当”,价格比当价高1倍。当事人当票丢失,可办理挂失手续,称为“揭票”,但须请担保人,并付给当铺相当于当票面值20%的手续费,一半给保人,一半给经办人。典当物期满前第五日称为“巧日”,这天典当人持票前来赎物的话,这一天的利息归柜台先生所得。当铺内管理制度很严。学徒不满三年不准回家探亲,铺内人员不准回家住宿,亦不准喝酒,钥匙专人管理,每月结账一次,以收当业务总额的10%作为工资按职务等级分发给全体员工,这叫“串联”。1936年,陕西省农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在各县设立了分支机构,眉县这两家机构均设在齐家寨,向农民和商人开展贷款业务。由于农行和信用社利息比当铺低,并且无须实物抵押,手续方便,农民和商人乐于向银行贷款,于是当铺业务迅速萎缩。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市场不稳,物价一日三涨,当铺生意普遍亏损,先后停业。
  当铺内的设置不同于一般商铺。古代当铺门前设栅栏,如同衙门监狱。大门门楣低,进当铺先要低头,以示低人一等。柜台一人多高,典当人要双手举着典当物仰视柜台,望着柜台先生的下巴才能搭上话。这就是民间把求人办事叫做“望人下巴”的来历。柜台先生对典当人居高临下,议价收物。这种设置让典当人倍感压抑和凄凉。既要承受经济利益上的损害,又要承受人格尊严上的损害,是一种不得已的痛苦的交易活动。当了贵重物品,无力赎回的,往往十分后悔。“上当”一词便由此而来。
  (四)商家用人之道
  清末民初,齐家寨商人分为东家、掌柜、账房、伙计几大类。
  东家为资本的所有者。有独资、合资、股份制之分。生意兴衰成败全在选人用人上。
  掌柜:即经理。遴选掌柜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东家募选诚实可靠、精通商务并在街面上有一定声望的人担任。二是毛遂自荐。具有经营才干,但缺少资金的人,自荐给有资金的财东,协助打理某一方面的生意。三是推荐。由几个合得来的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推举能胜任工作的人担任经理。无论以何种形式产生的人选,只需到商会办理一下登记手续即可上任。大的商号除设大掌柜外,还设有二掌柜、三掌柜。各自分管某一方面业务。
  账房先生和庄客:均为中层管理人员。账房先生总管财务,庄客则专管购销。账房先生和庄客一般由掌柜延聘,也有由东家举荐并征得掌柜同意后任用的。这些人都是掌柜认为“人品老成,有才干、有文化且家庭富裕的人”。
  伙计:账房和庄客以下的人员统称伙计。伙计的录用一般从学徒开始。学徒也被称为“学生”或“相公”,只要有人举荐,掌柜看上即可入号成为学徒。伙计依时间长短,分为大伙计、小伙计。学徒期多以三年为限,在学徒期间若违反了铺规或掌柜禁令,随时可以辞退。凡被认为能力差、粗心、举荐人不得力的,一般要在当年年底打发回家。如若精明能干,掌柜赏识的,不满三年也可破格提拔为“帮账”、“站柜台”等,成为大伙计。伙计有重大失误,随时可以开除辞退。掌柜也有一套考察、考验伙计的办法。如经常观察了解伙计的社交情况,有无泄露本号商业机密情况。有时掌柜故意在显眼处放些零钱,以检验伙计手脚是不是“干净”。
  学徒初进商号,要从扫地、抹柜台、劈柴、烧火、端水、倒茶等杂务做起。起得早,睡得晚。吃饭时,学徒要给掌柜、账房及其他中层人员把饭盛上桌,自己才能吃饭。学徒一般不准吸烟、喝酒;不准随便上街。学徒学习写算技能,主要靠自己留心勤学勤问。晚上下班后练习写字和打算盘。在齐家寨当学徒、学相公的以岐山、扶风人为主,本地人极少。学徒期间,一般不开工钱,只管吃穿。但也有些宽厚的商号在年尽日满时支给少量银钱,以探望父母。学徒一般都很勤奋,对工作眼尖手快。养成了崇尚诚信、待人有礼、勤学好问、兢兢业业、节俭向上的好习惯。解放初,有许多“学徒”、“相公”成长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基层干部。
  (五)红利的分配规程
  红利指扣除雇用人员和伙计全年酬金等成本后的纯利润。红利的初次分配在财东和员工间进行,一般按4∶6分配,即资本占40%,员工占60%。二次分配在股东间和员工间进行。股东间按股分配,员工间按职务、岗位预先约定或俗成的规程分配。如果生意亏损,股东则无红利可分,但最低限度必须给雇用人员和伙计发给约定的酬金。资金不足时,可动用股本开支或动用预留的流动资金开支。按这样的分配规程,一般年份,上等伙计可得300~400元,中等伙计可得200~300元,下等伙计可得100~200元。民国三十四年(1945)以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金融崩溃,纸币贬值,伙计的酬金以小麦计算,一般每年有3~5石(约合1200~2000斤)。生意好时,伙计和学徒都还可能得到少量奖励。
  (六)齐家寨的商谚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人多我少,人无我有,人需我多,人有我优;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
  隔行休贪利;
  逢人只说三分话;
  生意做独市,买卖抢先头;
  不放一厘钱,要想每分钱;
  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
  买主吃了买主在;
  未曾到手,先看出手;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坐商变行商,财源达三江;
  炉火不旺不出钢,不懂行情难经商;
  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
  贸易中不无学问,经营内亦有文章;
  十年能读出个秀才,十年练不出个买卖;
  做生意不懂行,好比瞎子乱撞墙;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出自《国语》,意为夏天要准备皮货,冬天要准备细布,天旱要准备舟船,水涝要准备车辆)
  平时调存欠,有货就好办;
  要想多卖钱,就得货色全;
  冬制丝,夏制裘;
  囤得千日货,自有赚钱时;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进货一张皮;
  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头自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泥人经不起雨打,劣货经不起检查;
  萝卜快了不洗泥;
  绳捆三道紧,账算三遍清;
  秤平提满尺码足;
  和气能招千里客;
  美言成交易,信誉重千斤;
  不怕卖不掉,就怕话不到;
  服务有高下,冷暖顾客知;
  人无喜色休开店;
  先尝后买,方知好歹;
  互惠互利宝换宝,舍得珍珠换玛瑙;
  生意不成仁义在;
  酒好不怕巷子深;
  货不停留利自生;
  三分生意,七分仁义;
  磨要勤錾,账要勤算;
  逢贵莫赶,逢贱莫揽;
  家有千贯,不如朝进一文;
  人情送匹马,买卖争毫厘;
  开口几声请,和气能生财;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出卖风云雷电,不如天地人和;
  红面知羞终不负,低头忍辱乃必诓;
  商事即人事;
  穷通不惊,世事洞达;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总相逢;
  生意三件宝:人缘、门面、信誉好;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忠于诺言是君子,不讲信用是小人;
  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亲;
  君子盼的天下富,小人发的一人财;
  骗人一分利,定招万人嫌;
  顾客进门,恭恭敬敬,不是烟袋,就是板凳;
  客来不立起,主人没有礼;
  多叫一声哥,少上十里坡;
  今日的看客,明日的买主;
  跌不可跌在前,涨还得涨在后;
  药材药材,少了是药,多了是柴;
  俏媳妇开店,三分货缘,七分人缘;
  当季是宝,过季是草;
  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
  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
  宁可卖了悔,休要悔了卖。
关西重镇——眉县齐镇/卢文远,王新秦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