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节 两条抗战路线的激烈论战

杨永华


    1937年7月,国共两党达成抗日协议,重新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全国抗战的起点。从此,解决了两党应否抗战问题的争论,结束了争取国内和平、准备抗战的阶段,开始了实行抗战的阶段。两党的争论,也就转到了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上,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发动人民抗战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采取坚决抗战的方针,不仅主张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打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这种放手发动群众,坚决依靠人民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便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这条全面抗战路线,“就一定得一个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①。
    国民党从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出发,采取对日妥协退让的方针,主张由它的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反对动员广大人民起来抗战。这种单纯由政府和军队包办的,不要人民参加的抗战路线,就是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实行这条路线,虽然能取得某些个别的或一时的胜利,但是,要坚持抗战,彻底战胜日寇,则是不可能的。最后“就一定得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中国人民都做牛马奴隶的前途”②。
    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抗战路线,是统一战线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蒋介石集团,与日本帝国主义有矛盾,又害怕人民群众。所以,他们一方面出于本阶级利益的考虑与打算,不得不参加抗战;另一方面企图在统一战线中,仰仗其军事优势,限制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发展,甚至借刀杀人,阴谋在抗战中消灭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力量,幻想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美梦的重演,但是,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锻炼成熟,手中有牢固的红军力量,握有根据地的政权支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这些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驾驭统一战线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且有能力领导统一战线,从事伟大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同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斗争,其结局如何,将决定中华民族的存亡与中国革命的前途。
    为了给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方向,推动国民党政策全部和彻底的转变,抛弃片面抗战路线,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抗战,保证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具体地规定一个全国上下共同遵守的全面彻底的抗战纲领,便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和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①②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5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宪法、政权组织法篇》/杨永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