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国内战爆发,和平民主新阶段局面的结束
国民党虽然在《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上签了字,但是,内战的准备始终没有停止。据统计,自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美帝国主义给国民党的军事援助达177000元,为国民党运送军队45万余人,共装备45个师,训练军事人员15万余人。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制造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严重局面。
面对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解放区也进行了自卫战争的准备。194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指示。指示强调“坚决同人民一道,关心人民的经济困难,而以实行减租和发展生产两件大事作为帮助人民解决困难的重要关键,我们就会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护,任何反动派的进攻都是能够战胜的。”①此后,在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就开展了减租和生产运动。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强调“站在自卫立场上,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仍是各解放区的中心任务”②并提出要“开展高树勋运动”③,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开展分化工作,并组织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起义。随即,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强调把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转入反攻。
1945年冬和1946年春,各解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在新解放区通过反奸、清算的政治斗争,改革农村政权,发动农民起来,进行减租减息。在老解放区,复查减租减息工作。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铲除封建剥削制度,彻底解决土地问题。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指示明确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群众与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④彻底改革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内容。“五四”指示的下达,开始了解放区的反封建的斗争。此后,各解放区即先后开始了土地改革。
边区政府为了贯彻“五四”指示,于1945年7月21日发出《关于减租和查租的指示》,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减租政策并研究妥善办法,逐步达到“耕者有其田”。随之,又派出3个工作组分赴未分配土地的陇东、绥德和安边等地帮助开展减租查租工作。这次减租查租是以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的方式进行的。其结果,进一步落实了减租政策,还使相当一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仅庆阳、镇原、合水三县2240家佃户,从地主手里收回过去多交的租子折合土地就有55900余亩。安边县(新解放地区)农民在政府协助下,收回了被天主教堂强占的长达360里,宽720里的大块土地,能使13000农民,每人可分35亩耕地。在此期间,绥德、三边等地的开明绅士还自动献地给政府,要求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如绥德的安文钦、张哲卿、蔡幼轩、白联娥,安边的李有竹、高昆山、冯世光等。仅绥德献地8600余垧,三边献地11300余垧。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先后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反革命内战。国民党狂妄宣称,要在3个月至6个月内,摧毁共产党领导下的所有解放区和消灭人民军队。与此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加强了对爱国民主力量的摧残。这表明:在中国,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蒋介石赌死了,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局面已经结束。
①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毛泽东选集》第4卷。
② 《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毛泽东选集》第4卷。
③ 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率1个军在邯郸内战前线起义,在全国影响很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和争取国民党军队起义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开展宣传运动,号召国民党军队中的官兵学习高树勋部队的榜样,拒绝进攻解放区,在内战战场实行怠工,和人民解放军联欢,举行起义,站到人民方面来。这个运动,被称为“高树勋运动”。
④ 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原件见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