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 坚持与民主人士的团结和合作

宋金寿 李忠全

    
    在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曾指示各解放区,“三三制”政策仍然不变,并要求各解放区在政权机关和社会事业中,必须继续吸收广大的党外人士参加工作。边区在全面战争的条件下,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的这一政策。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土地改革的考验中,大多数中间分子(开明士绅)仍然保持着与共产党的团结和合作,只有少数人动摇,以致投敌。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边区政府委员刘文卿、毕光斗以外,也还有个别人发生动摇,或投敌,如边区政府委员会谷莲舫动摇,以致投敌,但最后未跟随国民党逃离;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杜洪源,也动摇,以致投敌。在分区一级和各县的中间人士中,也有少数发生动摇,以致投敌的。如边区参议员、曲子县参议会副议长郭兆林,投敌后任国民党曲子县木钵镇镇长;边区参议员、庆阳市商会会长任绍庭,投敌后任敌“清剿”司令部地方顾问;边区参议员、合水县政府委员薛绍堂,投敌后任敌维持会长;边区参议员、富县政府委员孔令温,投敌后带领武装打开我方寨子等。
    由于土地改革中的“左”的错误,给共产党与中间人士的团结和合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挫折。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安文钦被斗,没收了他的浮财,并且“扫地出门”。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从政以来,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在全国内战爆发以后,表示反对美蒋反动派,赞成土地改革,表现积极。当李鼎铭于1947年12月9日逝世后,没有给他开追悼会,将其遗体安葬于原籍米脂县桃花峁村。事后,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说,“三三制”还是成功的,“三三制”政策还要坚持。下级党政干部做法过火了,伤及了开明士绅,还是要保护他们。安文钦、霍子乐等民主人士的工作还是要你(指林伯渠)去做,要他们参加李鼎铭的追悼会,报纸上还要发消息。毛泽东还风趣地说,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在延安访问时曾讲,共产党真厉害,把地主、开明士绅请出来当了副主席、副议长。现在一搞土改,又把他们的浮财分了  赶出他们自己的家,有朝一日这位记者再来访问,问起安文钦先生时,你们怎么交待?①毛泽东同意林伯渠的要给李鼎铭开追悼会的意见,并指示要党外人士参加,请安文钦以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身份致悼词。1948年2月25日在绥德城举行了李鼎铭先生的追悼大会,700多人出席追悼会。追悼会由林伯渠主祭,并致悼词;习仲勋、王维舟陪祭。贺龙、习仲勋、王维舟、马明方、谢觉哉、杨明轩、安文钦、陈瑾昆、李敷仁、贺连城、霍子乐、高愉庭、房文礼先后致词。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西北人民解放军等单位和毛泽东送了挽联、挽词。毛泽东的挽词说,李鼎铭先生“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中国时期,在美帝国主义者援助蒋介石匪帮举行反革命内战时期  抱着正义感毅然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对于李鼎铭先生的逝世表示我们的悼念之意。”后来,边区政府重新修饰了李鼎铭先生的墓地,林伯渠为李鼎铭先生的墓碑题写了“爱国典范”四个大字。
    受毛泽东的嘱托,林伯渠亲自找安文钦谈话,当面向安文饮赔礼、道谦,并代表政府把没收的东西发还给他。对此,安文饮非常感激,对共产党和毛泽东表示感谢。此后,安文钦也回到了他自己的家,并仍任边区参议会副议长之职。
    依据边区与民主人士团结和合作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于1948年1月18日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指示中指出,“抗日时期,我党在各解放区政权机关(参议会和政府)中同开明绅士合作,是完全必需的,并且是成功的。对于那些同我党共过患难确有相当贡献的开明绅士,在不妨碍土地改革的条件下,必须分别情况,予以照顾。其中政治上较好又有工作能力者,应当继续留在高级政府中给以适当的工作。政治上较好但缺乏工作能力者,应当维持其生活。其为地主富农出身而人民对他们没有很大恶感者,按土地法平分其封建的土地财产,但应使其避免受斗争。对于过去混进我政权机关中来、实际上一贯是坏人、对人民并无好处而为广大群众所极端痛恨者,则照一般处理恶霸分子的办法交由人民法院审处。”②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边区政府依据中间人士的实际表现,分别情况,该提升的提升,该保留原职的保留原职,该撤职的撤职,不能工作的生活上给以照顾,相继进行了落实,对投敌的,根据情节轻重,作了处理,将其中的情节特别恶劣者,送交人民法庭惩处,枪毙了个别人。1948年3、4月间,边区政府委民主人士、边区政府委员霍祝山为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的副专员,提升民主人士、原延长县副县长白云亭为延长县代理县长,委民主人士、边区政府委员房文礼为淳耀县代理县长,提升民主人士、原甘泉县副县长惠光弟为甘泉县代理县长,提升民主人士、原延川县副县长刘璞臣为延川县代理县长等。对安文钦、高愉庭、刘培基、霍仲年等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常驻议员保留原职。边区政府委员马济川、阿拉并巴音(王悦峰,蒙古族)、蔡登霄、李仲仁、魏民选、乔松山、贺连城、霍子乐等保留原职及并兼各职,有的还分任了新职,如马济川新任延安大学洛川分校主任等。对边区政府委员刘文卿、毕光斗和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杜洪源、谷莲舫以撤职处分。将边区参议员、富县政府委员孔令温撤职查办,并枪毙。
    1948年6月,边区政府对22名边区级(即边区政府委员和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4名分区级(即专员公署正科长以上)和29名县级(各县政府正、副县长和正科长,以及县参议会正副议长),共55名民主人士的情况作了统计:
    从政治态度上看:表示反对美蒋反动派,赞成土地改革,拥护共产党政策的有24名,占43.6%;思想和现实表现一般的12名,占21.8%;投靠敌人的16名,占29.1%;去世的3名(即李鼎铭、边区政府委员杨正甲、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蔡丰),占5.5%。这证明,中间人士中的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从政治待遇和职务安排上看:提升职务或受到嘉奖的13名,占23.6%;留任原职的17名,占30.9%;免职的5名,占9.1%;撤职的13名,占23.6%;降级使用的1名,占1.8%;扣押审讯的2名,占3.6%;因投敌处死刑的1名,占1.8%。另有3名去世的未列入。
    从生活待遇上看:由政府供给生活费的35名,占63.6%;不供给生活费的17名,占30.9%;去世的3名未列入。
    从以上两项的统计看,边区政府对民主人士的处理是同他们的实际表现相适应的,职务的安排也是得当的,表明边区政府仍然坚持并实行与民主人士的团结和合作。
    ①  转引自《林伯渠传》,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第340页。
    ②  参见《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