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区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全面抗战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没收地主土地,打土豪以充财政经费、征收地主富农钱财等经济政策。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共合作,有利于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新的经济政策。
(一)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早在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就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并立即付诸实行。陕甘宁边区在1937年4月就宣布,“在没有分配土地的区域,地主豪绅的土地,停止没收,但去年以前的欠租应宣布取消,不准索取”;“以后交租的办法,可由地主与农民双方决定,但应比以前减轻些”①。同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上将减租减息政策列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实行没收汉奸财产筹措经费的政策。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对抗日的办法提出八条建议,其中在经济方面提出:(一)立即实行全面的对日抵抗,停止对日外交谈判,实行武装缉私,抵制日货,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银行、矿山、工厂与财产,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政治的与经济的特权。(二)立即实施财政经济土地劳动文化教育等各种新政策,以巩固国防,改善民生。同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提出:“财政政策放在有钱出钱和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汉奸的财产的原则上,经济政策放在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的原则上。”②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再次强调“战时的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及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经济政策是整顿与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农产品的自给”③。其重点是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财产,没收汉奸财产和向汉奸筹款,以动员民众抗日,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三)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指出:“现在还不应该破坏一般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制,要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就叫做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④同年9月8日,中国共产党的国民参政员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邓颖超等7人在《我们对于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中,在经济方面再次强调由国家资助并奖励私人投资,以扩大工农合作运动,广泛地发展各种实用工业,尽力提高农业生产。因此,鼓励发展与调节资本主义,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正确的经济政策。
(四)实行开源节流的政策,以克服财政经济困难。1939年6月5日,面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的日益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指出:财政经济日益困难,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目前特别要注意认真的严格的建立财政经济的制度,发扬艰苦作风励行节约,以便坚持抗战,坚持长期艰苦斗争。⑤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这是在总结以往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克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发展经济就是发展根据地中并存的五种成分的经济,这是解决困难,改善军民生活,坚持抗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保障供给,就是保障“几万军队和工作人员的生活费和事业费的供给问题,也就是抗日经费的供给问题”⑥。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切实做好农、工、商、贸以及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工作,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一)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在中共中央的号召和政府的组织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消费、生产、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二)“公私兼顾”即“军民兼顾”。这一方针主要是解决政府、军队、机关、学校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公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地大力发展公营经济,力争解决党政军学人员所需费用的主要部分,以减轻人民负担;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交纳赋税,减轻财政困难,支援革命和战争。(三)坚持以农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方针。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农民占人口的绝对多数,军民所需的大部分为农产品,轻工业和手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为农业出产,商业贸易也多以农产品为交换对象,财政收入的多半来自农业。为此,经济建设要首先以发展农业为主,然后综合发展工业、运输业和商业等。(四)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统一领导就是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宏观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这是保证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必需的。但是,由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人力物力比较分散,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差较大,再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还必须实行分散经营的方针,给各地区各部门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统一领导。(五)共产党员要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指出:“各种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是革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具体的革命工作。应纠正某些党的组织和党员对革命工作抽象的狭隘的了解,以至轻视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认为这些工作没有严重政治意义的错误观点。”并且认为共产党员“决不能离开各项实际工作去‘专做’理论工作,同时也决不能单单埋头实际工作而完全不学习理论”⑦。
①1937年4月23日延安《新中华报》。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3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52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1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