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周恩来、博古、凯丰、徐特立、张文彬、吴玉章、叶剑英、廖承志、吴克坚、邓颖超、刘晓、高文华、董必武为委员,以周恩来为书记。南方局成立后,在周恩来等领导下,通过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渠道,争取抗日进步力量,用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不断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
    第一,加强对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王若飞等十分重视同国民党内民主人士的联系,团结和推动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南方局领导人把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谭平山等国民党左派视为知己,经常征询他们的意见,和他们一起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周恩来等还同冯玉祥、于右任、孙科、邵力子等人保持接触,共商抗日民主大计。1941年夏,周恩来提议由一部分国民党民主派以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幕僚的进步人士,组织一个秘密政治团体。经过王昆仑、王炳南等人的筹划,在重庆秘密成立中国民族大众同盟(后改名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又称小民革),参加者后来发展到200余人。
    第二,加强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1940年7月,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南方局统战工作的报告,指出:“一、扶持进步团体;二、照顾小党派利益;三、进行民主运动,要求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四、要求政治改革。”南方局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积极同民主党派人士交朋友,经常就国际国内形势、坚持团结抗战的大局交换意见,先后与他们建立了密切关系。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成立。因国民党当局的压制,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无法在重庆公开活动,于是派人到香港开展工作。周恩来等指示中共驻香港办事处,对民主政团同盟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经过多方努力,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在香港创刊。
    第三,争取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针对蒋介石继续推行消灭异己政策,随时随地直接威胁着地方实力派生存的情况,南方局采取了对地方实力派的团结争取工作,主要坚持了两条原则,即:(一)促进地方实力派联合起来,警惕和抵制蒋介石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阴谋;(二)推动地方实力派逐步向左转,坚持团结抗日立场,反对蒋介石的妥协投降,并进而接受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1年2月,周恩来在重庆会见川康地区地方实力派刘文辉,向他介绍国内政治形势和共产党的主张,表示共产党愿意同国民党内一切愿意抗战的人士合作,尤其希望同西南地区的民主力量建立密切联系。4个月后,中共中央派人从延安到雅安,同刘文辉建立联系,并设立同延安直接联系的秘密电台。同年9月,南方局派人赴云南同龙云联系,商谈合作抗日问题,并建立秘密电台。
    第四,重视对海外华侨的统战工作。实际上抗战爆发后,中共即注意南洋华侨的工作,共同进行反日斗争。首先,南方局选择香港建立海外统战基地,香港是英国管辖下的自由贸易港,可以就地联系港澳同胞外,还可以联络散居于世界各地侨胞。同时,在战时的香港,英国当局对不触及其利益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活动,一般不加干涉。中共南方局利用这一特殊环境的便利条件,以廖承志、潘汉年主持的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为对外统战机构,联络其他进步团体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保持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接触。其次,南方局还多次会见爱国侨领,同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建立了联系,促进了华侨对祖国团结抗战的支持,并赞助华侨参加当地的抗日活动。
    南方局十分重视团结文艺界人士开展进步文艺活动。南方局大力支持老舍主持、有一大批进步文化人参加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的活动。1941年,为了冲破国民党对进步文艺的高压政策,周恩来指导南方局文委在重庆发动一个戏剧演出活动。不少话剧团体相继在重庆演出进步话剧,使沉寂的文化生活顿时活跃起来。郭沫若创作的《屈原》在重庆上演,更是轰动一时。在以后的几年中,都举行大规模的戏剧演出,上演剧目达200余个。
    中共南方局还注意开展广泛的群众工作,对人民群众广泛地进行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教育。同时,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开展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民主权利的具体斗争,并在工、农、青、妇中培养大批积极分子,为后来许多中共外围组织的建立和党组织的发展,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