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农业方面,由于贯彻执行了正确的农业生产政策,使边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耕地面积由1941年的1213.2169万亩增加到1945年的1425.6144万亩;全边区1940年改旱地为水地2.3558万亩,1944年水田面积达41109亩。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41年为45.586万石(400斤为1石)。1943年达181.2215万石。边区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并有节余,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除粮食外,边区的棉花产量也一年比一年增加。边区原来不种棉花,经过大生产运动,植棉面积迅速增加,1941年3.9087万亩,1942年9.4405万亩,1943年150287亩,1944年30万亩,1945年35万亩。棉花产量逐年提高,1941年100万斤(皮棉),1942年140万斤(皮棉),1943年173万斤(净花),1944年300万斤(净花)。棉花足供边区军民穿衣之用。这样,边区军民就实现了“丰衣足食”。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边区的牛从1939年的15.0892万头,增加到1943年的22.0781万头,出现了六畜兴旺的现象。
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边区的工业原来只有清朝时开办的一个延长油矿,而到1943年却办起了11个造纸厂、两个肥皂厂、12个被服厂、8个工具厂、4个印刷厂,3个陶瓷厂、23个纺织厂等82个公营工厂。私营工厂也迅速发展。以私营纺织厂为例,1938年只有5个厂,年产布1260匹,到1943年发展为50个厂,年产布1.2万匹。家庭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至1943年,边区做到了棉纱、布、铁、纸及其他很多日用品的基本自给。
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与市场的活跃。边区政府曾先后成立了光华商店、盐业公司、南昌公司、土产公司、永昌公司等,主要组织土产输出,换取必需品输入,以保证对军民的供应,平抑物价,稳定边币。同时,公营商业、合作商业与私人商业组成了遍布城乡的商业网点,方便了军民的生产与生活。各种性质和组织形式的运输队的成立,公路、马车路的修筑与管理,客店、骡马店的开设,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农业、工业、商业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使边区的城乡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全边区的农民、工人、士兵、学生和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是丰衣足食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凡是好好组织了劳动的家户机关或部队,都已作到‘猪羊满圈,骡马成群,瓜菜满地,粮食满囤,真正丰衣足食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从陕甘宁边区首先开始,接着其他解放区也相继开展,达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要求。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它是解放区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自然灾害严重侵袭、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和生产技术十分落后以及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起来并取得胜利的。它对于解放区军民战胜因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包围和封锁而造成的严重困难,对于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战胜了极端严重的物质困难。由于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包括农、工、商、运输、外贸等均有了发展,这就克服了由于日伪顽的进攻、包围和封锁所造成的严重的财政上的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军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解放区有了较充足的物质储备,使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的供给,得到了改善和保证,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第二,促进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增强了军民之间的团结。在大生产运动中,陕甘宁边区的许多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敌后各解放区的军队达到了部分自给,游击区的许多部队也坚持了生产。军队大规模的生产是一种创造,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它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指出,军队的生产自给,是在国家贫困、国家分裂以及分散的长期的人民游击战争等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在形式上是落后的,倒退的,因为它违背了分工的原则,但在实质上却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军队生产自给,使军队克服困难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取得了人民的拥护;改善了官兵关系;增强了军人的劳动观念;加强了纪律性;改善了军民关系和军政关系;促进了人民的大生产运动。人民的武装力量在经过艰苦的劳动锻炼之后,更加巩固和发展了。
第三,培养了一批能干的经济工作干部。大生产运动的实践,锻炼了广大干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劳动英雄,为革命培养了很多能干的优秀经济工作干部。他们不但懂得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而且也学习和掌握了生产技术和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他们在大生产运动中积极参加劳动,深入实际,组织群众劳动,帮助农民制订生产计划,组织变工队,组织机关、学校、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组织生产展览会,交流经济工作的经验,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工作的知识和经验,为夺取和巩固政权准备了重要的干部条件。
第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培育了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抗战时期,解放区军民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实现丰衣足食、兵强马壮的过程,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为广大军民所掌握的过程。广大军民克服困难、发展经济的创造性劳动和丰富的经验,经过总结提高,又发展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就是这一思想原则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共产党的传党法宝。
总之,大生产运动为中共领导解放区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抗战以至准备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奠正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