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组织群众的教育
要在千百万遭受剥削压迫、欺骗奴役以致造成愚昧无知、远离近代文明的贫苦农民中,进行启蒙教育,唤起革命觉悟,宣传党的民主纲领和政策,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了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和陕北特委的领导人和许多党的优秀干部,深入陕甘边和陕北地区农村,进行了广泛的革命教育工作。在南梁游击队和根据地建立以前,担任中央陕北特委代理书记兼军委书记的刘志丹,于1929年夏天,亲自到三边(靖边、安边、定边)和庆阳、合水,环县等地,组织领导因陕西大旱、地主官府趁机勒索农民而激起的饥民斗争。同时派出李力果等共产党员,到南梁秘密活动,一家一户宣传革命道理,启发教育农民,推动饥民斗争。1930年初,刘志丹亲自到南梁访贫问苦,向贫雇农宣传革命真理,教育贫苦农民觉悟起来闹革命。1931年秋天,刘志丹和马锡五一起又回到南梁。这次,他们对南梁几百里大梢林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同时走村串户,宣传革命,了解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查和革命思想的进一步广泛传播,刘志丹得出了“南梁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的结论,决心“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再步步向外扩展,把红旗插遍西北”①。紧接着就诞生了以刘志丹为总指挥的南梁游击队。这是刘志丹等共产党人长期宣传教育农民、组织指导农民武装斗争而改编的陕甘边界第一支独立的革命武装。如果没有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教育农民的工作,建立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就无从谈起。在陕北,创建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过程,同样首先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的过程。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导人、先进知识分子对千千万万农民的深刻了解和教育,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不可设想的。但是,这时的教育是结合革命斗争进行的,并未分离出专门的组织机构。
①《南梁史话》,第25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