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把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由于1942年整风的时候采用了这个方法,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就达到了全党大团结的目的,并因此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讲这是一个方法,是一个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法,也是为达到全党团结和全国人民团结而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这个方针是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方针,也是边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方针。
这个方针,首先要求对党内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有团结的愿望,在学校中,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团结愿望具体体现为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边区各级学校的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事迹是非常突出的。他们看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子女,如同自己的弟弟妹妹。他们总是不断地通过批改学生作业、通过家庭访问、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等认真深入的了解学生。他们总是通过和学生一同劳动,一同生活和游戏等同学生打成一片。他们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总是“诲人不倦”不厌其烦的给以解答。他们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和照顾,是知冷知热,体贴入微。学生病了,他们给学生端水喂饭,擦屎倒尿。遇见学生发生了问题,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了解情况,研究原因,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边区各级学校,上至高等干部学校的校院长,下至各地的民小教师,无不对学生爱护、关怀、照顾无微不至。1947年,当敌人侵入边区,占领延安和边区许多地方的时候,许多学校的教师带领学生辗转边区,与敌周旋,坚持办学,有的组成战地服务团,由教师率领,奔赴前线,支援战争。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许多教师自己忍受各种艰难困苦,设法克服各种困难,来保护学生,有一位小学班主任写给一个要离校的学生作纪念的几句话,充分体现了边区各级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你在我身边,生长近五年,一旦要离去,怎能不留恋?一九四七年,敌人占延安;背你涉冰河,拉你爬高山,师生共患难,学校变家园。社会似熔炉,生活如金丹。学习再学习,革命意志坚。”由于教师对学生十分关心、爱护,学生对教师更是尊敬和爱戴。有的学校的学生把教师亲切地称作“先生妈”、“某妈妈”或“某大姐”。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完全平等的高尚的同志式的友谊关系。这可以说是边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其次,这个方针要求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达到团结这个目的的最根本的方法。毛泽东于1945年4月24日,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边区各级学校在贯彻这一方针时,也把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当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也就是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于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帮助学生找出各种错误思想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对症下药,改正不良的思想和行为,绝对不能用行政命令方式,用压制手段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如果用压制手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果是压而不服,反而产生更多的思想问题。在小学要坚决禁止体罚。1943年整风审干中发生的抢救运动,在学生中采取逼、供、信,开斗争会等手段,强迫学生供认一些“莫须有”的事,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1946年边区中等教育会议,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必须完全否定过去企图用“斗争会”、反省等方式,用群众压力、组织手段等简单办法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应该用自由争论或辩论会方式来代替“斗争会”。整风运动后,边区各校特别是小学教育中涌现出大批善于通过说服教育促进落后学生思想转变的模范教师,如延安杨家湾小学教师陶端予改造文富贵,延安城关民小教师鲍影侠改造郭胜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是这时又有一部分人认为陶端予、鲍影侠那套办法,在大多数学校行不通。因为一般教师都不会那样细心和耐心,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两个调皮学生的改造上。他们还举出这样的理由:(一)老百姓的娃娃,过的都是粗线条的生活,父母对他们施行教育时,有时也用打骂。学校采用过细的说服教育方法,就会与家庭教育不相协调。(二)苏联的儿童教育,存时也用强制的办法。如班台菜耶夫在《表》里所描写的,当彼蒂加和黑孩子打了架的时候,老教养院长就罚他迟吃饭,当洗澡的时候,又不让他去洗澡。(三)政府、部队,对某些犯罪行为都还存在着制约,怎么对学生就只准说服?1946年7月,边区教育通讯社就此问题写信请示徐特立,徐特立在复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是革命的教育,其目的是教国民不是教顺民,应反对无理的服从以及自己没有了解的盲从。一切纪律只是自觉地遵守,不是受到无理的外力压迫而遵守。因此,对于破坏纪律的学生,不是惩戒而是说服。”“如果在事实上有加惩戒的必要,必然是屡教不悛重犯相同的错误,在这种情形下,可以和当事人共同商讨惩戒的办法,以示爱护他和转变他的诚意,切不宜抱敌对的态度。”徐特立的回答,充分说明,边区学校教育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关于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团结——批评——团结”,对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学生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这一方针加以具体化,从而使边区各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
再次,这个方针最后的团结,是在新的基础上的新团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管政治方向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新的基础,没有这个新基础,就谈不上新团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表现为教育必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总政策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边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于大家都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虽然高等根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但都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在抗日战争中,许多学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觉地服从组织调配,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许多学生直接参军参战,许多学生要求把自己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经受考验。就连民小的学生也都知道打日本救中国,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些大道理,自觉自动的组织起来,站岗放哨,盘查汉奸、特务、慰问军烈属,帮助军烈属挑水、拾柴、送粪、打扫卫生等。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去有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为升官发财,为光宗耀祖,为追求个人家庭幸福,现在学习是为人民服务,是为打日本救中国,是为打倒蒋介石,全国人民都能过上民主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观念更新。学生的思想转变了,观念转变了,也更团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