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教育计划

栗洪武


    一般地讲,部队中的在职干部教育主要的是在驻守和休整期间进行的。在部队的开动和作战时虽有可能进行教育,但是十分困难。因此,部队的完整的教育计划,只能在部队的驻守和休整期间实施,而在开动和作战时则很少可能,至多只能进行临时性的教育,即前方部队所谓的“机会教育”。
    教育的计划,所有部队是一致的,多是根据下列的原则规定的:
    第一,基本的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问题的教育联系起来。
    第二,政治理论的教育与实际行动的教育联系起来。
    第三,提高文化教育,加强识字运动与普及文化知识(《军政杂志》七期“抗战以来八路军宣传工作的检讨”)。
    但由于上述的方针和原则提出得较迟,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部队中的实际教育计划多是偏重于临时性的政治问题,而缺少有系统的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这可由下列课目中见之:
    部队中所选学的课目和教材,一般有这样几种:
    关于一般理论的:
    “什么是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概论”;
    “列宁主义初步”(《抗敌报》社编);
    “哲学提纲”;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社会科学概论”;
    “政治常识”。
    关于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英勇奋斗的十五年”;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
    “党的建设”;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关于时事政治和军事问题:
    “毛泽东同志苏区党代表大会报告提纲”;
    “毛泽东同志与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
    “毛泽东同志对新华社记者谈话”;
    “胡服同志关于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报告”;
    “巩固国共合作争取抗战胜利”;
    “日寇侵略中国的新阶段”;
    “关于抗战形势的分析与我们的任务”;
    “晋西北统一战线与反磨擦”;
    “关于我军自动退出武汉与坚持长期抗战”;
    “我们对于三期抗战的意见”;
    “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
    “目前形势与任务”;
    “现阶段抗战形势与方针”;
    “中央三月政治局会议总结”;
    “群众工作八个基本原则”;
    “群众工作基本政策”;
    “配合边区群众保卫边区”;
    “肃清托派”;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游击战争中的基本政策”;
    “进行持久战的先决条件”;
    “怎样进行持久战”;
    “连队政治工作”;
    “独立性与警觉性”;
    “论持久战”;
    “论新阶段”;
    “战时政治工作的讲授提纲”。
    上述系综合各部队所学的课目,如果分开来看,即可以看出各部队中所学的课程,是时事政治教育多过于系统理论的教育。现在举晋察冀军区的例子来看:
    晋察冀军区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到一九三九年十月,统计各级所学的课目如下:
    分区一级:
    “论持久战”;
    “论新阶段”;
    “列宁主义与共产主义”。
    营团一级:
    “反汉奸托派讨论提纲”;
    “党的建设”;
    “中央政治局三月会议总结”;
    “我们对于保卫大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的意见”;
    “论持久战”;
    “论新阶段”;
    “列宁主义讨论提纲”;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连一级:
    一九三八年一月份:
    “干部问题”;
    “目前政治形势与任务”。
    二月份:
    “巩固与扩大民族统一战线”;
    “巩固与扩大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国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三月份:
    “反贪污腐化堕落现象”。
    四月份:
    “反汉奸托派讨论提纲”。
    五月份:
    “关于全国抗战形势与争取抗战胜利方针报告提纲”。
    六月份:
    “党的建设问答”。
    七月份:
    “党的建设问答”。
    八月份:
    “如何继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
    九月份:
    “我们时于保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的意见”。
    十月份:
    “配合边区群众坚持游击战争,争取最后驱逐和消灭敌人,保卫边区”。
    十一月份:
    “关于我军自动退出武汉与坚持长期抗战”。
    十二月份:
    “论持久战讨论提纲”(军区编的)。
    一九三九年一月份:
    “论持久战讨论提纲”(军区编的)。
    二月份:
    “论新阶段讨论提纲”(军区编的)。
    三月份:
    “论新阶段讨论提纲”(军区编的)。
    四月份:
    “华北抗战新形势与坚持边区抗战讨论提纲”。
    五月份:
    “政治常识”。
    六月份:
    “政治常识”。
    七月份:
    “目前抗战形势与任务讨论提纲”。
    八月份:
    “目前抗战形势与任务讨论提纲”、“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九月份: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十月份:
    “战时政治工作”。
    由上表的课程看来,各级部队中的政治课之配备,是以时事政治问题为最多,约占总课程三分之二强;同时愈是下级,一般理论的问题则愈少。更可看出,一般理论问题学习,缺少系统和计划性,多是断续地去学习。如一九三八年一月学习“干部问题”,至六月才又学“党建”,中间空了五六个月;“党建”学了两个月,又停止了。这说明“有计划地、有系统地、按部就班地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做的极其不够。一般的宣传工作,多只注意在时事问题上面(自然这是很重要),而忽视理论水平的提高”(《军政杂志》七期“抗战以来宣传工作检讨”)。
    晋察冀军区尚且如此,其他如一二〇师、平西部队等经常流动与极其分散的,就会更逊一筹。
    不过,一九三九年年底,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及一九四〇年晋察冀军区和一二〇师,都提出加强干部的阶级教育及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并规定:一般的旅、师或军区一级学习联共历史、政治经济学、哲学、马列主义;营团一级学习列宁主义、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社会科学、联共历史、党的建设;排连一级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政治常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社会科学和党的建设;同时,各级都把时事政治问题定为必修课目。
    至于文化教育计划,除去识字外,还要学习自然科学和历史、地理的知识。
    今天在八路军的部队中,能看书报的排以上的干部约占百分之七五点九九,就是说在五千干部当中还有一千二百个干部不能看书报,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是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所作的平均统计。如果以一二〇师的干部作例子,其文化水平则有如下的百分比:
    依上表,一二〇师全师干部中读过书的只占百分之五十七,可是在这个数目中,能够写报告的,据说也只占一半(即约占能读书报的干部的百分之五十)。这说明部队中消灭文盲的工作,还是顶重要的工作。关于教材,总政治部华北考察团北线部队工作总结的报告中这样说:“学习材料之缺乏,为敌后部队之严重问题。晋察冀军区尚能自行用铅印、石印翻印许多材料,且部队较为集中,材料易于分配。一二〇师冀中部队分散流动,处于敌人远后方,加以交通不便,且很少得到后方出版之文件书籍,营连级几乎半年看不到后方书籍文件。一二〇师直至一九四〇年四月所收到的后方文件数目,仍为抗战开始时所发之数目,现在部队扩大到六倍以上,平均每团只能分到后方出版之文件书籍一份至二份,有时一份仍得不到。因此,学习材料缺乏,影响干部之学习极大。”



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栗洪武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