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 旧社会的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

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


    在旧社会,由于几千来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父权、夫权、神权、族权对妇女的长期统治,使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此外,民间的婚姻状况极为复杂,习俗落后。男女婚姻不自由,青年男女婚前大都很少见面,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行定婚、结婚,根本无婚姻自主权。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严得,有钱人家的男子可以娶妻纳妾,一夫多妻;妇女被视为商品,任意买卖,形成诸如“童养媳”、“换亲”、“卖妻”等许多陋习。同时,早婚非常盛行,一般男子17—18岁,女子15—17岁,甚至更早的年龄就结婚。
    传统的婚姻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
    ①定婚。在边区也叫“定亲”,小孩通常在七八岁后,便由父母包办定下“娃娃亲”,俗称“问媳妇”、“找婆家”。定婚仪式多在女方家举行,男女双方家长和媒人都要参加。男方去女方家时要准备下彩礼,俗称“占钱”。此外还附有信物,如首饰、衣物等。也有彩礼和信物全部折成钱的。女方则要给男方送鞋、帽、袜、裤带以及衣料等。还要请阴阳先生看“八字”,互换庚贴。从社会习俗上说,定婚即表示婚姻关系已经确定。
    ②迎亲送亲。这是举行结婚仪式的一顼重要活动。新娘过门要坐轿,忌讳骑骡子,因为骡子不能生育。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去接新娘,叫“迎亲人”;女方家也要派人往男家送新娘,叫“送人的”。迎亲送亲的人数都必须是双数,怀孕妇女不能迎送。迎亲队伍要有吹鼓手在前边带路,沿途逢村及进入院落时,都要燃放鞭炮。新娘离家起程时,要大声啼哭,头上要蒙红布盖头,有的还要给新娘脸上抹黑。
    ③闹洞房。有的地方叫“耍房”,这是结婚仪式中的高潮。限于同辈人和大两辈的人参加,小辈被排除在外。闹洞房的人无论怎么耍笑,新郎、新娘都只能以笑脸相陪,否则就被认为以后过不好光景。闹洞房后,还要熏房,说是为了驱除瘴气。新婚之夜,睡觉不能熄灯,新娘不能入睡,还要设法与新郎说话。相反,一句话不说,新娘婚后生下的小孩就会成为哑巴。
    ④回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与新娘到女方娘家去,叫做“回门”。新女婿上门,小姨子们还要与姐夫开玩笑,俗称“戏姐夫”,一进门,小姨子们趁姐夫不防,将锅底黑烟抹满姐夫的脸。翌日早晨,小姨子们给新郎端来饺子,有的故意包上花椒、辣面、蔓豆、干草节等,以考验新郎的机警和智慧,否则就会出现难堪。回门后,新郎先返回家中。接着,岳父、岳母还要和新娘同往男家,去时带挂面,称做“带回面”。次日,新娘父母走后,新娘便开始料理家务,俗称“动刀杖”。新娘在家住上八天后,又返娘家住七天再回来,称做“对七对八”。
    旧社会,边区的妇女深受“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家庭和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只能操持家务和生儿育女,任凭欺凌和压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