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 旧社会的民间陋习

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


    由于边区地处偏僻,长期受着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因此,在革命以前,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民间陋俗和会道门,都带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甚至是反动的东西,这就给革命后的改革工作造成严重性和艰巨性。
    就民俗而言,仅婚丧礼仪中封建迷信的成份便比比皆是。例如,订娃娃亲的风气很盛行,一般在孩子几岁时,便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孩子订亲,称之“问媳妇”。订亲时要下彩礼,名曰“占钱”,其意是某家闺女被某家的儿子占下了。结婚时,新媳妇离娘家前都要哭,特别是不满意婚事的女儿哭时,娘家的人就给她说:“要认命哩,婚姻是前世注定的,千里姻缘一线牵,月下老人早就安排好了。”新娘到婆家后,要拜天地:一拜神灵送福来,二拜后土加一丁,三拜公婆寿命长,四拜七十二位有勋神。入洞房前要“撒帐”,以驱鬼祈福等。又比如丧葬风俗,老人在将要断气时,须由儿女背出“望天”,以表示临终恋天之意。老人过世后,要在门外挂百岁纸,是为了招魂消灾。送葬时,棺材盖上要放一只老公鸡,叫“引路鸡”。儿女们要穿白衣、戴白帽,腰间勒一条麻绳,意为代老人赎罪受苦。送葬队伍前还要有一杆引魂幡,送往由“殡师”事先选择好的坟地安葬。
    就民风来说也是非常混乱。比如,在1936年12月工农红军解放延安时,延安市内仅有居民1096户4841人,就有官办大烟馆5个,赌场15家,“烟毒”泛滥,赌博成风。还有娼妓54人,巫神60多人。以老赌棍高映成、娼妓老冯婆、烟鬼李二等为首的一批地痞流氓,长期勾结在一起从事抢劫、贩毒吸毒、卖淫、赌博等罪恶活动,扰乱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尚。其他地方也程度不同地存在此类现象。
    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巫婆、神汉、阴阳、算命先生到处都有,他们利用边区境内众多的庙会伺机活动,诈骗钱财。求神、抽签、占卜等迷信活动相当普遍,比如延安称四月八日为“子孙圣母娘娘诞辰”,延安清凉山(也叫太和山)道观每年都有盛大庙会,与会者络绎不绝,大多数是为求儿求女,祈祷保佑平安;建房打窑、红白事也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地、择日子;有病者请巫婆、神汉“救治”。这不仅给群众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地影响农村的生产,
    革命前还有一贯道、哥老会、淫池道等反动会道门在活动,有的是统治阶级通过其爪牙组织和建立的,以此愚弄群众。哥老会的历史比较长,他们中间有许多是进步分子,但由于帮会性质的局限,加之统治者的拉拢利诱,其中也有部分人沦为坏分子,从事与人民为敌的勾当。
    在一年四季的节日里,也有很多封建迷信的成份。比如,过春节的前一天,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到河边敲些冰块挑回来,分别放置在大门口、门背后、牲口圈里,取冰的谐音“兵”,让它们来站岗放哨,保护阖家老幼平安。还有的将木炭或者煤块用绳拴紧,吊在门楣、置于墙角,以其为黑虎,驱邪镇妖。阴历腊月23日,民间传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傍晚,人们都要献用芝麻、糖做的粘糖瓜,请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也有的说用糖糊住灶君的嘴,不要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胡说八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