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上)/第一节 边区发展工业的政策/二

黄正林


    二、西北局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的决定
    经过抗战以来的建设,边区的工农业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1944年4月提出了“为达到经济上的完全自给自足而奋斗”的口号,“凡是边区军民需要的东西,大到棉、铁、火柴、染料,小到竹筷、梳子、缸缸盆盆,我们要一齐动手,来寻找原料,研究制造方法,或者找代用品。除了公营的工厂作坊和矿山外,要大大发展家庭手工业。要奖励各种大大小小的发明和发现。我们全边区九百多个合作社,都要转变以组织人民的生产为主要业务。要准备大量投资和奖励私人投资。要向广大人民灌输科学技术知识,大家来发展富源,利用富源。凡边区已能够自己出产的物品,我们要宣传全体军民,尽先购买,这样就可以刺激生产。”①5月,边区建设厅召开了工厂代表大会,提出了“争取今后两年内达到主要必需品的全面自给”。高自立指出:“所谓全面自给,就是要年产大布三十一万匹,纸二万令以上,铁四百七十万斤,并制成必须的机器工具和农具,火柴一千五百箱,染料二百五十万两,大小瓷器六万件,及其他如文具、篦梳、筷子等日用品。而中心则在于纺纱与织布以解决军民生活的最大需要量,炼铁与制造以解决发展轻工业的根本需要。”如何达到这一要求,高自立说:“更广泛地大家动手,公营、私营、合作并进,工业部门与全体职工为质量而斗争,学习技术与提高技术,开展公营企业中赵占魁运动的新形式——劳动英雄运动,政府则实行保护政策与奖励政策,这就是今后两年内达到军民主要必需品全面自给所应该采取的方针与办法。”②
    在“为达到经济上的完全自给自足而奋斗”的口号下,1944年西北局做出了《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的决定》,指出要实现工业品的全部自给,必须做到:第一,有计划地调剂原料,组织供销,禁止边区工业原料需要品出口,在贸易上保护边区工业发展。各工业管理部门,应在党政及西北财经办事处统一领导之下,发展边区工业,提倡使用边区土产工业品。第二,必须有计划地发展合作和民营纺织、造纸、煤矿、瓷器等工业,特别是民间纺织业,使老百姓做到自纺、自织、自穿,同时发展纺纱配合公营纺织业的发展。第三,“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应成为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口号。第四,在工业生产战线上的一切党员技术干部,应当尊重党外技术干部,学习掌握工业技术,克服不学习技术的偏向,纠正保守技术的行会主义思想。第五,各公营工厂继续持学习赵占魁运动,建立新的劳动态度,发扬劳动英雄的品质,学习与熟练自己的业务,使赵占魁运动与提高技术、改善产品质量相结合。第六,领导干部及党员必须联系群众,依靠工人群众的力量来改善工厂的生产与管理。第七,各公营工厂党的组织,应当注意吸收在生产中的劳动英雄及职工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并有计划地引进对工厂有技术贡献的职工,及有管理工厂才能的党员,参加工厂的管理。③西北局的这一决定,为边区实现工业品的自给奠定了政策上的基础。
    ①《为达到经济上的完全自给自足而奋斗》(社论),《解放日报》1944年4月4日。
    ②高自立:《为工业品的全面自给而奋斗》,《解放日报》1944年8月22日。
    ③《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1944年,甲5,第85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