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上)/第一节 边区发展工业的政策/三

黄正林


    三、工业建设中的赵占魁运动
    赵占魁,山西定襄县人,早年当过铁匠,后在同蒲路当红炉工,日本军占领山西同蒲路后,于1938年初参加抗战,先后在吴堡青年训练班和抗大二大队学习。1939年初,延安工人学校成立后,赵占魁分配在红炉组,负责打铁。4月,边区建设厅在工人学校选调一批技术工人和干部,赵被选调到农具厂做红炉工。1942年5月,边区留守兵团第一兵工厂成立,由于赵占魁在建厂初期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被评为边区劳动模范,由此他成为边区工业战线著名的劳动英雄。赵占魁的事迹主要是:第一,以厂为家,表现了主人翁的劳动态度;第二,安心于最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一直坚持在上千度高温的炉旁工作,从不要求调换工作;第三,钻研技术,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不断研究和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第四,勤俭节约,爱厂如家,无论是一块铁、一个螺丝钉,还是一块木板,只要是工厂的东西,他都很珍爱;第五,关心和爱护青年工人成长,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给青年工人传授技术毫不保留;第六,关心集体食堂,改善职工伙食;第七,善于团结各种人员,把厂内工人团结在党的周围;第八,注意工农联盟。①这就是边区工业生产中的赵占魁精神。
    赵占魁的模范事迹引起了军委军工局、边区总工会、西北局和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的重视,《解放日报》1942年9月11日发表了《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的社论。社论说:“在他的工作作风中,所一贯表现出来的——始终如一、积极负责、老老实实、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新民主主义地区公营工厂工人所应有的新的劳动态度。这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值得宝贵的,值得大大发扬的,值得我们来学习。我们希望全边区有千个万个像赵占魁一样的模范工人涌现出来。”但是,各工厂及工人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运动没有开展起来。
    1943年2月,在纪念“二·七”大罢工20周年时,边区再次发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的号召,②以推动赵占魁运动的发展。如何在各工厂开展赵占魁运动,中央工委书记邓发深入工厂调查研究,帮助工人制定生产计划、激发工人的生产热情。他在总结经验后,发表了《在公营工厂中如何开展赵占魁运动》的文章,指出了开展赵占魁运动的具体方法。③此后,各公营工厂的工人积极行动起来,开展赵占魁运动。有的拿赵占魁的标准来检查工人的劳动态度;有的进行提高生产热忱、改善生产质量的竞赛,来响应赵占魁运动;有的将赵占魁的文件在工人中传达或作为教材。边区总工会还根据赵占魁的工作精神,提出了作为模范工人的七条标准:(一)爱护工厂,严守纪律;(二)积极工作,始终如一;(三)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四)爱惜工具,节省资料;(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六)努力学习,帮助别人;(七)克己奉公,团结群众。④为了积极推动运动的展开,赵占魁本人也向边区各工厂工人提出了挑战书,制定了生产、意识修养、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的具体目标。⑤一些工厂也提出了应战书,如农具厂职工的应战条件是:(一)创造一批赵占魁(式)的工人、学徒、工厂技术工作者、工厂行政事务工作者;(二)在改进质量的前提下,产品数量再较过去增加20%;(三)严格建立生产、供给、保管、教育制度;(四)克服不安心工作现象,提高每个职工“我就是工厂主人”的意识,彻底清除经济主义等不良倾向,作到全厂职工及家属部分参加文化、技术及整风学习;(五)进一步改善工人物质生活,活跃俱乐部生活;(六)厉行节约,做到不浪费全厂一分人力、财力、物力;(七)不发生违反群众利益及政府法令等行为。⑥同时,中央印刷厂、被服厂、新华化学厂、朱家沟煤矿、光华印刷厂、华侨纺织厂、难民工厂等都提出了开展赵占魁运动的具体目标。⑦
    边区号召向赵占魁学习,主要目的是“改造边区工人劳动态度,提高生产效率”。⑧这一运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一,促进了军需品和民用工业品的生产,不断克服了战时供给的困难,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第二,提高了工人的思想觉悟,改进了工作作风,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扬,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在生产上不怕艰苦、不计报酬、努力生产,涌现出了一大批赵占魁式的劳动模范,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工人、技术干部和管理人才。第三,树立了人与人之间新的关系,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尊师爱徒、搞好生产,增强了工人之间的团结。第四,改变了工厂、企业、党政部门的工作作风,特别是配合精兵简政,使党、政、工会等部门深入基层,带头劳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了正常制度和责任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⑨因此,开展赵占魁运动,作为工业建设方面的一项政策,对推动边区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品自给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杨长春:《回忆赵占魁和赵占魁运动》,《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第135页。
    ②《响应生产号召,开展赵占魁运动》,《解放日报》1943年2月7日。
    ③《解放日报》1943年5月7日。
    ④高长久:《继续开展赵占魁运动》,《解放日报》1943年4月8日。
    ⑤《赵占魁定出条件向各工发挑战》,《解放日报》1943年4月9日。
    ⑥《农具工厂职工会代表全厂职工向边区各工厂提议开展竞赛》,《解放日报》1943年4月9日。
    ⑦《边区各工厂普遍开展赵占魁运动》,《解放日报》1943年5月1日;《农具、中印两工厂积极开展赵占魁运动》,《解放日报》1943年4月8日;《被服厂工人热烈动员加紧生产准备战斗》,《解放日报》1943年7月12日;《被服厂致函边区各工厂加紧组训自卫军以十倍百倍的效率提高生产》,《解放日报》1943年7月14日;《新华化学厂人人振奋》,《解放日报》1943年7月16日;《朱家沟矿区战斗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自卫军,保证燃料供给不缺》,《解放日报》1943年7月18日;《光华印刷厂工友自动加工,提高产量四分之一》,《解放日报》1943年7月19日;《华侨工厂献金三万元,努力超过上月产量》,《解放日报》1943年7月20日;《难民工厂、鞋厂职工,加紧生产献粮献金》,《解放日报》1943年7月21日。
    ⑧崔田夫:《一年来赵占魁运动总结》,《解放日报》1944年2月7日。
    ⑨杨长春:《回忆赵占魁和赵占魁运动》,《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第135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