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四章 延安精神和实事求是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延安精神的精华是实事求是
  延安精神的精华是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为什么能成为延安精神的精华呢?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那天起到延安时期,已经走过了十几年艰苦悲壮、流血牺牲的奋斗历程。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使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实事求是原则是求生存、求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锐利武器,是千百万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世世代代不能丢掉的根本原则和传家宝。因此,当中国革命在抗日战争中处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双重封锁、包围、袭击的极端困难情况下,更需要发扬光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主、客观条件的作用下,实事求是原则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延安精神之中。其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十分注重实事求是。他们不仅在言行上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成为实事求是的楷模,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特别是毛泽东,到延安以后,抓住当时相对稳定的良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刻苦的研究和艰辛的开拓,写成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专著,并以此为基本教材,对延安的党政军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样不仅培育了实事求是原则,使实事求是原则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而且使其更加深入党心、军心和民心。最后,当时的延安根据地是十年内战时期保存下来的革命根据地。富有革命传统的延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地从事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这种社会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实事求是原则的发展,使当时的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到处都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总之,实事求是原则是党找到的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这一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最高理论产物,是延安精神最根本、最精华的部分。
  二、实事求是原则的飞跃和升华
  当历史的航船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洪波巨澜中有了新的飞跃和升华。特别是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始终高扬马列,面对现实,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理论功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原则,使实事求是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富有马克思主义的新意。具体表现在:
  (一)邓小平强调指出,实事求是必须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实际水平出发。邓小平自挑起领导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后,十分鲜明而突出地重视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我国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主要指生产力状况而言。他判断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主要是依据生产力的客观实际。由于邓小平牢牢把握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以他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同时还规划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分“三步走”,“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为了确保实事求是原则不脱离发展生产力这一轨道,邓小平提出了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实践的是非标准。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是紧紧围绕生产力这一重点和中心而展开的。
  (二)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无论在延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人民的利益又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政治口号。邓小平把人民的利益具体表述为人民富裕幸福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他强调当前的人民利益就是要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原则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人民的利益具有实际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现了人民利益和经济发展相统一,人民利益和党的政治立场、根本要求相统一。另外,邓小平还引人注目地把人民利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经常强调,判断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性质以及成绩的大小与否,都要看人民的生活是否改善、人民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人民的凝聚力是否形成。这充分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可靠根基的。
  (三)实事求是的硬道理是发展。面对我国贫穷落后的现实和中国在下世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的真谛在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1〕他指出,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发展,是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便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民逐步地实现共同富裕。他还强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协调稳定的发展,同时也是开放条件下的发展,以便保持中国社会的安定稳固,使我国的发展能够更有效地借鉴和利用属于全球发展所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显然,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就是发展。
  (四)实事求是必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事业,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必须采取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一实践形式。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绝不是胡干蛮干,乱干乱闯,而是要求发扬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敢于试验、勇于开拓,不要像机器人那样,专靠别人摆布,也不要像小脚女人那样,唯唯诺诺迈不开步。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在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层出不穷的条件下,只有振奋精神,不畏风险、敢闯敢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才干,增长本领,在更大范围内,全方位地、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客观规律。所以,邓小平提出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2〕是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真正贯彻执行的正确实践形式。
  (五)实事求是必须注重世情即时代特征的研究,邓小平既对国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又对国际局势进行了深思熟虑。他高瞻远瞩,抓住当前国际上出现的“和平和发展”这一机遇。果断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这一轨道,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这一轨道,并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胆引进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切都使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总之,党的第一代领袖毛泽东,坚持和发扬了延安精神中实事求是原则,使党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如今,邓小平做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党找到了一条完全适合自己的独特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条胜利的道路,光明的道路,唯一正确的道路。
  三、发扬实事求是原则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业已进入了关键时刻,进一步发扬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十分重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利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丝毫不能动摇的生命线,是党一往无前的胜利保障。因此,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原则,必须正确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上,有一种错误的倾向。一些同志误认为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抓经济、搞业务的路线,只要有经济效益,有业务活动,就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什么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什么作风建设,统统可以不要。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诚然要抓好经济,搞好业务,不搞好经济工作和业务建设,对党来说只能是死路一条。正因为这样,党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强调其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但对一个社会和国家来说,而真正把经济工作和业务建设搞好,就不能单纯地就经济抓经济,就业务抓业务。因为经济和业务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孤零零地存在着,在它们之中从来就有一个目标、方向、手段、动力和由谁来领导,怎样来保证的问题,正因如此,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确立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并强调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所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而不能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或者不要基本点。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警惕右,防止“左”,要两手抓两手硬。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对正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危害性,认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促进、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切实改变那种讲起物质文明建设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措施得力,保障充分,而讲起精神文明建设只言片语,计划空洞,措施不力,保障无着的现象。同时,还要防止把精神文明建设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以致干扰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作法。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利于抵制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侵蚀。有些人把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误认为是“一切向钱看”。他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拜倒在金钱的脚下,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错误观念。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要讲效益,不讲效益社会主义坐吃山空,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越性。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市场经济讲效益、讲赚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如果像资产阶级那样一心钻进钱眼里,不讲道德、不顾法律、不问人民的死活,不管人民的疾苦,视金钱为万能,视赚钱为人生目的,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甚至疯狂至极地赚钱、捞钱、骗钱,那就要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危害人民的利益,损坏社会主义的形象,到头来既搞不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葬送社会主义。
  (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利用国外有用的东西。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过程中,一些人不懂得如何实事求是地对待资本主义。他们把学习资本主义的对我有用的东西,等同于照搬照抄资本主义的一切。他们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不顾人格、不顾国格,也不考虑社会效益和影响,把完完整整的资本主义那一套,甚至连人家都已抛弃的东西,视为“珍宝”,统统抄搬过来,并加以炫耀,引以为荣。这也是较为突出的一种错误倾向。我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完全是为了加速实现和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是为了破坏和阻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在我国还处于创业建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追求资本主义那一套,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讲求享受,贪图安逸,不思上进,那么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怎样来实现?应该明确,我国要的是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把明明有害的资本主义毒素拿来,摧残和危害社会主义。同样,在我国人民生活刚刚进入初步繁荣幸福,安睦祥和之际,就眼花缭乱地思资本主义之邪,以各种借口和招牌把资本主义的赌博、吸毒、卖淫、嫖娼引进中国,那必定残害人民,扰乱社会,造成天下动荡而不得安宁。长此以往,党将不党,国将不同,祸国殃民的事变必将发生。
  总之,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国内,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国外,既要实事求是地对待社会主义,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资本主义,千万不可打着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招牌,将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有害的东西照搬过来害党害国,害民害己,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根基牢固,千秋万代,万代千秋!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2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