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精神是我党的传家宝

李铮夫 李研真

    
  延安精神是我党的宝贵遗产,是传家宝。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前期,都起过很大作用。它的诞生到现在差两个月就整整48周年了,为了全面地系统地理解掌握继承发展它,特做下列五个方面的考察论述。
  我于1938年4月至至1945年9月,在延安学习工作八年多,曾荣获1944年中央机关的特等劳动英雄,1945年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甲等劳动英雄,对延安精神深有体会,它是我们党的宝贵遗产。
  一、延安精神的提出和时间
  1942年10月26日,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题目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著名报告。(第一章载《毛泽东选集》合订本846-851页)系统地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工作与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证供给”。批判了离开发展经济而单纯地在财政收支上打主意的错误思想,与不注意动员人民群众、机关部队发展生产,渡过困难,只向人民伸手要东西的错误作风,指导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保证供给,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地提出延安县这个好典型,他说:“延安县的同志们的精神,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号召陕甘宁边区各县区乡学习,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延安精神。
  那么,延安精神科学含义究竟是什么呢?需要做一科学地历史地考察。
  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做了精辟的说明。
  他说道:“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情绪,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一样能够征服一切困难。我们看,延安同志们对于工作是怎样充满了负责精神的。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困难就唉声叹气,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又说:“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
  他接着又说:这种情形,对于那些处理问题不根据群众要求根据主观想象的主观主义者,对于那些完全不作调查研究,工作三年五载,下情一点不知的官僚主义者,又是怎样呢?岂不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么?
  他在上述讲话中明确的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情绪。对于工作充满了负责精神,领导上抓得紧、检查严,对于完成任务是有决定作用的。
  (二)他们完全不怕困难,生龙活虎,能征服一切困难。
  (三)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
  (四)他们对于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我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
  (五)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
  (六)他们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
  还可以从毛泽东同志号召陕甘宁边区的同志学习那些延安同志的精神得到说明,他说:
  “我们希望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也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
  毛泽东同志提出延安精神以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在这次高干会议上把延安精神进一步提到是“好的领导作风”。
  他说:“假如地方党政机关,都能象延安一样的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解决生产建设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如移民开荒、劳动互助,妇女纺织,合作社等,那么全边区的人口会比今天更加增多,边区人民的生活会比今天更加富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贺龙同志在这次会议上讲话称延安精神为一种“好的作风”。
  他说:延安同志“了解情况,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积极负责,不怕困难,他们真正替人民打主意,创造出许多动员群众发展生产的好办法。”
  贺龙同志提出的六个方面与毛泽东同志,任弼时同志提出的六个方面基本相同,所以,当时中央所指的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有六,已如上述。
  所以延安精神,延安领导作风具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时时刻刻被人们所称颂。
  再从毛泽东主席在1942年12月底至1943年1月初,为这次大会奖励的二十二名劳动英雄模范写的二十一副题词中,可以看出,他把他所提倡的延安精神更加以具体化了,发展了。
  这些题词,一排一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原文如下:
  (一)
  切实朴素 大公无私
  忠实努力 不屈不骄
  (二)
  以身作则
  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
  (三)
  艰苦奋斗 不屈不挠
  不怕困难
  有创造精神
  (四)
  密切联系群众
  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面向群众
  为群众谋福利
  善于领导群众
  (五)
  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坚决执行党的政策
  坚决执行党的路线
  坚决执行屯田政策
  无限忠心
  (六)
  合作社的模范
  机关生产的模范
  生产教育两者兼顾
  增加了“以身作则”、“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等等科学内涵。
  这二十二名受奖劳动英雄模范,有四名是延安县的,其余是陕甘宁边区和其它县的以及三五九旅的,超出了延安县一县的范围,具有陕甘宁全边区和三五九旅等领导干部英雄模范的内涵。这六个方面,成为延安精神完整的全面的阐述,缺一不可。
  到了194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已迁入北京,他在给“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的复电”中,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后并多次提出类似的内涵,他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本色”,用以指导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工作。
  这次复电所提的时间范围包括从1936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并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
  毛泽东根据七届二中全会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拒腐蚀永不沾,与全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新时期的革命历史阶段,着重提出学习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坚持了十余年的艰苦奋斗作风,不断丰富延安精神的科学涵义,并不排除其他内涵。使延安精神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延安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延安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丰碑;是延安县的干部和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良品质的缩影;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榜样;是党中央加强在职干部教育,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党性锻炼,整顿三风的丰硕成果。
  具体地历史地摘要说来有下列几点:
  (一)正确选择,金光灿烂
  1934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到达甘肃省的岩昌县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刘志丹苏区根据地,喜出望外,但尚相距千余华里,才能到达。中央军委在哈达铺召开了团以上千部会议,初步决定向陕北进军。将红一、三军团和干部团等共一万四千余人,改编为抗日先遣队,对外名称叫陕甘支队。
  9月26日,进到榜罗镇。榜罗镇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的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正式确定进军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中国革命。俄界会议“打到陕北去”的口号是汇合陕北红军打通国际路线,不是落脚点。
  10月7日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即陕北根据地的边缘。21日,红一、三军团在吴起镇外围,打了一个漂亮地“砍尾巴”战斗,歼灭尾追的敌人一个骑兵团,冲散三个骑兵团,缴械很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的一次会议确认了榜罗镇会议的决定。中央常委分两路,一路由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等去保安;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一、三军团,立即南下甘泉史家坪,在东村一带与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内含刘志丹原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他们合力于1935年l2月21日,全歼国民党从甘肃进攻红军的董英斌军一〇九师两个团和师直属队,击毙师长牛元峰,并歼灭了一〇六师一个团,粉碎了蒋介石调动十个师对陕北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10月10日,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到陕北进入抗日前线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战的国际火线上,伟大的长征全部胜利结束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了。爱国将领张学良的专机到延安接中共代表团赴西安,驻延安的东北军和县长等,于12月l6日夜晚从延安城内自动撤离,18日红军入城接管延安城,次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由陕北保安县城进入延安城,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开始长征时红军将近三十万名,到达陕北共有二万七千余名。这二万七千余名长征英雄,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苦,成为延安和陕北人民最敬仰的亲人。他们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艰苦卓绝,秋毫无犯,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守共产党的领导,官兵平等、军民平等,军民一家,鱼水相融,只为民,不扰民,勇于牺牲为国为民,团结奋斗,生龙活虎,一心为中国革命贡献一生。他们真是人间最好的工农子弟兵。他们把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各个革命时期的优良精神,汇集到陕北和延安各地来了,播种在陕北这块肥沃的处女地上,培育延安县的干部和边区的干部和人民,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开花。他们象灿烂的红星在人类史上写下光辉颂篇,永放光芒。
  我们在延安经常听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命命家讲长征是怎样过来的,怎么吃苦耐劳。开始白区来的大学生也曾有过这样那样些许多意见,一听主席等这样一讲,就能醒悟过来了,跟着党走了。
  延安精神是南昌起义,井岗山、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没有长征,也不会突然诞生延安布尔什维克精神。
  (二)路线正确,艰苦耕耘
  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朱德,其中有周恩来、张闻天等。从此,中共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掌握阶级分析方法,根据日寇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实行策略转变,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七七抗战爆发,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敌后与新四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抗击日寇侵略,建立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党中央毛主席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蓝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亲临指导陕甘宁边区,使之成为模范根据地,以指导全国各解放区的工作。党中央毛主席从1936年到1942年底,做了大量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决策,给陕甘宁边区赢得了连续六年和平建设环境,生产迅猛发展。1940年3月6日,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的地位急剧降低,共产党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成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关键。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地位,在全国全党随之提高。
  党中央毛主席历来一贯非常重视发展生产抓紧经济建设,解决人民和机关部队吃穿等,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
  1939年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出席,提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生产委员会,作为生产运动的指导机关,毛泽东又作报告,强调“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意义。1941年提出“自己动手,自给自足”,1942年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提出改造思想,改进作风等。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1940年12月10日作的《在经济自给动员大会上的报告》中说:“边区政府的艰苦奋斗,节约奉公的精神,是全中国所没有的,这种节约的政府,还不能在财政经济上达到自给吗?”从中央到地方许多领导干部都以身作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参加生产,林老政务繁忙,但仍与工作人员一样,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到重庆谈判去了,还叮嘱留在机关的同志把他那块地收拾好。各县的同志怎能不努力奋发图强呢?边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逐年增加,年征收公粮二十万石,1942年减到十六万石,减少了四万石(每石三百市斤)。
  党中央一到陕北,成立西北中央局、中华工农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抗战开始后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派林伯渠、任弼时、李维汉、肖劲光等党政军负责干部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工作,创办各种学校,为陕北培养干部,以陕甘宁边区为试点进行各种工作。1942年10月召开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前段整风,后段总结1942年的工作,布置1943年的经济建设任务,推广延安经验,以推动全国各解放区的工作,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所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与陕甘宁边区诸领导的努力,是延安精神孕育与诞生的根源。离开党中央的领导与陕甘宁边区党政的培育,延安精神是难以像完璧一样,如此完美无缺的降临人间的。
  (三)需要胜利渡过黎明前的黑暗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期间,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劝降活动的加剧,于1939年和1940年1月,曾出现两次反共高潮,其主要特点:一是想从军事上予以我军部分消灭(全部消灭已经不可能了)如张荫梧在冀南搞摩擦和皖南事变。一是经济上断绝给八路军的供给,实行经济、政治、军事封锁,要把解放区困死、饿死,使我们不打自灭,前一着好对付,一个战斗就解决了,第二着不同,严重复杂。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突然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被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经过我党坚决斗争,新四军建制重建,并在3月1日的国民参政会上与国民党当局展开针锋相对剧烈的斗争蒋介石被迫表示保证“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8月,董必武被选为驻会参议员,至此,国民党顽固派的这一次大规模反共活动被打退。
  蒋介石调来二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封锁、围困,也好对付,党中央、中央军委下令将在太岳区坚持抗战的王震为旅长的三五九旅调回,成立绥德警备区警戒,调贺龙的一二〇师从冀中到晋西北加强防务。警戒东部来犯之敌,也解决了。
  1942年5月13日,为了统一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联防司令部,贺龙为司令员,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林枫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9月l日,中央发布“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强调党的领导一元化。一声令下后各解放区也迅速巩固了。
  反共高潮过了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立即于1942年3月,令三五九旅开进延安东南无人烟但土质肥沃的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12月,中共中央发出“精简节约”和“生产自救”的指示,要求解放区军民积极发展生产,保证军队供给、减轻人民负担,坚持长期抗战。这些困难都很顺利的解决了。
  党内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作风问题,通过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比较好的解决了。
  党中央毛主席1941年5月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年上半年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发表了增强党性,调查研究等决定。经过我党认真学习文件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改进作风,马列主义水平显著提高了,党性显著加强了,批判历史上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对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也都基本解决了。
  唯独克服经济困难,需要全边区一百五十万人民(后为二百万人),各解放区五千万人民都动起手来,五十万军队动起手来,促进生产发展。把经济搞上去,是全体工人、农民各行各业,以及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全体人员的事情。必须大家动手,齐心协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依赖外援,不依靠上级发放物资贷款,不依赖形势迅速好转,要发挥过去红军过雪山、草地,吃不上饭,没房屋住睡觉,要白手起家,大胆创造。中国革命经验证明,来自外界的经济等封锁是经常会遇到的,如果我们的经济不能独立,不能自给,我们还要受封锁的害。从1939年起,党中央就发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都获得很好的成绩,确实起了渡过困难的作用,需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使边区向“自给自足”前进;各解放区继续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保证供给;全党永不停步,需要再接再励长期坚持。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延安精神这面镜子。
  但是,到了1941年6月,国际形式发生剧大变化,对于抗战极为有利。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侵略战争,日寇对我解放区疯狂“扫荡”、“蚕食”,根据地在缩小,在敌后的解放区进入了空前困难的时期。到了该年12月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最大规模,中国和同盟国的作战汇成一片。
  1942年10月9日,苏联情报局宣布苏联红军突破该区德国包围线。
  毛泽东著文称之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指出:“从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到向它的墓门跨进”又在十一月七日著文指出:“我们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多了,我们的前途虽然还有艰苦,但是胜利的曙光已经看见了。战胜日本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是不远的了”。确实如此,1943年5月初,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彻底胜利,歼敌军三十三万人,在夏季攻势中,收复被德军占领的三分之二的领土,大长了世界人民的志气,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威风,解放区战场形势日益好转。
  (四)埋头苦干七年如一日
  延安县是个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二十八个市县之一,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广人稀,人民勤劳勇敢,有优良革命传统。
  延安城内1924年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旋被破坏。该年秋,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领导肤施、安塞、甘泉、延长等地党组织。1927年下半年,成立中共延川区委,隶属青涧中心县委,下辖延长、延安等县支部。1928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成立,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特委下辖绥德、榆林、延安三个县委和神木等支部。1929年上半年,中共延安县委改为中共延安区委。12月,负责兵运工作的李含芳叛变告密,延安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
  1935年2月,中共陕甘特委和陕北特委合并成立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工委),西北军委主席兼前敌总指挥刘志丹,于该年二月至六月底,率领红二十六军二团粉碎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和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解放延长、延川、安塞三个县城,安塞、延长、保安敌人逃窜,亦被解放,陕北根据地扩大,把陕甘与陕北联成一片。
  五月,延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于梁村。七月,迁往青化砭。十—月改称延安县。九月,陕甘县撤销划归陕施县。
  九月,在龙儿寺成立陕施县革命委员会,书记马玉德,县长刘秉文。十一月改为陕施县工农政府,下辖五个战区二十一个乡,红泉县、延安县、陕施(包括陕甘县)统归陕甘边工农政府。1936年9月,延安县人民政府在川口罗家坪成立。会议由郭洪涛主持,出席代表三四百名,选举刘秉温为县长,这时延安尚未解放。县政府都在农村。
  1937年1月,中央机关驻进延安城,二月成立延安市政府、市委,三月,陕施县和延安县合并,在延安市城北的川口,成立中共延安县委和县政府,县委书记刘炳章,县长刘秉温,辖八区四十七乡,县政府设在农村,从1935年直到1942年底他们一直兢兢业业在该县工作。
  延安县的同志一建县认为来之不易,就干劲十足,工作就非常出色,所以边区党委在1937年12月指示各县党委学习延安县同志们在征粮,发展自卫军,抗日动员工作中的模范事迹与经验。
  延安县是个丘陵山区,全县人口开始只有三万五千人口。难民移民是生产力。抗战爆发后,山西、绥远、西安各地逃入边区的难民,知道边区农民分给土地,废除苛捐杂税,只交公粮,没有负担,源源不断逃入延安,1938年,就已达二万零二百人左右,延安县干部热情接待,全部予以安排。1940年又安置了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四人,到1942年共安排八千多户三万多人口,全县人口成倍增加,这是一项巨大工程。分配给土地、房屋农具等,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使他们不远千里而来,安居乐业,依靠自己劳动,享受边区自由幸福生活。
  有不少移民难民成为边区劳动英雄。延安县南五十里铺的马玉恩和他十七岁的女儿马杏儿,因为生产出众,1943年1月一个荣获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一个荣获边区妇女劳动英雄。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李鼎铭副主席给他两颁发嘉奖令。
  采取难民移民安家落户,参加生产,发展国防经济,已是进步的较积极有效的办法,甚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称赞。
  注意重视开荒增加耕地,每年都抓的很紧,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1942年,全边区计划开荒六十万亩,延安县一县就实际完成开荒八万亩,全边区开荒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三点三。1939年4月高自力下去检查工作撰文写道:“延安、安塞的生产运动,已经成了真正群众运动了。”他们很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改进施农药,推广农药灭虫,设立兽医所,提高牲畜免疫防疫,增畜保畜,增加畜力,使农业生产大幅度增加,他们经常与数县开展竞赛运动,互相学习,互相观摩,携手前进。
  他们还挨家串户发动个体农民家家户户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涌现出吴满有、申长林等边区农业生产战线的一面旗帜,延安县柳林区第二乡吴家枣园的吴满有,他在1941年收麦子十八石,粗粮二十七石,公草1000斤,购公债150元,公盐代食665元,边区政府正副主席林伯渠、李鼎铭等1942年4月30日向吴满有表示祝贺。1943年12月9日,毛主席在西北局办公厅邀请延安县劳动英雄吴满有、申长林等等十七人进行座谈,21日,中共军委在王家坪举行欢迎劳动英雄会,吴满有等十人参加,朱德、叶剑英到会祝贺,吴满有在会上讲了话。
  延安县解放后,农村有不少烟民懒汉,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参加农业生产,不务正业,当地群众叫“二流子”。但其中有不少是青壮年,是一批农业的后备军,延安县的县委、县政府采用“三勤夹一懒”的办法,把他们每人编入互助组,耐心说明,委托党员干部帮助他们,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不仅解决农业劳动力的问题,也大大改善了城乡的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毛主席称之为“布尔什维克”。
  该县还很注意把农民组织起来投资合股创办南区合作社,该县南区合作社办的最好,1940年就有一千多户加入。经手货物总值八万多元,净利三万多元,年终分红。经营人民生活必须品:布、盐、火柴等,实行廉价,方便群众,使别的地区甘泉县的合作社学习他们的好办法,为全区合作社创出一条好经验。合作社主任刘建章被评为全边区的劳动英雄。毛主席用了一万五千字的篇幅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延安县同志在该县群众缺少纺织经验的情况下,提出了在两三年内解决纱布自给问题和计划。
  延安县蟠龙仓库52岁的何纯德同志好学习,积极苦干,沉着细心,与群众打成一片,生活朴素,能坚持原则。
  延安县机关开办农场的经验:延安县一级机关,1942年十个月喂猪赚了一万元,(当时一斤猪肉合边币三元)。毛主席用了二万六千字介绍三五九旅在生产建设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延安精神不是凭空而来,是在延安县的工作同志建县七年来的一贯工作,是在这块土壤上诞生,用汗水辛勤劳动换来的。
  (五)眼睛向下,深入实际
  延安精神,延安经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中,眼睛向下,深入基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边区的实际相结合,从调查研究入手,发现久已闻名的枣园毛主席和党中央附近的,住在川口(1943年移南十里铺)的延安县的工作同志的工作实际,予以全面的系统的记录整理和总结,介绍给全边区的县区乡干部,使他们有章可循,有样板可看、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和马列主义的工作方法,这是他1941年3、4月撰定《<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提出的:“所以印这个材料,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要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基本的方法”,(毛选合订本747页),整顿三风批判了一些坏的作风,那就必须拿出一个好的典型,好的样板,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好样板,供全党学习。毛泽东同志下了很大功夫,写了这么多延安县的模范事绩,从中提炼出延安县的六个诸方面的好思想好作风,概括为延安县工作同志的布尔什维克精神。所以,延安精神是延安整风学习的产物,也是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成熟中的一个产物。是毛泽东党中央为我党树立一个著名的航标,在困难中战胜沮丧、精神焕发,如长征战士那样永远立于人民群众之中,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敢于冲锋陷阵,夺取阵地,成为人民敬仰的共产主义战士。毛主席党中央为我们树立的这一指路明灯,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弘扬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理论研究委员会编.—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