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四、西北根据地的形成

任学岭 谭虎娃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主力兵团转战800里,解放县城6座,毙俘敌3000余人,缴获枪3000余支,各种口径迫击炮6门。陕甘边军分会和红四十二师,胜利完成了西、南两线的战略钳制,歼敌千余,克据点50余座,开辟了定靖、甘宜、富中宜三个游击区,并新组建了红四十二师第四团。虽然神府地区遭受了损失,但整个西北革命形势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地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红军迅速壮大了。红色区域已经扩大到北迄长城沿线,南抵“北山”南缘,东临黄河,西接环县的30个县,其中包括陕西省25县,即府谷、神木、米脂、葭县、绥德、吴堡、横山、靖边、定边、保安、安塞、安定、清涧、延川、延长、延安、甘泉、宜川、鄜县、中部、宜君、同官、耀县、旬邑、三水。甘肃省陇东五个县,即宁县、正宁、合水、环县、庆阳。在这个广大红色区域,还掌握有六座县城。西北红军亦成长为一支正规兵团: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五个团,即步兵第一、二、三、四团和一个骑兵团;红二十七八十四师三个团,即第一、第二、第三团。神府区还有一个独立团。红军总兵力达7000余人。此外,地方游击队扩大到4000余人,装备也得到补充。连成一片的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即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其中已经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的有华池、庆北、新宁、永红、赤安、安塞、淳耀、赤水、甘洛等,建立县级临时革命政权的有合水、靖边、鄜西、鄜甘、肤施、中宜、红泉、赤川等,整个西北革命根据地,总人口超过100万人。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西北军委和前敌总指挥部的成立,西北红军主力兵团的组成,标志着西北红军已经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即由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运动战的提高。经过反“围剿”战争的洗礼,表明了西北工农红军已经组成了一支完全能够胜任野战任务的主力兵团。随着主力兵团的建成,主力军、游击队、赤卫军三者的军事职能——即野战化、地方性、群众性有了明显的分工。赤卫队是一种群众性武装,它保持着和人民的天然联系,无论是平时之维护地方,或战时之野战勤务,都将通过赤卫军使红军战争和人民结合成一体。赤卫军的这种群众性,是主力兵团和人民群众连接的纽带;游击队是环绕在主力红军外围的丰满羽翼,它在战时主要是坚持内线斗争,保卫地方;主力兵团的任务主要是执行野战,寻歼敌军主力,它在广大战线上的流动,自然减少了维护地方的直接军事任务。赤卫队、游击队、主力兵团三者军事职能的分工,突出并保证了主力兵团野战任务的实施。而这种分工,也就是游击军向正规军的提高,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西北红军在军事战略上的这一转变,标志着西北革命斗争已经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这一高级阶段的到来,在红军建设上,正规化(相对于游击队)程度的加强,作战线的相对稳定(相对于游击战),军事后方的相对安定,都成了现实的要求了。但同时也还要看到,就整个革命形势而言,仍然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初级阶段形成的许多东西,仍然是宝贵的。因此,要求红军的正规化,又要承认必要的游击性;要求作战线的相对稳定,又要承认必要的流动;要求军事后方的相对安定,又要反对大后方主义。这些便是解决红军的建军、作战等问题中必须坚持的正确原则。正确处理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会大踏步前进。反之就会发生左或右的错误,或者是拘泥于游击战争初级阶段的保守主义,或者是片面强调正规化的军事冒险主义。
  

陕甘宁边区史稿/任学岭,谭虎娃编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