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节 工业品要实现自给

星光 张杨


  一、工业品自给任务的提出
  皖南事变后,为了克服困难,广泛开展经济建设成了边区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首先是把边区经济由半自给状态提高到完全自给的地位,供给抗战和民生的需要,摆脱对外的依赖性,打破敌顽的经济封锁,并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奠定基础。
  在使边区经济由半自给提高到完全自给的过程中,迅速发展工业、解决工业必需品的供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41年,边区政府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提出工业品自给的号召,并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食盐产销、提高石油和纸张生产、广泛发展纺织等方面。其具体任务是:
  第一、在食盐生产方面,要求修筑盐田2000亩,年产食盐200万驮,运销食盐80万驮以上。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扩大食盐运销,政府设法减低盐价,减轻盐税。
  第二、在纺织方面,已建立和正在筹建的各地纺织厂和生产合作社,以织为主,政府大量收集羊毛与棉花,广泛发动妇女纺毛纺纱,以供给各纺织厂和生产合作社之急用,以期到5月能织土布6000匹以上。边区难民纺织厂和绥德难民纺织厂同样以织为主,发动民间妇女与机关人员纺纱,以供给工厂生产,提高布匹产量,求得一年内最低限度生产布14000匹,毛呢3000匹,毛毯20000床,并力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第三、在制革方面,新华制革厂在一年内至少生产毛皮2000张,马具革2000张,面革10000张,并力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第四、在纸张方面,要求各纸厂在一年内生产对开印刷纸85000刀,证券纸12000刀。
  第五、在矿业方面,利用手工方法提高石油的产量,最低限度比1940年提高3倍。建成炼铁厂,部分解决铁的需要。政府投资50000元,扩大采煤业,增加煤炭生产。
  第六,在工具生产方面,要求农具厂与机器厂合作,以生产工业工具为中心,设立木工厂,专门制造大车、纺线车,并减价销售,以促进运输业和纺织业的发展。
  第七、在化学工业方面,化学厂除了继续提高质量,扩大销路外,应研究以脂肪制造蜡烛,用以代替洋蜡。建立染料厂,利用植物制造染料,以供纺织、制革之用。
  由于边区经济仍然非常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资金缺乏,发展工业必须从边区的实际出发,着重于发展不需要巨大固定资本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公营工业则应着重于边区特有的主要资源,如盐、石油、煤、毛、棉、药材等,使之与民间手工业及家庭手工业和生产合作社在生产上密切联系。所以,公营工业首先应集中人力财力于食盐、石油、纺织、制药等,使之有较快的成效。以政府投资或与民共营的方式,广泛发展民间的手工业,特别是纺织、榨油、农具等生产。
  二、加强党对工业建设的领导,制定切合边区实际的工业政策
  为了把边区经济由半自给状态提高到完全自给的地位上来,迅速发展边区工业,向着自给自足方向发展,做到工业必需品全部自给而不依赖外面输入,首先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对工业建设的领导。因为经济建设是否能顺利进行,首先决定于党的领导。只有各级党委都能抓紧对于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全党上下都来重视经济建设工作,才能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胜利完成。为此,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作出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协同政府军队和群众团体,抽调得力干部,配备到经济建设和有关部门中去,各级党的书记必须切实参加经济建设委员会的领导和工作,各级经济委员会至少要有一个以上最得力的领导人,并配备以适宜于经济事业的干部以建立各级经济委员会的经常工作(分区县级经济委员会必须有专职工作人员3—5人,区级1人,专管经济建设,乡级支部与乡政府应以领导发展人民的经济建设为经常中心工作)。根据边区中央局的要求,各级各地调整了领导生产业务组织,加强了对工业建设的领导,特别是加强了对工厂的领导和管理,实行了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
  其次是制定一些切合边区实际的工业政策。
  (1)奖励和保护私人企业。欢迎边区内外工商业者投资建厂,发展各种工业,帮助已有私人企业,发展家庭手工业和生产合作社。政府对工业给予定期免税和低息贷款,调节劳资关系,实行10小时工作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当改善工人生活,使工业资本家有利可图,以便扩大再生产。
  (2)政府继续创办具有供给和倡导作用的公营工业,由政府拨款7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作为资金,增加投资,改进技术,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帮助私营工业的发展,以便解决抗战与民生的需要。
  (3)动员和组织部队机关和学校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各种工业,争取做到工业品自给。
  (4)奖励农民种植工业品原料,以利工业的发展,筹办第三次工业展览会,实行工业奖励和劳动竞赛,以鼓励工业的发展。
  三、团结知识分子,培养科技人才
  发展边区经济,进行工业建设,没有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要把边区经济由半自给提高到全自给,实现工业品自给,急需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团结知识分子,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就显得更加迫切。
  早在193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强调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①批评了许多干部没有注意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存在着恐惧知识分子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心理,要求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将具备入党条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吸收入党。对于不能入党和不愿入党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应该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共同工作关系,带领他们一道工作。还提醒全党“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党在士地革命时期,许多地方许多军队对于知识分子的不正确态度,今后决不应重复;而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造成,也决不能离开利用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帮助。”②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边区中央局和边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对于来到边区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给予热情帮助和充分信任,在工作上予以重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上尽可能给予照顾。虽然边区条件异常艰苦,但对知识分子都给予较高的生活待遇。这样使广大知识分子深深感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自觉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积极工作,忘我劳动,为抗战和边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
  除了重视和团结知识分子外,中共中央、边区中央局和边区政府还非常重视人才,并千方百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在边区开始创建工业的时候,除了充分发挥来边区参加革命的专门人才的作用外,还在边区创办了一些职业学校,培养了一些本地成长的科学技术人才。但是,随着边区经济建设的展开和工业建设的发展,原有科学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客观的需要。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把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3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协助边区党和政府搞好经济建设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1940年1月,中共中央又把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将科学研究院机构改为教学单位,专门培养党和非觉的高、中级科学技术人才。毛泽东亲自为延安自然科学院书写了校名,中共中央委派李富春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宗旨是:“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1940年9月,李富春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宣布该校的培养目标是:“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同年冬,徐特立继任学院院长。1941年10月,徐特立在《祝<科学园地>的诞生》一文中,提出了科学教学机关、科学研究机关和经济建设机关三位一体的思想,主张要按照实际需要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后来,边区政府又委派陈康白、李强等继任院长。自然科学院成了当时边区最高的自然科学学府和学术研究中心。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全边区的科学技术人员组织起来,1940年2月5日,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③。学会成立后,又先后成立了十几个分会,把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各行各业的研究,为边区建设服务。
  延安自然科学院和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的成立,不仅为边区培养了一批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而且对边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为了解决军火生产急需的炸药,就在简陋的木棚里开办试验工厂,自制硫酸、硝酸,研制出黄色炸药,供给抗战的需要。当时边区每年需要从外面购买300磅薄荷油,每磅价值6万元,而边区盛产薄荷却不能自己提炼,生物系主任乐天宇便指导学生采集和种植薄荷,副院长恽子强亲自指导学生安装提炼产品,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提炼出5/1000的薄荷油。机械系师生从当时实际出发,精心制造了医院所急需的一些医疗器械;为造纸厂制造了容量可达万升的大蒸煮锅和纺织厂所需的纺织机配件以及轧花机的滚子等。特别是教师华寿俊研究用马兰草造纸获得成功,解决了造纸原料,大大促进了纸的生产,基本上解决了纸张严重缺乏的问题。自然科学院的实习工厂,还为边区政府财政厅制造了数以万计的棉军服的铜扣。又如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地质矿产学会,在边区政府、自然科学院、军工局的组织领导下,于1941年11月组织了一个地质考查团对关中进行考察,这次考察历时70多天,行程2000余里,写出了《关中分区的地质及矿产》的书面报告,为边区工业建设提供了资源情况。
  除了自然科学院之外,为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边区政府又创办了一些新的职业学校,同时也加强了各工厂的政治文化和技术教育,把优秀工人逐渐培养成为科学技术人才。1940年6月,边区政府建设厅创办了一所新的职业学校,为了便于与实际相结合,把不同科分别设在公营工厂和比较适宜的地点。如机械科设在农具厂、化学科设在新华化学厂、纺织科设在难民纺织厂,制革科设在兴华制革厂、造纸科设在振华造纸厂,士木工程科和商品贸易科设在延安市等等。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职业学校分设高级班和初级班。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一切在经济和技术部门中服务的党员,必须向非党的和党的专家学习”,“党必须加强对经济和技术部门工作中党员与非党员的领导,照顾他们的政治进步,并在各方面帮助他们”。
  1942年2月,边区政府工业局又筹办了一所工人学校,借以培养技术工人。7月,与农民学校合并,改名为职业学校,交边区政府建设厅直接领导。同时,工业局原先建立的纺纱实验馆和工具修理部也改为职业学校的实习工厂,以便进行纺织方面的试验和修理工具。
  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边区党政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几年内,边区就初步形成一支科学技术队伍。它既包括从边区外面来的科学技术人员。也包括边区内原有的和新培养的科学技术人员。他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科学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很高的革命热情和一定的专门科学知识及技能。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工人的支持下,他们对边区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沈鸿来到边区后,由于八路军主要是打游击战,部队的流动性很大,跟部队走的修械所的机器太大太笨,不好搬运,中央军委、军工局要他们设法解决,他便找工人商量,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很快就制造出四台一套的小机器,其中有一台小车床,一台小刨床、一台小钻床、一台小铣床。只用两头毛驴一驮,便把一个修械所搬了家,很受前方欢迎。他还设计制造出了油墨机、造纸机、压片机和炼油设备等,大大促进了边区工业的发展。同时,他还热心帮助工人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提高工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另如钱志道原来是学理论化学的,来到延安后,因工作需要他改搞基本化学工业。当时边区急需火药,做火药要用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三酸边区没有,到外边买,又被封锁,只得自己生产。制造三酸先要有机器,他便与沈鸿合作,设计和制造了一些急需的机器,并很快安装投产,制造出三酸,做出了火药,保证了军工生产。在制造化工产品过程中,他总是以身作则,不顾艰苦和危险,亲自动手,被工人称为三不怕,即不怕脏、不怕臭、不怕危险。他对提高工人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善于结合实际给工人讲授和传授技术,使工人很快就掌握了化工技术,为边区化学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再如陈振夏原来是搞电器的,来到边区后改搞石油。当他来到石油厂时,油厂已荒废了很久,他不怕苦,不怕累,同工人一道很快恢复了石油厂,并投入生产,为边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11页。
  ②《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13页。
  ③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新中华报》1940年3月15日。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星光 张杨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