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论文专辑>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文博》专辑

  


试论杨虎城的抗日爱国思想

王玫


  杨虎城将军“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爱国军人。”①他长期宣传抗日救国,以西安事变将其抗日爱国事业推向顶峰。西安事变后,在海外热情宣传抗日,呼吁国际舆论支持和帮助中国抗日。回国后身陷囹圄仍不忘救国大业,直至献出生命。本文现就他的抗日爱国思想进行简要论述。
  一、抗日爱国思想的产生
  杨虎城出生于陕西蒲城的贫苦农民家庭。他不象张学良将军“亲见日人在东北之横暴”,特别“痛恨日本人对华之侵略”,自发地产生了抗日爱国思想。杨虎城生活在地处中国腹地的关中平原,亲眼目睹的是满清的腐败和军阀的纷争。1911年,他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才从理论上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本质,开始了反对封建压迫,争取人民民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一系列革命活动。1925年,杨虎城在耀县举办三民军官学校,组织学员到农村宣讲帝国主义及其军阀走狗的种种罪行,增强人民的民族意识。坚守西安期间,以反对刘镇华、吴佩孚直系军阀即是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深刻认识,誓死坚守西安八个月,取得了最后胜利。1928年赴日本考察后,才真正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是“我国最大的敌人”,萌发了抗日救国爱国思想。
  1928年4月底,杨虎城由于政治上失意,健康欠佳,经上海友人安排,化名呼尘,携夫人谢葆贞和秘书米暂沉去日本休养。他真正目的是想借此机会冷静地分析研究中国革命和他个人的前途问题,同时考察日本的政治、军事等情况。正如他说:“喊了这么多年打倒帝国主义,今日要到帝国主义的国家去。借此机会,一定要弄清楚帝国主义的内容,方不负此行。”②在日期间,杨虎城一方面请日本留学生介绍日本情况,阅读报纸和翻阅进步刊物。另一方面,杨虎城又亲自到劳动人民生活的地区、工厂、农村去调查,到住地附近的代代木练兵场观察日本军队训练情况,以求了解日本社会。这些努力使杨虎城了解到帝国主义一些本质东西,“对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性及其必然侵华,有了进一步认识”③。
  杨虎城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日益扩大和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两极分化,必将导致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田中义一的“大陆政策——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④,已将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目标。1928年5月日本出兵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同年六月,日本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企图借机霸占东北。将这些事件与日本国内的矛盾相联系,杨虎城清楚地识识到,中国的革命不单单是国内军阀和各党派的斗争,中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乃救国的唯一办法,由此产生了坚定的抗日救国思想和誓雪国耻的雄心壮志。他多次给部下和朋友表示:“日本人太欺侮我们了。出兵山东,阻止北伐,还杀害我国外交官蔡公时,造成新的五卅惨案。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我要以毕生精力,把兵练好,和日本帝国主义拼个你死我活,将日本在华势力扫除尽净,竖军旗于长白山之巅,饮战马于日本海之滨。”⑤
  日本之行,加深了杨虎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了解,这是他产生抗日救国思想的感性基础。坚定的抗日救国的决心,使杨虎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升华,为日后倡导抗日救国,发动西安事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倡导抗日救国 发动西安事变
  从日本回国后,杨虎城就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日军侵华罪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举国痛愤。9月23日,杨虎城率先发表了《杨虎城泣告全国电》,强烈谴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此而可忍,则亡国灭种即迫在眉睫”,揭露“日本对我主义,素以强暴凭凌我国。甲午以还,侵略至极”,呼吁“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共御外侮”,表示自己“枕戈待旦,志切死绥”⑥。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热河、察哈尔相继失陷。杨虎城心急如焚,1933年日军进犯长城各要塞,杨虎城亲赴石家庄见蒋介石,要求率部北上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还说杨“你那么几个人,能经得起几下折腾”⑦。命令杨虎城全力“剿共”。杨虎城对此深感不满。对部下说:“我人少,就没有资格打日本么?”⑧蒋介石对日的不抵抗政策,使杨虎城意识到“希望蒋介石抗日是靠不住的”⑨。“我们不能跟蒋介石殉葬,只有他干他的,我们干我们的。”“抗日,国家有出路,大家有出路;打内战,大家同归于尽”⑩。他开始了在自己能力和范围内的抗日活动。
  (一)联合各反蒋派别,等待时机发动抗日。1933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举起察绥抗日同盟军大旗后,杨虎城首先在舆论上给予声援,随后又给予人员和武器弹药方面的支持;1933年8月,杨虎城准备配合原参加察绥抗日的孙殿英,摧毁青海回军势力,联名发动通电,提出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只因孙的失败而作罢;同年11月,十九路军领导人蒋光鼐、蔡廷锴树起民主抗日大旗,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杨虎城派代表端琦去参加,表示支持;36年8月底,杨虎城和张学良派出代表分头同李宗仁、韩复榘、宋哲元、阎锡山、刘湘、龙云等地方势力联络,宣传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对陈济棠、李宗仁要求停止内战、全面抗日的“两广事变”,杨虎城也积极响应,后因蒋介石的瓦解而失败。
  (二)对部队官兵进行抗日政治教育和抗日作战训练。杨虎城在自己的部队里,按抗战要求训练士兵,他对各级军官指示:别的部队抗日不抗日我管不了,但十七路军是一定要抗日的。部队的训练不能再按过去打内战的一套搞了,要按抗日需要训练。他还办了步兵训练班。1936年5—6月间,出于抗日需要,他和张学良在西安南郊建立王曲军官训练团,对部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公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及抗日“准备论”,并用新的训练方式练兵。正如杨虎城所说:“你(蒋介石)练你的兵,我练我的兵”(11),培养了一批抗日干部,为抗日救国在思想上和军事上作好了准备。
  (三)坚决支持学生、群众的抗日爱国运动。1930—1936年杨虎城主持陕西军政期间,就致力于实施他的抗日救国思想。为培养能文能武的两用人才,他给学校配发武器,对学生进行军训,支持群众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0月19日,西安文教界悼念文化巨人鲁迅时,杨虎城立即送去了花圈,表示支持师生的爱国行动。同年12月,在西安学生纪念“一二·九”一周年的爱国请愿活动中,杨虎城对学生的爱国运动表示赞扬,并命令宪兵营维持好秩序,保护学生安全,阻止中央宪兵对学生爱国运动的破坏。他说“学生的爱国游行是正当的,而且秩序很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日没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干涉呢?”(12)
  同时,杨虎城对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宣传,采取支持和默许的态度。对中共西北特支领导下的“西救”和党的地下联络站莲湖食堂,他分别捐资千元大洋作为经费。
  (四)联合红军,发展民族抗日力量。杨虎城认为,联合红军是民族抗日的需要。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陕西,杨虎城指示部队“消极怠工,避免与红军作战,支持革命力量发展壮大”(13),并授意汉中的孙蔚如在陕南与红军联络,达成了“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共同反蒋”的秘密协定。他还通过杜斌丞向红军提供物资、武器弹药等,协助营救或下令释放包括刘志丹在内的一批红军俘虏。对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号召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深感“政策对头了”。“共产党能够以抗日为前提,联合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共同抗日,这是符合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14)。他在同共产党的多次接触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订下“逼蒋抗日,互不侵犯”的秘密协定,并在富县设军用合作社,作为与红军的交通运输站。 
  杨虎城寻找各种机会,宣传实施抗日救国方针,尽自己最大能力支持抗日。1936年10月至12月间,蒋介石两次坐镇西安,不顾杨虎城、张学良的抗日要求,威逼杨、张围剿陕北红军。杨虎城和张学良经过多次苦谏、哭谏,均不能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为了抗日救国,12月12日,杨和张学良毅然采取非常行动,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开始了全民族抗日运动,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抗日救国愿望。杨虎城这种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的举动,将他的抗日爱国思想推到了光辉的最高峰。 
  三、矢志宣传抗日 呼吁国际支持 
  西安事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日,但两位抗日将军却身陷囹圄。张学良送蒋到南京即被囚禁,失去自由长达半个多世纪。杨虎城也在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的前夕被迫辞职出国,做无定期的军事“考察”。
  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偕同夫人谢葆真,次子拯中及其随员,乘坐美轮“胡佛总统”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开始了对欧美的“考察”。走前,杨虎城对朋友表示:“一旦抗日实现,我就回来,我看抗日爆发不会很远了。我准备到国外去走马观花,快去快回”(14)。7月8日,船行至太平洋,杨虎城得知日军占据宛平县,我军奋起抗战的消息时,心情十分激动,即向南京询问。表示:“日寇进迫,国将不国,恶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以革命军人,何忍此时消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乞转陈中枢”(15)又致信王炳南云“余自旧金山返回抗敌,希转告各友好”(17)表达他迫切抗日的心情。后得宋子文回电,告知继续“考察”,明确转告蒋介石不希望杨此时回国抗日的意思(18)。蒋介石也来电嘱咐“继续考察”。杨虎城见直接回国要求抗战被拒绝,拟假道苏联转蒙古回到陕北。但南京政府又以“中苏关系,谣传甚多,杨将军此时赴苏考察,不合时宜,”(19)迟迟不发签证,杨虎城见自己的再三请求均被拒绝,明白蒋介石是不让他回国抗日,异常气愤地表示:“蒋介石撒下天罗地网,围堵我回国的去路,但是,堵我姓杨的一条去路可以,可要不让我抗日,不让中华民族独立,那是绝对办不到的”(20)。他毅然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变出国“考察”为出国发动,变出国“访问”为出国宣传,在国外为中国的抗日救国奔走呼号。
  在五个月的欧美考察中,杨虎城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广泛地接触各国人士、反法西斯团体、侨胞爱国组织和中国留学生,还深入到华侨居住的“唐人街”、“中国区”和黑人居住区访问。在这期间,他应邀参加了19次大会,做了23次抗日讲演,进行过多次抗日座谈,接见记者和来人更是不计其数(21)。他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揭露日寇之暴行,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呼吁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抗日斗争进行支持和援助。其中以10月12日至24日赴西班牙反法西斯前线的参观访问为抗日宣传高潮。其抗日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揭露日寇的罪行,介绍西安事变后国内抗战情况。向各界人民表示“西安事变乃日本政府数十年对华实行侵略政策之后果,事变的和平解决,反映了全国人民正义要求,……全国各党派已化除私见,为外御强敌而加紧团结,南京政府已接受全国人民‘终止内战,一致对敌’的共同要求”(22)。
  (二)热情宣传抗日救国。强调“中国对日抗战乃一长期的艰苦战争,中国人民以为非持久抗战不能达到民族解放的目的,非民主不能持久抗战”(23)。“唯有抗战,才会取得我国民族的解放,才能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迷梦,要救中国,除了抗战,别无他法,只有抗战,我们的民族才能生存”(24)。
  (三)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部分,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和平的保障。指出:“日本法西斯的大陆政策,其目的不仅是吞并全中国,并且要称霸亚洲,称雄太平洋。中国抗战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且是为的世界和平。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和平的、远东和平的最好保障,也将是欧洲和平的最好保障”(25)。
  (四)呼吁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强调“唯有抗战,才能得到国际人士对我们的同情及援助”(26),“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我们要用血和肉与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7),“争取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我们共同制裁日寇”(28)。
  在遍访欧美的五个月中,杨虎城走到哪里,就将抗日救国宣传到哪里。当南京政府得悉他在国外“言论背谬,物议甚多”而警告他时,他对此置之不理,并多次电请南京政府,要求回国,参加抗战。最后在得到宋子文“兹值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兄虽未奉电召,宜自动回国”(29)的回复后,决定由巴黎取道马赛乘船经新加坡、西贡回香港。至于回国后蒋介石会对他怎么样,他一点也不顾及,对朋友们的多方劝阻,他坦然地说:“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就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消遥国外,实无脸面对待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待我,我决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30)。1937年11月30日,杨虎城回到香港,即被囚禁,身陷囹圄12年。其间,蒋介石多次派人去求他公开悔过以换取自由,均被杨虎城拒绝。狱中仍时时关心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每一个抗战胜利欢欣鼓舞,表现了杨虎城矢志抗日救国的高尚品德。
  1949年9月17日,蒋介石下令将杨虎城一家四口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杨虎城为中国的抗日救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杨虎城的一生是抗日爱国的一生,实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杨虎城的英名永垂不朽。
  ①②③⑦⑧⑨⑩(11)(12) 米暂沉:《杨虎城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三联书店1958年版。
  ⑤ 王惟之:《回忆杨虎城将军在日本》,载《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⑥ 杨虎城:《泣告全国书》,载1931年9月24日《民意晚报》。
  (13) 武志平:《回忆杨虎城将军领导的十七路军和红四方面军建立抗战关系始末》载《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14) 《西安事变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15) 李志刚:《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出国经过的回忆》,载《回民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16) 亢心栽:《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载《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17)(18) 米暂沉:《杨虎城将军传》,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8月。 
  (19)(20)(22)(23)(24)(25)(26)(27)(28)(30) 郝郁文:《杨虎城将军欧洲之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21) 亢心栽:《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载《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文博/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主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期(总第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