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杨虎城大传

  


杨虎城大传-附录2 杨虎城生平大事年表

杨瀚

                               
  1893年11月26日
  诞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  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  
  1900年  7岁
  蒲城县遭遇了大旱灾,民食野菜树皮。死人无数。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满清王朝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带着已被废黜的皇帝光绪逃难来到了陕西省府西安,住了近一年时间。杨家生活日渐困难。
  1903年  10岁
  就读本村私熟,天生聪慧、学习努力。
  1906年  13岁    
  家庭经济破产,辍学到孙镇一小饭铺做童工,初尝生活艰辛。
  1907年   14岁    
  父亲杨怀福因命案被捕入狱,辞工回家担起全家重担。后赴西安探监,为父送终。
  1908年  15岁    
  父亲杨怀福被清政府判处死刑,5月31日绞杀于西安,终年44岁;杨虎城只身推着父亲尸首,跋涉二百多里返回故里;在乡亲帮助下埋葬。遂后与乡邻七家好友结成丧葬互助的“孝义会”。
  lO月“蒲案”发生,在井勿幕等人的发动下,反清思想在当地传播。
  1909年  16岁
  “孝义会”在“蒲案”的推动下,开展了抗捐抗债活动,会员激增。阴历八月十五,改名为“中秋会”,确立宗旨为“打富济贫,打强扶弱”。被推举为会长。
  1911年  18岁
  lO月  陕西辛亥革命起。率中秋会百名会员参加革命军,隶属秦陇复汉军向字营。与清军作战于乾州一带,作战骁勇有名。
  1913年  20岁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即打击革命力量。向字营被解散,与中秋会会员一起退伍还乡。还乡后在邻村经营一小客栈,后因当地恶霸地主的妒忌,被迫关店。之后,再次赴西安投军。
  1914年  2l岁
  春季再次退伍回乡。夏季,只身打死恶霸李桢。遭到官府通缉,见恶于郭坚。集合起“中秋会”的一些青年成员,专门开展打富济贫的活动。劫夺了澄城县解省的公款,活动于同州、合阳一带。
  1915年  22岁
  队伍受编为蒲城东乡民团,任副团总(负实责)。在蒲城东乡一带,打击土匪保境安民。
  袁世凯称帝,全国讨伐。率军参加讨袁,与袁军交战于华阴地区。
  1916年  23岁
  讨袁战争结束,因作战英勇,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一营,任营长,驻防大荔县。与罗佩兰结婚。
  1917年  24岁
  孙中山发动的反对北洋政府的护法斗争,陕西靖国军成立,率部参加,任左翼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旋改为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驻军临潼栎阳镇。
  1918年  25岁
  靖国军总司令部成立,于右任、张钫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副司令,井勿幕为总指挥。与北洋军陈树藩、刘镇华部激战于关山附近之界坊,巩固了靖国军三原后方根据地。
  1919年  26岁
  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南方军政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陕西靖国军也与陈树藩部隔渭河对峙。
  尊母命与张蕙兰结婚。
  1920年  27岁
  率部从临潼栎阳镇西进,先克武功县城,继据扶风等县。在临潼栎阳镇创办“栎阳小学”。
  1921年  28岁
  直系阎相文、冯玉祥部入陕,陈树藩部败走陕南。阎相文率部进入西安,就陕西督军职。冯玉祥诱杀郭坚。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北京政府徐世昌特任冯玉祥任陕西督军。靖国军诸将陆续投降北洋政府,唯其不为所动。
  1922年  29岁
  迎于右任至武功,重设靖国军总司令部。任靖国军第三路司令。在乾县铁佛寺截击甘军,夺获军用品甚多。与北洋军交战于扶风、武功一带;送于右任经四川去沪;自率所部转进陕北,住榆林养病;靖国军失败,部队改编为“陕北步兵团”,以李子高为团长。派姚丹峰赴上海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并请示今后的行动方向。建立了与孙中山的直接联系。结识杜斌丞。
  12月  罗佩兰夫人生长子杨拯民。
  1923年  30岁
  姚丹峰返榆林,传达孙中山指示。经杜斌丞结识共产党人魏野畴,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通过他人学习政治、文化、军事等知识。再派姚丹峰赴沪谒见孙中山。
  1924年  3l岁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派姚丹峰代表其参加;加入中国国民党。罗佩兰夫人生长女杨拯坤。成立安边教导队,聘赵寿山等为教官,招收青年学生,用新思想培养骨干,改造部队。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率部回师关中,驻耀县。
  1925年  32岁
  击败北洋军吴新田部于岐山、宝鸡一带,缴获颇多。孙中山逝世,在耀县召开追悼孙中山大会。通电谴责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
  所部被编为国民第三军第三师,任师长。在耀县创办三民军官学校,照“黄埔”模式训练军官。
  1926年  33岁
  为支援北伐与李虎臣、卫定一坚守西安,抗击北洋军刘镇华部10万人围攻,历时8月,终获胜利。10月24日,夫人罗佩兰病逝于三原。
  1927年  34岁
  就任国民军联军第十路总司令,旋改为第十军任军长。
  5月  东出潼关参加北伐。任国民军联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与北洋军交战于归德、徐州间。冬转进至安徽太和,与中共皖北特委合作。
  1928年  35岁
  1月  在安徽太和与谢葆真结婚。
  2月  因不愿意“清共”又不同意中共左倾主义,离开部队。
  4月初  中共领导的皖北暴动失败,魏野畴牺牲。
  4月末  在卫定一资助下赴日本学习、考察收获很大,形成独立的政治路线。
  11月  回国。
  1929年  36岁
  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二十一师,任师长移防山东临沂,剿办顾震、刘桂堂等土匪,深得民心。“济南惨案”之后,日军撤退,接防胶济路。蒋介石、冯玉祥决裂,附蒋离冯,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十四师,任师长。移防河南阳,与冯玉祥部作战于内乡、淅川一带,屡获胜利。
  12月  唐生智举兵反蒋。
  1930年  37岁
  1月  出奇兵奔袭攻占驻马店,一举击溃唐生智部,见功于蒋介石。
  3月  部队改编为陆军第十七师,任师长。
  4月  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战争爆发。率部由南阳挺进,击败冯军。先后任第七军军长,讨逆军第十七路总指挥。
  7月  夫人谢葆真生三子杨拯中。
  10月  进占西安。受任为陕西省主席,任南汉宸为省府秘书长。开展救灾工作。
  1931年  38岁
  发布施政纲领,取消苛捐杂税,鼓励生产。
  7月  代顾祝同潼关行营主任职,旋改潼关行营为西安绥靖公署,任主任兼十七路总指挥,直至西安事变后。经略陕、甘、宁、青四省军政事务。
  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东北。23日即通电全国要求抗日。
  11月  北洋军阀吴佩孚率百余人由四川抵达兰州,派孙蔚如率十七师主力入甘,驱逐吴佩孚出甘。大兴水利,泾惠渠开工。
  四子拯人出生于西安。为夫人张蕙兰所生。
  1932年  39岁
  2月  次女拯美出生于西安。为谢葆真夫人所生。
  支援十九路军上海抗击日军。
  6月  泾惠渠建成放水。霍乱流行,组织全省防疫。
  孙蔚如率十七师返陕。
  9月  陕西警备师长马青苑受南京方面策动在天水叛变,只身逃南京受蒋庇护。
  1933年  40岁
  与红四方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
  3月  赴石家庄晋见蒋介石,要求抗日。
  5月  被南京政府撤免其省政府主席职务。
  设立绥署步兵训练班,经常亲自进行政治教育。
  创办尧山中学。
  洛惠渠水利工程开工。    
  1934年  41岁
  三女拯英出生于西安。为谢葆真夫人所生。
  4月  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武功县张家岗奠基。
  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宋子文到西北视察,与宋建立良好个人关系。
  红四方面军撕毁互不侵犯协定,进攻十七路军防区。
  10月6日  为母孙一莲60寿辰在红阜街私邸开筵庆祝。
  迎第一次来陕视察的蒋介石夫妇和张学良。
  1935年  42岁
  1月  四女拯汉出生于西安。为谢葆真夫人所生。
  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袭击警备3旅,旅长张汉民被俘,后被杀害。
  东北军进入陕、甘剿共。杨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杨赞同这个宣言。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红二十五军会合。
  lO月  西北“剿总”成立,蒋介石自兼总司令,张学良副之。
  毛泽东派汪锋携亲笔信到西安与杨面商合作问题。从此与中共中央建立正式联系。
  与张学良沟通情感,逐步建立政治互信。
  1936年  43岁
  与张学良结成政治联盟,开始进行抗日准备。积极联系各地实力派。
  3月  五女拯陆出于西安。为谢葆真夫人所生。
  5月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南郊王曲成立军官训练团,张、杨分任团长、副团长,对军官进行抗日思想教育。
  7月  “两广”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准备武装响应。
  8月  毛泽东再次致信杨,双方商定了合作办法,张文彬作为中共驻十七路正式代表。
  10月  蒋介石到西安布置剿共军事。
  11月28日  举行坚守西安胜利十周年纪念大会,张、杨莅会发表抗日讲话。
  12月4日  蒋介石到西安,住临潼华清池,逼张、杨剿共。
  杨向张建议扣蒋逼其抗日。
  12月8日  毛泽东致信杨,寻求财政和军事装备的支持。
  9日  西安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在赴临潼向蒋请愿途中为张学良劝阻,张应允以行动回答。
  蒋介石以蒋鼎文为前敌总司令,准备对红军发动全面进攻。  .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扣留蒋介石与陈诚等一批要员,发出救国八项主张“文电”。
  13日  张学良、杨虎城谕令西北“剿匪”总部、西安绥靖公署军法处等,立即“开释爱国救国罪人”。第十七路抗日同志会成立。会长杨虎城,南汉宸、孙蔚如、赵寿山、王炳南等人参加领导。
  红军联络处成立。
  14日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及红军各方面军负责人联名致电张学良、杨虎城对事变表示支持。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成立。公推张学良为西北军委主任,杨虎城为西北军委副主任;撤销“剿匪总司令部”;改组陕西省政府。蒋介石的英国顾问端纳到西安。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批评西安事变。
  15日  红军总司令朱德率红军将领致电南京政府,要求停止内战,接受张、杨主张。杨虎城对全国发表广播讲话。
  16日  召开西安市民大会,张、杨出席讲话。南京政府对张、杨下令讨伐,空军轰炸华县、三原等地。
  17日  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西安。西安组织抗日援绥军第一军团,委孙蔚如为军团长,王以哲为副军团长。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中央军部分部队进入潼关,冯钦哉叛杨投蒋。
  18日  何应钦下令进攻华县。
  19日  委任赵寿山为渭北警备司令,准备抗击中央军进犯。
  20日  宋子文偕郭增恺、端纳一行到西安。中央军桂永清部占华县。
  21日  日本停止攻绥。宋子文一行返南京。刘峙指挥东路集团军近十个师从潼关进李逼西安,顾祝同指挥西路集团军十个师拟向天水、陇西集中,经宝鸡、凤翔进逼西安。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商定,集中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红军主力在西安以东与刘峙决战,以一部兵力钳制顾祝同部东进。
  22日  宋美龄、宋子文、端纳、戴笠等到西安。蒋介石授意宋子文、宋美龄代其与西安方面谈判,并说对商定好的条件,他以“领袖”人格保证,不作书面签字,回南京后分条逐步执行。    
  23日、24日与张学良、周恩来一起同宋氏兄妹谈判,蒋接受6项条件。
  25日  违心同意张学良送蒋回南京。
  26日  蒋介石回到南京,张学良失去自由。杨虎城、王以哲、周恩来商议决定,全部释放西安事变时扣留的南京方面各级官吏。晚,杨设宴欢送南京方面的军政大员,简短致词,并望邵力子留陕继续主政。    
  27日  蒋介石发表炮制的《对张、杨训词》。
  28日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
  29日  致函陕西各县县长,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和平解决情形并告今后施政方政。披露蒋介石答应的6项条件。蒋介石请辞,南京政府慰留,蒋去奉化养病。
  31日  南京政府对张学良进行军事审判,蒋介石呈请“特赦”。
  1937年  44岁
  1月1日  杨发表《告民众书》。举行元旦阅兵;西安军民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审判张学良。
  1月4日  杨虎城、王以哲请红军主力迅速开到关中地区,全力支援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南京政府对张学良进行“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1月5日  南京政府发表顾祝同为西安行营主任,孙蔚如为陕西省主席,王树常为甘肃绥靖主任,杨虎城、于学忠撤职留任。领衔通电中外抗议南京政府扣押张学良将军挑动新的内战。
  1月9日  西安各界民众475个团体15万人,举行武装示威大游行。通电全国,要求国民党中央立即撤退入陕各军,惩办挑拨内战分子,实现对内和平、对外抗战之救国大计。蒋介石派王化一、吴瀚焘携和谈甲、乙两个方案到西安。甲案:东北军调甘肃,第十七路军不动,归杨虎城指挥,红军返陕北,中央军驻潼关至宝鸡沿铁路各县。乙案:东北军调豫皖,第十七路军调甘肃,红军回陕北,中央军驻潼关至宝鸡沿铁路各县。
  1月12日  杨虎城、王以哲、周恩来研究南京方面的甲、乙两案及杨虎城驻南京代表李志刚带回的蒋介石10日来信。
  1月13日  和周恩来、彭德怀、贺龙会谈。次日商定,只要中央军一发布进攻令,红军即向富平、蒲城开进,支援关中。
  1月15日  出席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红军三方将领会议。会议决定:坚持和平方针;联络川、桂、粤、晋、绥及南京抗日派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期间共同提出改变国策,改组政府;防区分配与营救张学良同时进行。委派鲍文樾、米春霖、李志刚持函晋京。向蒋介石呈送解决陕事之方案。
  1月20日  鲍文樾、米春霖、李志刚下午5时抵陕,携回经蒋介石修订的解决陕事方案。
  1月21日  出席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军政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派李志刚携杨虎城的信飞奉化,向蒋介石表示接受甲案,并要求:  (一)中央军暂退华县,待西安方面军队移定后再行动。(二)潼宝线上,中央军不多驻兵。(三)东北军留一部在咸阳到兰州的公路上,留一部在西安。(四)第十七路军留一师在西安。(五)给不允回陕的张学良以名义。(六)在三中全会未决定国策之前,由杨虎城接济红军。
  1月22日  蒋介石决定由顾祝同在潼关和西安方面谈判,并电告顾:(一)东北军可留一师在咸阳到州段,第十七路军可留一二团在西安附近。(二)张学良问题待西北问题完全解决后另定。(三)中共部队将通过杨虎城接济。
  1月24日  电复蒋介石,同意派代表赴潼关直接与顾祝同商谈。
  1月28日  西安方面和潼关顾祝同达成东北军7天内将渭河南岸部队撤到北岸的协议。
  1月29日  由董英斌代表王以哲在渭南主持召开东北军团长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何柱国、马占山、缪徵流、刘多荃、鲍文樾、高崇民、卢广绩等四十“多人出席。会议原本是想说服少壮派军官接受南京方面的条件从渭南前线撤兵,结果作出了“在张副司令未回来以前坚决不撤兵,中央军如再进逼不惜决一死战”的决议。到会的全体军官都在决议上签了名。
  1月30日  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彭德怀、任弼时、王稼祥等在云阳镇红军司令部举行紧急会议,研究东北军要红军协同作战问题。毛泽东等复电周恩来等:“我们意见如下:(甲)和平是我们基本方针,也是张、杨的基本方针。(乙)但我们与张、杨是三位一体,进则耐进,退则同退,我们不能独异失去张、杨。(丙)向张、杨两部表示我们始终同他们一道,在他们不同意撤兵以前,我们不单独行动,协助他们争取更有利条件。(丁)用以上态度,争取最后的和平。”
  1月3l日  在王以哲家召开高级会议确定“战”、“和”问题。
  2月2日  王以哲被杀。东北军政治处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为争取张学良归来不惜一战。保护何柱国逃过追杀。    
  2月3日  东北军檀自新部在蒲城叛变,扣留杨母为人质。渭南东北军撤防。
  2月4日  东北军高福源、于文俊被杀。领衔发表《和平宣言》。
  2月5日  东北军卫队团撤出西安。杨子恒代表刘峙策反第十七师四十九旅旅长王劲哉奏效。王拒绝杨虎城、孙蔚如北撤渭北的命令,率领两个团“自由行动”到终南山,投靠了顾祝同。
  2月7日  离开西安去三原“处理复员与善后问题”。
  2月8日  中央军进入西安。
  2月lO日  顾祝同代表黄杰,孙蔚如代表王宗山,于学忠、何柱国代表卢广绩,同赴三原请杨虎城回西安绥靖公署视事。中共中央致电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    
  2月14日  杨返西安。周恩来会见杨虎城。建议杨加紧巩固和训练部队及地方团队,加紧团以下的工作。
  2月上旬  派马文彦赴南京找于右任,通过于向南京政要散布中共中央的“四项保证”,促进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进步。    
  2月15日  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开幕。杨虎城、于学忠联名向全会提出的提案,重申“八项主张”。    
  3月9日  在新城对新闻界宣布。“所属第三十八军遵令编为两个师,同时撤销第十七路总指挥部,并对西安绥靖公署按照规定编制淘汰冗繁,加以整饬。”
  3月29日  杨(虎城)、于(学忠)去杭州见蒋介石  
  4月12日  主持西安绥靖公署举行的孙中山纪念周会。报告赴杭三次晋谒蒋介石的情形。  
  4月20日  东北军完全撤离陕西、甘肃。
  4月27日  被迫致电蒋介石请辞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十七路军总指挥职务。
  4月30日  蒋介石复电杨虎城,准辞本职,出洋考察军事。
  5月1日  南京政府撤销西安绥靖公署及第十七路番号,所属部队统归三十八军节制。
  5月4日  中共陕西省委发布《为西北抗日领袖杨虎城氏出国问题致西北军将士的公开信》。
  5月5日  《西北文化日报》发表题为《送杨主任出洋》的社论。
  5月6日  患感冒,高烧39度,数日不退。引发心脏病。
  5月13日  四子拯人年甫7岁,因患猩红热症,医治无效而夭殇。
  5月27日  由西安飞沪,准备出国考察。西安军民约10万人自发到机场送行。
  6月5日  蒋介石在庐山接见杨虎城、邓宝珊。并留便餐,邵力子作陪。
  6月6日  蒋介石在庐山再次召见杨虎城、邓宝珊。
  6月16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令,派杨虎城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
  6月26日  晚,与赵寿山、孔从洲就部队的历史与前途长谈。
  6月28日  与长子杨拯民就学习、信仰等问题作竟夜长谈。
  6月29日  偕夫人谢葆真,三子拯中,秘书王麟阁、亢维恪,参谋樊雨农(陕西警备第三旅团长),一行共六人,搭乘美轮“胡佛总统号”,由沪出国考察。
  7月7日航行在太平洋上,突闻日军进攻卢沟桥的中国驻军。
  7月8日  急电宋子文,询问卢沟桥确切情况。心情十分激动,与随行人员谈论国内抗日形势和发展前途,至次日凌晨2时难以入寐。
  7月9日上午  乘轮抵达美国夏威夷群岛首府火奴鲁鲁。受到中国领事馆梅景周总领事和黄荫余领事以及百余华侨代表、新闻记者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7月11日  接宋子文来电云:“卢沟桥战事停而复作,敌并由关外调来大队,我方已准备作战。”    
  复电宋子文:“两电均悉。日寇进迫,国将不国,噩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一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乞转陈委座。”    
  7月14日  下午3时,乘轮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港。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黄朝琴总领事、主事邝兆荣和新闻记者登轮迎接和访谈。接中国领事馆转来的宋子文复电。大意谓:依目前情势,请稍缓返国。
  7月22日  参观旧金山要塞、飞机场、炮兵。接宋子文来电。宋仍请杨留美国或先赴欧洲参观,俟中日宣战,再由中央电召回国。
  7月23日  接蒋介石来电。蒋要杨虎城继续在国外考察。应请在金山广播电台讲演约30分钟。
  7月25日  由中国留学生唐锡朝介绍,应加州大学教授之邀赴夜宴并参加座谈。
  7月28日  离旧金山,29日到华盛顿参观,30日到纽约。
  8月4日  偕秘书亢维恪(心栽)1人,乘法轮“诺曼底号”赴英国。
  8月9日  抵伦敦。    
  8月11日  上午,偕亢维恪、米暂沉、周梵伯离伦敦,下午5时抵达巴黎北站。
  8月14日  与来访的方振武将军晤谈。方谓已决定回国,问杨怎样打算。杨云:正在计划返国。
  8月15日  出席巴黎各界侨胞在服尔特大厅举行的抗日大会并讲演。在讲演指出:“在战略方面,我们只希望中日战争能持久、延长。我们要忍耐沉静。只有长期的抗战,胜利才是属于我们的。”  
  为回国抗战,计划走苏联经蒙古进入陕北解放区。此为秘密返国抗敌路线,必须秘密进行。着秘书亢维恪以“杨将军意去苏联参观”为由,去苏联驻法大使馆申请入境签证。同时派杨明轩、胡希仲代表他到莫斯科直接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寻求帮助。
  8月28日  到柏林。
  8月29日、30日  连续三晚,应邀出席旅德抗日救亡联合会在会员寓所秘密举行的形势座谈会。
  9月1日  偕连仲玉飞往南德。会见休假之中的孔祥熙。
  9月7日  偕连仲玉、张明鼎、亢维恪,由柏林乘火车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在捷克期间参观斯科达兵工厂等军工厂。
  9月10日  由布拉格乘火车赴奥地利维也纳参观。
  9月12日  由维也纳动身返布拉格。
  9月14日  偕连仲玉、张明鼎、亢维恪,乘火车离布拉格赴瑞士日内瓦游览。
  9月17日  由日内瓦返回法国巴黎。
  9月26日  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来电,通报一一五师在山西平型关阻击日寇获大捷。
  9月28日  偕亢维恪、连仲玉夫妇等离法国巴黎,赴英国伦敦进行抗日宣传。
  lO月2日  晨,接由日内瓦转来的宋子文来电云:“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
  接王炳南从上海发来的法文电报。“请立即返国抗敌。”
  10月3日  下午,在英格兰北部达拉姆出席左翼书屋会举行的宣传大会,向英国群众讲演。    
  lO月5日  拜会工党领袖。并谈援助中国事。
  1O月6日  夫人谢葆真、三子拯中及参谋樊雨农等,由美抵达伦敦。
  10月7日  应社会党之请,在伦敦政治学院讲演一小时。
  lO月8日  应邀在伦敦大学讲演。
  lO月9日  下午偕樊雨农、张明鼎飞法。
  10月11日  偕参谋樊雨农和到欧洲游历的旧部金闽生,由巴黎飞赴西班牙新都。
  lO月18日  应邀在西班牙马德里向英美发表广播讲话。提出“中国对日抗战乃一长期的艰苦的战争。中国人民以为非持久抗战不能达到民族解放的目的,非民主不能持久抗战”的重要观点。
  10月21日  偕樊雨农、金闽生等由西班牙返抵巴黎。
  lO月22日  致电宋子文。陈述出国近五个月来的抗日宣传活动情况,并对宋的关怀和帮助表示深切谢意。
  10月23日  分电蒋介石、于右任、孙蔚如,述明归国行程。
  lO月28日离巴黎,往马赛。
  lO月29日  偕夫人、三子及随行人员搭乘法轮“冉·拉保底号”,离马赛回国。同船的还有杨明轩、连仲玉、张明鼎及十多个中国留学生。
  11月26日  凌晨1时,乘轮抵达香港。
  11月27日  应邀出席香港同济中学举行的欢迎会,并讲话。在讲话中,他深入地分析了日本的经济状况,得出日本侵略必败的结论;指出“我国此次抗日,系全民战争。系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抗日战争。败可亡国,胜则还我自由。”
  11月28日  在半岛酒店访当日由沪抵港的宋子文。接蒋介石从南京来电。派戴笠迎接,到南昌相见。
  接戴笠从长沙来电。约先至长沙后再赴赣见蒋。此时,行动已被特务监视。
  11月30日  持宋子文提供的两张机票,偕王根僧飞往长沙会见戴笠。因戴前日已返武昌,午夜12时20分又乘粤汉火车从长沙赴武昌。
  12月l日  午后3时30分,抵达武昌车站。戴笠率武汉行营及湖北省政府百余人员在车站“迎接”,被“软禁”在湖北省政府招待所。傍晚,偕王根僧拜访监察院院长于右任。
  12月2日  偕王根僧同戴笠乘小飞机,从汉口空军航空站飞抵南昌。寓二纬路一号戴笠的办公处所。至此失去自由。
  12月10日  戴笠以南昌常遭敌机轰炸“安全”无保证为词,要将杨虎城迁到乡下“隐蔽”。并不准王根僧副师长随去。杨被移囚在南昌郊区白花洲熊式辉的别墅中。
  1938年  45岁    
  1月14日  夫人谢葆真携三子拯中,由西安抵汉口觅夫下落。原十七路军诸将领商予副官阎继明、张醒民陪同谢同往。
  1月17日  晚9时,谢葆真等被戴笠“安排”由汉口乘轮往江西。到南昌后即被另行囚禁,未能见杨。
  夏初。杨被戴笠秘密由南昌移囚于长沙东郊朱家花园。
  秋初被戴笠秘密由长沙移囚于益阳桃花仓。与原囚于南昌的夫人谢葆真、三子拯中及副官阎继明、张醒民,合囚一处。
  冬被戴笠秘密由益阳移囚于贵州省息烽县阳明坝看守所。
  1939年  46岁
  被戴笠移囚于贵州省息烽县玄天洞秘密监狱。
  1940年  47岁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
  1941年  48岁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六女拯国(亦名拯贵)在玄天洞监狱出生。
  1942年  49岁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
  1943年  50岁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
  9月3日  母孙一莲忧郁而逝。终年69岁。
  1944年  5l岁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
  2月  蒋介石调赵寿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耀明为第三十八军军长。开始对杨的旧部动手。
  12月28日  周恩来致函美国总统代表赫尔利,就“联合政府”问题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四项要求。其中第一项要求是:释放全国政治犯,如张学良、杨虎城、叶挺、廖承志及其他大批被监禁的爱国志士。
  1945年  52岁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
  6月16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孙蔚如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长官部驻湖北省恩施县。
  7月  原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刘威诚率十七大部在河南洛宁之故县镇起义,投奔共产党。
  1946年  53岁
  1月-4月  继续被囚于贵州息烽县玄天洞监狱。
  4月10日  被从息烽县玄天洞移囚于四川省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内的杨家山秘密监狱。
  1月14日  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改组政府和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权利问题时,要求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他指出:张、杨“九年前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西安事变“为民族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团结抗战”。
  1月  陕西部分社会知名人士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杨虎城。
  1月30日  中国民主同盟在政协会议上提出:“释放政治犯。张学良、杨虎城应予释放。
  5月  孔从洲率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在河南巩县起义,进入解放区。孔从洲指示宣传队以“民盟”名义,在起义部队进军沿途,张贴了“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等标语口号。
  9月15日  国民革命军西北民主联军陆军第三十八军成立。军长孔从洲、副军长刘威诚发表就职通电云:“本军为杨虎城将军所手创之西北人民革命武装”,我们主张“无条件停止全部内战。即刻释放张、杨两将军及一切政治犯”。   
  12月12日  延安各界举行西安事变1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陕西著名教育家李敷仁,原第十七路总部政治处处长申伯纯,杨虎城之长子、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延属分区副司令员杨拯民讲话。大会通过要求国民党蒋介石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等决议。    
  12月底  夫人谢葆真被特务分子迫害,死于狱中。
  1947年  54岁
  继续被囚于四川省重庆杨家山秘密监狱。
  3月  赵寿山秘密进入解放区。
  7月6日  赵寿山在华北解放区发表通电云:“余之长官杨虎城将军,尽瘁革命,卓著功绩,只以双十二兵谏,禁锢10载,并今生死不明,其部队又横遭压迫分化瓦解并篡夺以去”。“余决以坚决行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之卖国独裁内战政策到底。”
  1948年  55岁
  继续被囚于四川省重庆杨家山秘密监狱。
  1949年  56岁
  1月  蒋介石发表“引退”文告。宣布“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
  1月24日  李宗仁指示顾祝同释放拘押的张学良、杨虎城。2月1日,顾函复李宗仁,将此事推给陈诚、张群。
  2月  为对抗李宗仁指示,保密局特务将杨与子女及宋绮云一家,从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监狱,移囚子贵州省贵阳县黔灵山麒麟洞继续囚禁。
  8月24日  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从广州飞抵重庆,连日召见西南有关的军政大员,部署军事、政治方面的最后挣扎。指示毛人凤秘密杀害杨及子女。
  9月6日  晚,杨虎城一行从贵州解到重庆,杨虎城与三子拯中、小女拯国及宋绮云一家三口被杀于重庆歌乐山“戴公祠”内。两月后副官阎继明、张醒民,被杀害于重庆渣滓洞监狱。
  11月30日  重庆解放。
  12月1日  杨虎城等人的遗体被发现。
  12月16日  中共中央电唁杨虎城将军家属:“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由此而受到”  “囚禁12年之久,并因坚持爱国民主立场而牺牲。这个牺牲是光荣的。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念。”
  中央人民政府电唁杨虎城将军家属:“杨虎城将军长期系狱,复遭残害,举国闻讯,同伸愤慨。将军推动抗日,有功民族解放事业,今日牺牲,将永远为人民所悼念。”
  1950年
  1月15日  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召开追悼大会。
  1月16日  灵柩由轮船载运离渝。
  1月25日  灵柩运低武汉,中南军政委员会举行公祭。
  1月26日  灵柩由铁路北运。
  1月30日  到西安。
  1月31日一2月6日  西安各界民众进行公祭。
  2月7日  安葬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
  是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发表公告,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军管会礼堂举行公祭。
  

杨虎城大传/杨瀚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