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名称 |
681 |
西安事变发动时间考略——读《西安事变新探》琐记 /陈铁健// 近代史研究 ,1997.1 |
682 |
西安事变发生及其和平解决的动因 /周凤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7.4 |
683 |
西安事变发生原因还应有社会心理方面 /孟庆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6 |
684 |
西安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王荣// 学习与探索 ,1985.2 |
685 |
西安事变和国民党内外政策的变化/ 胡俊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2 |
686 |
西安事变和旅欧爱国华侨/ 华音// 历史教学问题, 1987.3 |
687 |
西安事变和旅欧爱国华侨 /华音// 探索与争鸣, 1986.5 |
688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当代学生 ,2005.Z3 |
689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逸文/ 领导文萃, 2003.4 |
690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必然性 /宿志刚/ 殷都学刊 ,1997.2 |
691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新探 /侯雄飞 //历史研究, 1987.2 |
692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端纳 /张春丽//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9.4 |
693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军事因素/ 张春,陈合理// 文史杂志, 2006.6 |
694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产国际、苏联作用的二重性/ 沈元加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0.3 |
695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产国际、苏联作用的二重性 /沈元加 //内江师专学报, 1990.3 |
696 |
西安事变和中国军事格局的变化/ 史滇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7.1 |
697 |
西安事变后,“联蒋抗日”的由来/ 陈立旭 //党史文苑, 1998.4 |
698 |
西安事变后的南京讨伐派——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再探讨/ 左双文 //近代史研究, 2006.6 |
699 |
西安事变后的宁、青、新地方实力派 /赵晓燕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4 |
700 |
西安事变后的事变/ 胡志刚 //世纪风采 ,2006.12 |
701 |
西安事变后的宋子文与张学良——宋子文档案解读之二/ 张俊义 //百年潮 ,2004.8 |
702 |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内部矛盾——二·二事件的前因后果/ 罗玉明,杨明楚 //人文杂志, 1991.6 |
703 |
西安事变后高等教育的国有化现象:兼论20世纪上半叶公私立高等学校力量对比的变化/ 袁征// 开放时代, 1999.(1/2) |
704 |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和谈及其复杂斗争/ 王玉峰// 世纪桥, 2002.2 |
705 |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围绕南方游击队和西路军问题的激烈冲突/ 王玉峰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6 |
706 |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初抵南京时的情景/ 何廉 //炎黄纵横 ,2006.10 |
707 |
西安事变后国共五次艰苦卓绝的谈判/杨继生 //历史学习, 2001.12 |
708 |
西安事变后宋庆龄是否主动要求亲赴西安 /郑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 |
709 |
西安事变后张、杨命运不同之原因 /鲁林 //军事历史 ,1992.4 |
710 |
西安事变及其对青海的影响 /苟格林 //青海社会科学 ,2006.6 |
711 |
西安事变纪念馆/ 何江亚// 文博, 1997.1 |
712 |
西安事变纪事(上) /李勇,常建宏// 中国档案, 1995.12 |
713 |
西安事变纪事(下)/ 李勇,常建宏 //中国档案, 1996.1 |
714 |
西安事变简论——读《西安事变新探》札记/ 陈铁健 //历史研究, 1997.1 |
715 |
西安事变扣蒋成功的原因 /罗玉明 //怀化学院学报 ,1994.4 |
716 |
西安事变扣蒋计划的提出 /罗玉明// 怀化学院学报, 1991.3 |
717 |
西安事变七十周年随想 /黄华 //百年潮 ,2006.12 |
718 |
西安事变期间“三位一体”的军事协商与部署 /杨奎松// 近代史研究 ,1996.6 |
719 |
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政策转变的心理探因 /徐旭阳// 安徽史学 ,2003.3 |
720 |
西安事变期间日本态度之探析/ 李云峰,叶扬兵 //党史博采 ,199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