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名称 |
641 |
我所知道有关“西安事变”的几件事/ 杨拯民 //出版参考:新阅读 ,2007.4 |
642 |
西安事变 /楚道安 //上海集邮 ,2007.5 |
643 |
西安事变"善后"结局的认识/ 郝银侠// 历史档案, 2006.2 |
644 |
西安事变"算不算兵变/ 陈小波// 历史学习, 2002.9 |
645 |
西安事变"主战派"与"主和派"互动情形探析/ 于夕红 //长白学刊, 2006.2 |
646 |
西安事变(下) //人民日报, 2006.12.20 |
647 |
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 黄道炫// 历史教学, 2004.3 |
648 |
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张梅玲// 山东社会科学 ,1997.1 |
649 |
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张梅玲// 山东社会科学, 1997.1 |
650 |
西安事变“善后处理”中的杨虎城 /梁仲明 //人文杂志, 1990.3 |
651 |
西安事变“主战派”与“主和派”互动情形探析/ 于夕红// 长白学刊 ,2006.2 |
652 |
“西安事变”策动者研究述要/ 黄海绒// 西安档案, 2006.6 |
653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王淑华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6 |
654 |
“西安事变”旧址 /刘合心 //文博 ,1984.3 |
655 |
“西安事变”评议 /贺秉元,冯永之,劳云展//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87.2 |
656 |
“西安事变”前后我党对杨虎城部队的统战工作 /周俊晨// 社会科学家, 1993.4 |
657 |
“西安事变”述评/ 冯永之,劳云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7.1 |
658 |
“西安事变”宜称“西安兵谏”/ 张志荣 //上饶师专学报 ,1996.4 |
659 |
“西安事变”中的知识分子 /王彬彬// 中国新闻周刊 ,2006 47 |
660 |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讨伐政策”之我见 /翟全祯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7.4 |
661 |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的命运// 学习之友, 2006.12 |
662 |
西安事变爆发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西安事变的哲学思考 之一/ 李海英//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1.4 |
663 |
西安事变爆发原因及张学良在事变中的作用/ 施文魁// 沈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85.1 |
664 |
西安事变笔谈──部分大学生谈“西安事变”及其人物 /田建军 //文博 ,1997.1 |
665 |
西安事变的动因与影响再探索/ 张友坤 //山东社会科学, 1999.2 |
666 |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华北事变后的中国政局/ 荆蕙兰// 北方论丛, 1999.4 |
667 |
西安事变的国际反响 /苏桂珍// 北方论丛, 1988.5 |
668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 施文魁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86.4 |
669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我党独立自主的决策/ 黄德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4 |
670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陈一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6 |
671 |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教训 /党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87 S1 |
672 |
西安事变的历史必然性/ 杨拯民/ 红旗 ,1986.(23) |
673 |
西安事变的文化阐释/ 李云峰,刘东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 |
674 |
西安事变的历史回顾 /邓秀金// 国防, 1996.12 |
675 |
西安事变的一段前奏/ 吴跃农// 湘潮, 2005.9 |
676 |
西安事变的一个曲折——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 杨泽民//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87.1 |
677 |
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线——蒋介石密嘱/ 阎愈新 //领导文萃, 2002.2 |
678 |
西安事变对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启示/ 梁仁华//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4 |
679 |
西安事变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启示/ 晏小平 //炎黄情, 2001.6 |
680 |
西安事变对中国海军抗战的推动/ 史习基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