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婚”与“忏悔”——谈张学良的认同
郭冠英
1949年来台湾的大陆人,不管是拉夫来的,还是糊里糊涂来的,基本上还算是自愿,那些非自愿政治犯,有的在来以前杀掉了,如杨虎城;有的来以后被杀掉,像陈仪,唯一活下来的是张学良。
张学良为了爱国抗日,软禁了蒋委员长;委员长为了脾气面子,也把张学良软禁到台湾。
就像抢婚的习俗一样,这个抢来的女子有没有心悦诚服的做这家庭的一员,就成为男方家族关系荣誉的大事,因此,张学良有没有忏悔?有没有真正的忏悔?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种情结,从看西部电影中被红蕃抢走的白人女子,到被共生解放军绑架的派翠赫斯特(注)案都存在着,最近的电影“罗宾汉”也有一段篇幅在谈这种认同问题。
就算不认同那个酋长的人,也对这个白人女子是不是还想回到白人社会感到紧张,这涉及了族群认同。因此张学良不但要澄清他是否仍尊敬蒋委员长,还要表明他是否爱台湾。
如何爱台湾?最简单明了的表示就是不爱大陆,这种爱是排他的,有如男子之情。
而相对的,那些看电影的白人,也很介意他那可怜的同族女人,是不是仍想“与狼共舞”,这种想使“猿人”重返文明的心态,也是普遍存在着。
张学良因此又集众望于一身。
早年他写了一封“忏悔信”,蒋家终于忍不住发表了,中共后来不承认有这封信,就像国民党不承认蒋经国在苏联写过那封骂他父亲的信一样。
周恩来当时说,不论怎样,我们认为张学良是千古功臣。这句话中共到今天还坚持着。
现在张学良真自由了,他就像接受改造教育五十年后出狱的政治犯,人人都想问他的想法,尤其他去美国了,很多人的心就悬在那儿,很多人都怕他会“放炮”,尤其他又是以有这方面的纪录而闻名。
后来,听到他说他最佩服蒋总统,保皇派松了一口气;他说不回大陆,保守派高兴了;他说他“也算”台湾人,台湾人高兴了;他说我当然回台湾我家来,连台独都高兴了。至于那些不想听的话,比如说“也算”,比如说他说蒋有大略无雄才,他从不认错,他仍认为安内必先攘外是对,他想极了回东北,他一生最大的梦就是中国统一……很多人都假装没听见。
这个老头子并不简单,他曾经糊涂过、荒唐过,有些毛病至今还不改,但是国家统一这个信念他一直是坚持着的,他说:“年虽90,国家可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在谒延平郡王祠中自况:“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在在皆说明了他虽廉颇老矣,若为国家,他愿横刀立马,马革裹尸而无憾。
他说的“时机尚不成熟”,实语带玄机。
再回来谈“忏悔”的问题。正如张学良说的:“他就是做了”,没有错与不错的问题。西安事变与后来的大陆失败没有必然关系,历史如果可以这样推,那首倡“联俄容共”的孙中山及助他建组党军的蒋介石都脱不了干系。从某个角度来看,蒋后来的失败正证明了他无法掌握西安事变后给他的历史机会,怪不得别人。而张学良被关了50年还要他说关他的人的好话,那全家被杀的杨虎城是不是更应该说自己罪该万死呢?
这些都是否定人性的君主封建观念。
另外,被共产党所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大多真正忏悔了,可是被国民党关的政治犯,不管统派或独派,却很少有人忏悔,现在都在报上怀念他们的理想岁月。
[注]
赫斯特思美报业大王之女,极富,60年代在柏克莱大学被“共生军”绑架,该组织有点像秘鲁光明之路,是个左派组织,略受毛、马列思想影响,后赫女受其洗脑,竟向其父代表之资本主义宣战,抢银行等,后该组织被PBI消灭,赫女救出,后嫁其保镖生活。此种向压迫者交心忏悔的作为,心理学上叫“斯德歌尔摩症候群”,台湾作家李敖曾为文之如此批评张,说他自由后仍说蒋好话。其实张心中很多话仍未说出来也,我知道,尚未到发表时机。
张学良在台湾/郭冠英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1